摘要:是主打“无糖”、“健康”的气泡水,是包装精美、颜值超高的高端果汁茶。它的目标用户,是那些坐在CBD写字楼里,追求精致、注重健康、愿意为品牌故事买单的都市白领。
杜建英赢了,宗馥莉在夺权斗争中输了,辞职后独立经营自己的新品牌“娃小宗”(KellyOne),但这注定将是一个昂贵的“笑话”。
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她手握中国最顶级的渠道、最雄厚的资本,为什么连一个新品牌都做不起来?
因为她试图用一线城市的“星巴克思维”,去理解一个覆盖了中国每一个乡镇角落的“蜜雪冰城帝国”。 她的失败,从一开始,就已注定。
宗馥莉想做的“娃小宗”,是个什么东西?
是主打“无糖”、“健康”的气泡水,是包装精美、颜值超高的高端果汁茶。它的目标用户,是那些坐在CBD写字楼里,追求精致、注重健康、愿意为品牌故事买单的都市白领。
这,就是典型的“星巴克”模式。 它贩卖的不仅是产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英阶层的身份认同。
这个思路,错了吗? 没错。如果你是在上海静安区重新创业,这套打法或许能成。
但她的致命错误在于,她忘了,她脚下站着的,是“娃哈哈”的土地。
娃哈哈帝国,是如何建立的?它的基因里,刻着三个字:“土、俗、爽”。
它的渠道姓“土” 娃哈哈的命脉,不是北上广的精品超市,而是深入到中国每一个县城、乡镇、村庄的夫妻老婆店和批发市场。这些经销商,是宗庆后当年一场场白酒喝出来的“铁杆兄弟”。 他们不关心你PPT做得多好看,不理解什么是“品牌调性”。他们只关心三件事:好不好卖?利不大?能不能快速走量? 你拿着“娃小宗”这种高价、小众、需要教育市场的产品去找他们,他们只会觉得你“有病”。
它的用户姓“俗” 谁是娃哈哈最忠实的用户?是绿皮火车上解渴的旅客,是工地上挥汗如雨的大哥,是放学后冲进小卖部的乡镇青年。 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是1块5一瓶的纯净水带来的清凉,是AD钙奶酸酸甜甜的童年回忆,是营养快线提供的“扛饿”的满足感。 他们要的是“爽”,而不是“精致”。 宗馥莉的“星巴克”梦,与帝国最广大的基本盘,完全活在两个世界。
它的灵魂姓“价” 娃哈哈成功的核心密码,就是极致的性价比。在同类产品中,它永远是那个最大众、最亲民的选择。这才是它能成为国民品牌的根基。 而“娃小宗”的定价,从诞生之日起,就背叛了娃哈哈的灵魂。它试图让一个习惯了“蜜雪冰城”的帝国,去孵化一个“星巴克”的贵族。
宗馥莉的失败,不是她不够努力,也不是她的产品不够好。而是她犯了一个“基因冲突”的致命错误。
她试图在一棵习惯了在泥土里野蛮生长、为大众遮风挡雨的“国民大树”上,嫁接一枝需要精心呵护、只为少数人开放的“小资花朵”。
结果就是,嫁接失败,花朵枯萎。
她最大的悲剧,不是没能创造一个新品牌,而是她似乎从一开始,就忘了或者说嫌弃,那个让她父亲成为“饮料大王”的、最根本的“土味”基因。
当一个继承者,开始嫌弃自己帝国的根基时,那么,无论她做什么,结局,都早已写好了。
来源:安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