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吴石儿子向领导申诉,周总理批示:应视他革命烈士子女看待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3 02:30 1

摘要:1951年,朱枫便与吴石一同牺牲,且被追认为烈士,陈宝仓并非共产党员,1952年经毛主席亲自批示,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唯有吴石的身份,始终未被确认下来。

文|一只筷子

编辑|小茴香

吴韶成抖着手写下那封申诉信的时候,压根儿没想到这信能直接送到周恩来总理的桌上

在1973年的那个春天,距离他父亲吴石在台湾马场町刑场牺牲都23年了,这位老人的儿子总算是鼓起勇气要给父亲正名。

23年来,吴韶成活得小心翼翼。别人家的孩子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是烈士后代,可他不能。

关于父亲的具体身份,组织始终没有明确告知,这使得他在那个特殊时期内心承受着极大的压力

电视里《沉默的荣耀》正在热播,观众们为剧中英雄的命运深感惋惜,不过真实的历史比戏剧要复杂得多

1951年,朱枫便与吴石一同牺牲,且被追认为烈士,陈宝仓并非共产党员,1952年经毛主席亲自批示,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唯有吴石的身份,始终未被确认下来。

表面上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隐藏着地下工作的复杂以及那个时代的特殊背景,吴石的革命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的身份认定也存在诸多曲折。

1917年,福建闽侯的春雨早早降临,在那场雨中,年轻的吴石于动荡时局里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人何遂

一位比他大6岁的同乡,后来成为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彼时没人能料到,这两位在雨中相遇的福建人,30年后会在台海两岸演绎一出惊心动魄的谍战传奇。

何遂是个挺特别的人物,他自己不是共产党员,可他那五个孩子里头有四个是中共党员!这位国民党的元老级人物,对共产党那信任可是超过一般。他常常用那口浓重的闽侯方言对子女们说:“救中国的,必然是共产党”。

时光荏苒,吴石在军界摸爬滚打多年,从保定军校那个青涩的学员,慢慢变成了国民党军队里的高级将领,他的同学里头有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这些有名的人物,可吴石老是觉着自己跟他们不一样。

蒋介石看重身边亲信的习惯,让这位军事才华突出的人受到冷遇,他多数时候只能在参谋岗位发挥才能,很少得到前线指挥作战的机会

1944年湘桂大撤退那惨烈的画面,一直刻在吴石心里,冬日那叫一个冷,冰天雪地的,败兵像潮水似的涌来,百姓搀着老人、领着孩子逃命,路上冻死饿死的人多到数不清。

更让他难过的是,蒋介石因派系争斗故意放任不管,致使桂系军队孤军奋战,彼时吴石对国民党内部的腐败与争斗彻底失望。

抗战胜利后的“劫收”,更是让他看清了国民党的真面目。那些军政要员疯狂掠夺胜利果实的丑态,让这个从战火中走来的军人感到恶心。

就算隔壁住着军统头子毛人凤,他开始在家听解放区的广播时也不躲着,1947年4月的上海锦江饭店,一场改变吴石命运的会面悄然举行。在何遂父子的引荐下,吴石与华东局书记刘晓等人见面,正式建立了与共产党的联系。

从那一刻起,这个国民党的中将参谋开始了他的双重生活。何康成为了吴石和组织联系的单线联系人,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对吴石并不陌生,早在广西的时候,何康便曾得到过吴石的关照。

1944年湘桂大撤退时,正是吴石下令军列临时加挂车厢疏散难民,何康和同学们才得以安全撤离。

他情报工作的价值很快显现出来。1948年6月淮海战役前夕,通过吴石的介绍信,吴仲禧得以进入徐州剿总核心机要部门,获取了国民党军的详细作战部署。

这些情报对解放军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更为重要的是1949年3月,吴石亲自送到上海愚园路俭德坊2号的那组绝密情报。像《国防部全国军备部署图》和《国防部长江江防兵力部署图》这类核心机密文件,对解放军渡江作战帮助很大

这些情报把团级部队的番号标注得十分清晰,价值极大,之后时任第三野战军参谋长的张震提及那批情报时依旧印象深刻,他称:“这组情报对部队渡江作战帮助很大!”

毛主席在看到这些情报后也曾叮嘱有关部门:“一定要给他们记上一功哟”!

1949年8月,命运迎来了转折点,吴石收到调令,去担任国防部参谋次长,这也就表示他得随国民党政府前往台湾。在最后关键时候,他把298箱保存完好的国民党军事绝密档案交给亲信参谋王强,接着这批档案完完整整地移交给解放军

台湾的情况比想象中更加复杂。何遂一家因为何康的身份暴露而处境危险,不得不紧急撤离台湾。吴石失去了重要的联络渠道,孤身一人在台湾继续着危险的工作。华东局派遣的朱枫成为了吴石在台湾的新联系人,但这也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台湾工委书记蔡孝乾被捕叛变后,其笔记本中发现有“吴次长”字样,吴石身份因此暴露,谷正文通过诱骗吴石夫人王碧奎,加上蔡孝乾的指认,最终在吴石家中搜出了他亲笔签发给朱谌之的《特别通行证》,铁证如山。

1950年6月10日,吴石在台北马场町英勇就义,时年57岁。吴石牺牲后,他的身份认定成了个难题,严格来讲,虽说吴石为党组织工作,但没办正式入党手续,他更像是党组织发展的高级情报人员

而且他去台湾开展情报工作,不是组织安排的,是他自己的意思,这些情况都会对他身份的认定造成影响。何遂对此事极为愤慨,多次向华东局反映,要求追认吴石为革命烈士,但得到的回应却很冷淡。

何遂对这种态度既感不解又觉愤怒,在严重心脏病发作后,他以身体欠佳为由,辞去了司法部长之职

吴石的家人也同样遭受着巨大痛苦,他的夫人王碧奎曾经被关押起来,16岁的闺女吴学成跟7岁的儿子吴健成被赶出家门,在街头漂泊流浪。

当时是吴石的部下、同族侄孙吴荫先收留了这对无依无靠的姐弟。后来在老部下们的营救下,王碧奎才获释出狱,含辛茹苦地抚养着一双儿女。

后来大陆的长子吴韶成按照父亲的指示去找何康,得到的只是父亲确已牺牲的消息和一句话:“不要多说这些事,因为牵涉的人太多”。在那个特殊年代,吴家子女因这种模糊态度,承受了极大心理压力

1973年,吴韶成实在忍不了,就给中央写信讲讲他父亲的情况,这封信最后就送到周总理那儿,总理知道这事儿后,没管别人反对不反对,自己亲自去操心这事儿。

在周恩来和叶剑英的直接关注下,由总理办公室副主任罗青长具体操办,中央有关机关以密件形式向吴韶成兄妹所在单位出具了公函。

公函明确说明,当年为了保密起见,未给吴石子女发烈士家属证明书,“今后对吴韶成和吴兰成同志应作革命烈士子女看待”。这一纸公函,终于还给了吴石应有的荣誉,也让他的子女们扬眉吐气。

传说往往比历史的真相更为简单,而英雄的认定常常颇为曲折,吴石本来就对国民党很是失望,是心怀家国的军人;之后他毅然投身革命地下工作,最后在台湾不幸牺牲,成为默默无声的英雄,他的人生轨迹清楚体现出那个时代局势的复杂以及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2006年1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追认吴石为革命烈士,并向其家属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与他一同工作的聂曦也在同年被追认为烈士。历史的欠账终于得到了清偿。

1981年12月,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吴石子女终于在美国洛杉矶团聚。那一刻87岁的王碧奎老人看着围在身边的儿女们,想起了丈夫临别时说过的话:“我为人民做的工作还太少,现在还有机会,个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现在《沉默的荣耀》在电视上热播,越来越多人知晓吴石这个名字,大家都自发去烈士墓前献花,缅怀这位曾经默默无名的英雄,他终于得到了本该属于他的荣耀

比荣耀更为珍贵的,是吴石为理想甘愿舍弃一切的信念,此乃他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精神财富

时间不会忘记那些为民族解放事业牺牲的英雄,不管他们身份认定有过多少曲折,不管他们的贡献被埋没多久,真相总会显露,英雄一定会得到该有的敬重

这就是吴石事迹所告诉我们的道理,也是那个时代所有无名英雄的共同写照。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