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月的风总算带了点凉意,可午后的阳光依旧把地面烤得发烫。王建国骑着他那辆骑了十几年的永久牌自行车,慢悠悠地晃进了城西的旧货市场。车筐里放着个布袋子,装着水壶和刚买的两个白面馒头 —— 他打算在这儿耗上大半天。
第一章 旧货市场的执念
九月的风总算带了点凉意,可午后的阳光依旧把地面烤得发烫。王建国骑着他那辆骑了十几年的永久牌自行车,慢悠悠地晃进了城西的旧货市场。车筐里放着个布袋子,装着水壶和刚买的两个白面馒头 —— 他打算在这儿耗上大半天。
这旧货市场是王建国退休后最爱来的地方。以前在国营工厂当钳工,天天跟机床打交道,退休后闲下来,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旧货市场里的老物件,带着时光的痕迹,总能让他想起过去的日子。有时候淘个旧扳手、老闹钟,回家修修补补,日子就过得踏实。
今天他没什么明确目标,就想逛逛。市场里人声鼎沸,摊主们扯着嗓子吆喝,“老红木桌子,正宗的!”“旧收音机,能响!” 地上摊着旧衣服、破家电,墙角堆着缺腿的椅子、掉漆的柜子,空气中混杂着灰尘、霉味和旁边小吃摊飘来的油条香。
王建国穿梭在摊位间,眼睛像探照灯似的扫过每一件老物件。他手指粗糙,带着常年干活留下的厚茧,路过一个堆着旧家具的摊位时,突然顿住了脚步。
摊位最里面,靠墙放着一把摇椅。
那是一把深色的木质摇椅,看材质像是榉木,椅身有些地方掉了漆,露出里面浅棕色的木头,扶手处被磨得光滑,能看出常年使用的痕迹。摇椅的坐垫是深绿色的帆布,边缘有些磨损,露出里面的棉絮,但整体还算完整,轻轻一推,能发出 “咯吱咯吱” 的响声,声音不刺耳,反而透着股岁月的温润。
王建国的心跳莫名快了几分。他慢慢走过去,伸手扶住扶手,指尖触到那光滑的木头,一股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这摇椅的样式,跟他年轻时见过的一把,太像了。
“老爷子,看上这摇椅了?” 摊主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脸上堆着笑,凑过来说,“这可是老物件,最少有几十年历史了,纯手工做的,现在可找不到这样的手艺了。”
王建国没说话,蹲下来仔细看摇椅的连接处,榫卯结构做得很扎实,虽然有些松动,但没有断裂的痕迹。他又轻轻坐上去,摇了摇,椅身很稳,帆布坐垫虽然旧,但坐着挺舒服。
“多少钱?” 王建国开口,声音有些沙哑。
摊主搓了搓手,“老爷子,您是懂行的,这摇椅不是那些破烂货能比的。这样,我也不跟您漫天要价,一万二,您拿走。”
“一万二?” 王建国皱了皱眉,“你这也太黑了,这椅子都旧成这样了,最多值两千。” 他退休工资一个月才四千多,一万二可不是小数目。
“老爷子,话不能这么说。” 摊主急了,“这是老物件,有收藏价值!您看这木头,这工艺,现在新做的摇椅,看着光鲜,用的都是合成板,没几年就坏了。我这摇椅,您再用几十年都没问题。”
两人讨价还价了半天,王建国从两千加到五千,摊主从一万二降到一万一,始终谈不拢。太阳渐渐西斜,市场里的人少了些,王建国还是没舍得走。他看着这摇椅,脑子里不断浮现出年轻时的画面 —— 那时候他二十出头,在工厂上班,邻居家有个姑娘叫林晓燕,她家就有一把这样的摇椅,夏天的傍晚,他总爱跟林晓燕坐在摇椅上聊天,听她讲厂里的趣事。后来林晓燕家搬走了,两人就断了联系。这摇椅,让他想起了那段青涩的时光。
“这样吧,老爷子,我再让一千,一万块,不能再少了。” 摊主看出王建国是真心喜欢,咬了咬牙说,“这椅子我收的时候就花了八千,再少我就赔本了。”
王建国犹豫了一下,摸了摸口袋里的银行卡。这钱是他攒下来想给孙子买玩具的,可看着这摇椅,他实在舍不得放弃。“行,一万就一万。” 他咬了咬牙说,“你帮我送到家里去,地址是……”
摊主一听,高兴地答应了,赶紧找了个人帮忙,把摇椅搬到三轮车上,跟着王建国往家走。
第二章 家里的小风波
王建国家住的是老小区,没有电梯,摇椅只能靠人抬上去。摊主和帮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摇椅抬到三楼。打开门,老伴李秀兰正在厨房做饭,听到动静出来一看,吓了一跳。
“老王,你这是买的啥?” 李秀兰看着门口的旧摇椅,皱起了眉头。
“摇椅,我在旧货市场买的,挺好的,坐着舒服。” 王建国一边付运费,一边笑着说。
摊主走后,李秀兰赶紧拉着王建国问:“这椅子多少钱啊?看着旧兮兮的,值不了几个钱吧?”
王建国挠了挠头,不敢直说:“没多少钱,几千块。”
“几千块?” 李秀兰提高了声音,“老王你疯了?咱们家又不缺椅子,花几千块买个旧的?你是不是被人骗了?”
两人正说着,儿媳陈婷下班回来了。陈婷是一家公司的文员,每天下班都挺晚,今天刚走到楼下就看到有人抬着旧摇椅往楼上走,没想到是自家的。一进门,看到客厅中间放着的旧摇椅,她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就皱起了眉头。
“爸,您这是买的啥呀?” 陈婷放下包,语气带着不解,“这椅子看着都快散架了,您买它干嘛?”
王建国刚想解释,李秀兰就抢先说了:“还能干嘛?花了几千块买个破烂回来!我说他,他还不听。”
“几千块?” 陈婷更惊讶了,“爸,您这钱花得也太冤了吧?网上新的摇椅也就几千块,您这还是旧的,万一坐坏了摔着您怎么办?”
王建国脸色有些不好看,他知道儿媳和老伴是为了钱,但他是真心喜欢这摇椅。“这是老物件,结实着呢,比新的好多了。我自己的钱,想买就买了。” 他说完,就推着摇椅往阳台走,不想再跟她们争。
陈婷看着公公的背影,无奈地叹了口气。她不是心疼钱,主要是觉得公公太冲动了,一万块(她隐约觉得婆婆说的几千块可能不止)买个旧摇椅,实在不值。而且家里客厅本来就不大,放个摇椅更挤了。
晚饭的时候,气氛有些沉闷。孙子王小宝才六岁,不懂大人的心思,只顾着吃饭。陈婷看了看公公,还是忍不住说:“爸,您要是喜欢摇椅,咱们明天去家具城看看,买个新的,也不用这么贵,坐着也安全。”
王建国扒了口饭,摇了摇头:“不用,我就喜欢这个。”
李秀兰在旁边帮腔:“就是,你爸就这样,认准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算了,买都买了,别说了。”
陈婷没再说话,心里却还是觉得不舒服。她觉得公公有时候太固执了,不考虑家里的实际情况。
接下来的几天,王建国每天都要坐在摇椅上一会儿,有时候看看报纸,有时候闭目养神。李秀兰虽然觉得不值,但也没再多说。陈婷忙着上班,也没心思管这事,只是偶尔看到摇椅,心里还是有点别扭。
王小宝倒是挺喜欢这摇椅,有时候会爬上去摇两下,每次都被陈婷制止,怕他摔下来。王建国看到了,就会说:“没事,这椅子结实,让他玩会儿。” 陈婷无奈,只能让儿子小心点。
第三章 无聊的发现
周末的早上,陈婷不用上班,难得睡了个懒觉。醒来的时候,家里静悄悄的,公公去公园打太极了,婆婆去菜市场买菜了,王小宝被外婆接走了。
陈婷洗漱完,走到客厅,看着角落里的旧摇椅,突然觉得有点无聊。她走过去,犹豫了一下,坐了上去。摇椅轻轻晃动着,发出 “咯吱咯吱” 的声音,竟然还挺舒服。
陈婷闭上眼睛,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过了一会儿,她觉得屁股底下有点硌得慌,好像有什么东西。她睁开眼睛,摸了摸坐垫,没发现什么。她又动了动身子,还是觉得硌得慌。
“难道是坐垫里有东西?” 陈婷心里嘀咕着。她站起来,把坐垫掀开,发现坐垫下面是一层木板。她敲了敲木板,感觉声音有点空。她又仔细看了看,发现木板的边缘有一道缝隙,好像是可以打开的。
陈婷好奇心上来了,她找了个小螺丝刀,顺着缝隙撬了撬。没想到木板还真被撬开了,里面竟然有一个夹层!
夹层不大,里面放着一个小小的木盒子。木盒子看起来也有些年头了,上面刻着简单的花纹,已经有些磨损。
陈婷心里一阵激动,她小心翼翼地把木盒子拿出来,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一叠旧信件,还有一张黑白照片。
照片上是一男一女,看起来都很年轻,二十岁左右的样子。男的穿着蓝色的工装,笑容青涩;女的穿着碎花衬衫,扎着马尾辫,看起来很文静。两人坐在一把摇椅上,背景像是一个小院,院墙上爬着牵牛花。
陈婷看着照片,觉得那个男的有点眼熟,仔细一想,竟然跟公公年轻时的照片有点像!难道这是公公年轻时的照片?那这个女的是谁呢?
她又拿起信件,信封已经泛黄,上面的字迹有些模糊。她拆开一封信,里面的信纸也是旧的,字迹娟秀。
“建国,今天厂里发了奖金,我给你买了一双布鞋,明天带给你。你上班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别太累了……”
看到 “建国” 两个字,陈婷心里咯噔一下,这果然是写给公公的!那这个写信的人,就是照片上的那个女的吧?公公年轻的时候,还有这样一段往事?
陈婷拿着信件和照片,心里又惊讶又好奇。她想不通,公公为什么会把这些东西藏在摇椅的夹层里?这个女的到底是谁?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了钥匙开门的声音,是婆婆回来了。
第四章 全家傻眼
李秀兰提着菜篮子进门,看到陈婷坐在摇椅上,手里拿着东西,脸色还很奇怪,就问:“婷婷,你在干嘛呢?手里拿的啥?”
陈婷赶紧站起来,把木盒子递给李秀兰:“妈,您看,我在这摇椅的夹层里发现的。”
李秀兰接过木盒子,打开一看,看到里面的照片和信件,脸色瞬间变了。她拿起照片,仔细看了看,声音有些颤抖:“这…… 这不是老王年轻的时候吗?这个女的是谁啊?”
陈婷摇了摇头:“我不知道,您看这些信,都是写给爸的。”
李秀兰拿起信件,拆开一封,看着上面的字迹,手越握越紧。她跟王建国结婚几十年了,从来没听说过他年轻的时候还有这么个朋友,更别说这么亲密的信件了。
“这老王,竟然还有事瞒着我!” 李秀兰的脸色变得很难看,心里又生气又委屈。
就在这时,王建国从外面回来了。他刚进门,就看到李秀兰和陈婷脸色不对,再看到李秀兰手里的木盒子和信件,脸色一下子就白了。
“你们…… 你们怎么打开的?” 王建国的声音有些慌乱,他赶紧走过去,想把东西拿回来。
李秀兰把东西往身后一藏,生气地说:“老王,你跟我说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女的是谁?这些信是怎么回事?你为什么把这些东西藏在摇椅里?”
王建国看着老伴生气的样子,又看了看儿媳好奇的眼神,知道瞒不住了,他叹了口气,坐在沙发上,低着头,沉默了半天。
“爸,您倒是说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陈婷忍不住催道。
王建国抬起头,眼神有些复杂,他慢慢开口:“这个女的,叫林晓燕,是我年轻时的邻居,也是我…… 我曾经喜欢过的人。”
“什么?” 李秀兰和陈婷都愣住了,她们没想到,公公年轻的时候,竟然还有这样一段感情。
“那你们后来怎么没在一起啊?” 陈婷好奇地问。
王建国叹了口气,眼神飘向远方,好像又回到了几十年前。
“那时候还是七十年代,我在国营工厂上班,林晓燕家就住在我家隔壁。她比我小两岁,长得文静,又爱读书,我那时候就喜欢她。我们经常一起上班,一起下班,周末的时候,就坐在她家的摇椅上聊天,就是跟这个一样的摇椅。”
“后来呢?” 李秀兰追问道,语气里带着点醋意,但更多的是好奇。
“后来,她家里出了点事,她爸爸被打成了‘右派’,家里受到了牵连。她妈妈怕影响我,就让她跟我断了联系。没过多久,她们家就搬走了,去了外地。临走的时候,她给我写了一封信,还把这张照片留给了我,让我以后好好生活。”
王建国说着,眼圈有些发红:“我一直把这些信和照片藏着,想她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后来遇到了你妈,结婚生子,日子过得也算安稳,我就把这些东西收起来了,没敢告诉你们,怕你们多想。”
“那你这次买这摇椅,是不是因为想起她了?” 李秀兰问。
王建国点了点头:“是啊,我在旧货市场看到这摇椅,跟她家的那把一模一样,就想起了她,想起了以前的日子。我觉得这是缘分,就花一万块买下来了。我把这些东西藏在夹层里,也是想留个念想。”
李秀兰看着王建国,心里五味杂陈。她跟王建国结婚几十年,王建国一直对她很好,对家里也很负责,她从来没想过,他心里竟然还藏着这样一段往事。她心里有点生气,但更多的是理解。谁年轻的时候,没有过一段难忘的感情呢?
陈婷也没想到,公公竟然还有这样一段青涩的往事。她看着公公,突然觉得公公也不是那么固执了,反而多了几分人情味。
“爸,对不起,我之前还觉得您买这摇椅不值,是我错了。” 陈婷愧疚地说。
王建国摇了摇头:“没事,我也没跟你们说清楚。其实,我买这摇椅,不光是为了念想,也是觉得这摇椅结实,坐着舒服。”
李秀兰把木盒子递给王建国:“这些东西,你还是自己收好吧。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咱们现在好好过日子就行。”
王建国接过木盒子,看着老伴,眼里满是感激:“谢谢你,秀兰。”
“行了,别说这些了,我去做饭了。” 李秀兰说完,转身走进了厨房。
陈婷看着公公,笑了笑:“爸,以后您要是想跟我们说以前的事,我们都愿意听。”
王建国点了点头,心里觉得暖暖的。他把木盒子收好,又看了看那把摇椅,觉得这一万块花得值了。
第五章 旧信里的秘密
晚饭的时候,家里的气氛比以前融洽多了。李秀兰做了好几道菜,都是王建国和陈婷爱吃的。王小宝从外婆家回来,看到摇椅,又吵着要坐。
“爷爷,我要坐摇椅!” 王小宝拉着王建国的手说。
王建国笑着抱起孙子,放在摇椅上,轻轻推着:“慢点摇,别摔下来。”
王小宝高兴地笑着,摇椅发出 “咯吱咯吱” 的声音,像是在为这温馨的氛围伴奏。
吃完饭,陈婷帮着李秀兰收拾碗筷,王建国则坐在摇椅上,看着孙子玩耍,心里很满足。
过了几天,陈婷休息,她想起了那些旧信件,心里还是有些好奇。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跟王建国说了:“爸,我能再看看那些信件吗?我想知道您和林阿姨以前的故事。”
王建国愣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行,你想看就看吧,都在我房间的抽屉里。”
陈婷来到公公的房间,打开抽屉,找到了那个木盒子。她坐在床边,慢慢打开盒子,拿出信件,一封一封地看了起来。
信件一共有十几封,都是林晓燕写给王建国的。从信里可以看出,两人的感情很深。林晓燕会跟王建国说厂里的趣事,会关心他的生活,会跟他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其中有一封信,让陈婷印象很深。信里写道:“建国,我知道我爸爸的事让你很为难,我妈让我跟你断了联系,我心里很难受。但是我不怪她,她也是为了你好。我要跟家里搬走了,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再见到你。我给你留了一块手表,是我攒了很久的钱买的,放在摇椅的夹层里,你以后看到手表,就像看到我一样。你一定要好好的,找一个好姑娘,好好过日子……”
看到这里,陈婷心里一动,信里提到了一块手表,放在摇椅的夹层里。可是她之前在夹层里只看到了木盒子,没看到手表啊?难道手表还在夹层里?
陈婷赶紧拿着信件,跑到客厅,对王建国说:“爸,您看这封信,林阿姨说她给您留了一块手表,放在摇椅的夹层里,您找到手表了吗?”
王建国接过信件,看了看,皱起了眉头:“我没看到手表啊,我买摇椅的时候,只发现了这个木盒子,没看到手表。”
“那会不会手表还在夹层里?我之前只拿了木盒子,没仔细看。” 陈婷说。
王建国一听,赶紧站起来,走到摇椅旁,掀开坐垫,打开夹层。他仔细看了看,夹层里空荡荡的,除了一点灰尘,什么都没有。
“奇怪,怎么没有手表呢?” 王建国自言自语道,脸上满是疑惑。
“难道是被摊主拿走了?” 陈婷猜测道。
王建国想了想,摇了摇头:“应该不会吧,摊主说这摇椅是他从一个老户家收来的,可能那个老户也不知道夹层里有手表,或者手表早就被人拿走了。”
陈婷看着公公失落的样子,心里也有点不好受。那块手表是林晓燕留给公公的念想,现在找不到了,公公心里肯定很遗憾。
“爸,您别难过,也许手表还在,只是我们没找到。实在找不到也没关系,您还有这些信件和照片呢,这些都是珍贵的回忆。” 陈婷安慰道。
王建国点了点头,叹了口气:“是啊,能留下这些信件和照片,已经很不错了。也许手表早就不在了,算了,不想了。”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陈婷能看出来,公公心里还是有些失落。她心里暗暗决定,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帮公公找找那块手表。
第六章 寻访摊主
过了几天,陈婷想起了那个卖摇椅的摊主,也许从摊主那里能问到一些关于手表的线索。她跟王建国说了自己的想法,王建国一开始不太愿意,觉得麻烦,但在陈婷的劝说下,还是同意了。
周末的时候,陈婷陪着王建国来到了旧货市场。市场里还是跟以前一样热闹,两人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那个卖摇椅的摊主。
摊主看到他们,赶紧热情地打招呼:“老爷子,您又来了,是摇椅有什么问题吗?”
王建国摇了摇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不是,我想问你点事。你这摇椅,是从哪里收来的啊?”
摊主愣了一下,然后说:“是从城东一个老小区收来的,那户人家要搬家,家里的老物件带不走,就卖给我了。怎么了,老爷子?”
“那你收摇椅的时候,有没有在里面发现什么东西啊?比如一块手表?” 王建国问道。
摊主想了想,摇了摇头:“没有啊,我收的时候仔细检查过,没发现什么东西。怎么,您在里面发现东西了?”
陈婷赶紧说:“我们在摇椅的夹层里发现了一些旧信件和照片,但是信里提到还有一块手表,我们没找到,所以想问问您有没有看到。”
摊主皱了皱眉:“夹层?我没注意到有夹层啊。那户人家卖的时候,也没说里面有东西。会不会是那户人家自己拿走了?”
“那你还记得那户人家的地址吗?我们想去找他们问问。” 陈婷说。
摊主想了想,“地址我记不太清了,只记得是城东的向阳小区,具体哪栋楼哪户就忘了。那户人家是一对老夫妻,姓刘,男的好像是个退休教师。”
虽然没问到太多有用的信息,但至少知道了摇椅原来的主人姓刘,住在向阳小区。陈婷和王建国决定,明天去向阳小区找找看。
第二天,陈婷请假,陪着王建国来到了向阳小区。向阳小区是个老小区,里面的房子都有些年头了。两人在小区里打听了半天,终于找到了姓刘的老夫妻家。
敲了敲门,过了一会儿,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开了门。“你们找谁啊?” 老太太问道。
“您好,我们是来打听一把摇椅的。” 王建国笑着说,“我们从旧货市场买了一把摇椅,摊主说是从您家收来的,我们想问问您,摇椅的夹层里有没有一块手表?”
老太太愣了一下,然后想了想:“摇椅?哦,是有这么一把摇椅,我们搬家的时候带不走,就卖给旧货市场了。夹层?我没听说过摇椅有夹层啊,更别说手表了。”
“那您老伴在家吗?我们想问问他。” 陈婷说。
“他在里面看电视呢,我去叫他。” 老太太说完,转身走进了屋里。
过了一会儿,一个老爷爷走了出来,看起来精神还不错。“你们找我有事?” 老爷爷问道。
王建国把事情的经过又说了一遍,老爷爷听了,皱起了眉头:“摇椅的夹层?我也不知道啊。那摇椅是我年轻时买的,用了几十年了,从来没发现有什么夹层。手表?我们家也没有那样的手表啊。”
看着老夫妻不像是在说谎的样子,王建国和陈婷也没办法了。“那打扰您了,我们先走了。” 王建国说。
“没事,慢走啊。” 老夫妻说道。
走出老夫妻家,陈婷看着王建国失落的样子,安慰道:“爸,也许手表真的早就不在了,您别太往心里去了。”
王建国叹了口气:“我知道,就是有点遗憾。那是晓燕留给我的唯一一件东西,现在找不到了。”
陈婷拍了拍公公的肩膀:“爸,别难过了,至少您还有那些信件和照片,还有这把摇椅,这些都是林阿姨留给您的回忆啊。”
王建国点了点头,心里稍微好受了一些。他看着手里的摇椅照片,心里暗暗想:晓燕,对不起,我没能找到你留给我的手表,但是我会好好保存这些信件和照片,好好过日子,不辜负你的期望。
第七章 意外的惊喜
从向阳小区回来后,王建国虽然还是有些遗憾,但也慢慢接受了手表找不到的事实。他还是每天坐在摇椅上,看看报纸,回忆回忆过去的日子。
过了一段时间,王小宝的生日到了。陈婷和李秀兰商量着,要给王小宝办个生日派对,请亲戚朋友来家里热闹热闹。
生日那天,家里来了很多人,客厅里摆满了气球和彩带,很是热闹。王小宝穿着新衣服,高兴地跑来跑去。
王建国看着孙子开心的样子,心里也很高兴。他坐在摇椅上,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嘴角露出了笑容。
过了一会儿,王小宝跑到摇椅旁边,拉着王建国的手说:“爷爷,你陪我玩捉迷藏吧!”
王建国笑着点了点头:“好啊,你藏起来,爷爷找你。”
王小宝高兴地跑开了,躲到了阳台的角落里。王建国假装找了半天,才把王小宝找出来。
两人玩得正开心,王小宝突然指着摇椅的底部说:“爷爷,你看,那里有个东西!”
王建国顺着王小宝指的方向看去,发现摇椅的底部有一个小小的缝隙,好像有什么东西卡在里面。
“什么东西啊?” 王建国好奇地蹲下来,仔细看了看,发现是一个小小的金属盒子,卡在摇椅的缝隙里。
他赶紧把金属盒子拿出来,擦了擦上面的灰尘。金属盒子很小,上面刻着花纹,已经有些生锈了。
“这是什么啊?” 陈婷和李秀兰也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金属盒子。
王建国心里一动,他想起了林晓燕信里提到的手表,难道这个金属盒子里装的就是手表?
他赶紧找了个螺丝刀,小心翼翼地把金属盒子打开。盒子里面铺着一层绒布,绒布上放着一块旧手表!
手表是黑色的表盘,银色的表带,已经有些磨损,但看起来还很完整。表盘上的指针已经不动了,但依稀能看出当年的样子。
“是手表!真的是手表!” 王建国激动地说,声音都有些颤抖。
陈婷和李秀兰也很惊喜,没想到这么久了,手表竟然还在!
“爸,您快看,手表背面还有字呢!” 陈婷指着手表的背面说。
王建国赶紧把手表翻过来,看到背面刻着两个小小的字:“建国”。
看到这两个字,王建国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这是林晓燕给他的手表,背面刻着他的名字!
“晓燕,我找到手表了,我终于找到手表了!” 王建国哽咽着说,手里紧紧握着手表,好像握住了珍贵的回忆。
在场的亲戚朋友都被这一幕感动了,大家纷纷祝福王建国。
李秀兰看着王建国激动的样子,心里也很欣慰。她拍了拍王建国的肩膀:“老王,找到了就好,找到了就好。”
陈婷也笑着说:“爸,真是太惊喜了,没想到手表藏在这么隐蔽的地方。”
王建国擦干眼泪,笑着说:“是啊,真是太意外了。多亏了小宝,不然我还找不到呢。”
王小宝看着爷爷开心的样子,也笑着说:“爷爷,我厉害吧!”
“厉害,小宝最厉害了!” 王建国抱起孙子,在他脸上亲了一口。
那天的生日派对,因为这个意外的惊喜,变得更加温馨和难忘。
第八章 时光的印记
找到手表后,王建国每天都会把手表拿出来看看,擦拭干净。他还找了个修表的师傅,把手表修好了。手表又能走了,虽然走得有些慢,但王建国还是很珍惜。
他经常坐在摇椅上,手里拿着手表,看着表盘上的指针慢慢转动,好像看到了时光在慢慢流逝,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岁月,看到了和林晓燕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有时候,李秀兰会坐在王建国旁边,听他讲年轻时的故事,讲他和林晓燕的点点滴滴。李秀兰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些岁月,但她能感受到王建国心里的那份怀念和遗憾。
“老王,你说林晓燕现在怎么样了?过得好不好?” 有一次,李秀兰忍不住问。
王建国愣了一下,然后叹了口气:“不知道啊,这么多年了,一直没联系过。希望她过得好吧。”
陈婷也很关心林晓燕的情况,她想帮公公找找林晓燕的下落。她跟王建国说了自己的想法,王建国犹豫了一下,还是同意了。
陈婷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林晓燕的下落。她先是在网上发帖,寻找七十年代住在城西的林晓燕,但是没有得到回应。她又去了公公以前住的老小区,打听林晓燕家的消息,但是老小区已经拆迁了,以前的邻居也都搬走了,找不到任何线索。
就在陈婷快要放弃的时候,她想起了公公的一个老同事,张叔叔。张叔叔和公公一起在国营工厂上班,说不定他知道林晓燕的消息。
陈婷找到了张叔叔的联系方式,给张叔叔打了个电话。
“张叔叔,您好,我是王建国的儿媳陈婷。” 陈婷笑着说。
“哦,是婷婷啊,有事吗?” 张叔叔的声音很亲切。
“张叔叔,我想跟您打听个人,林晓燕您还记得吗?她以前是我公公的邻居,也是咱们厂的。” 陈婷说。
张叔叔愣了一下,然后说:“林晓燕?我记得啊,她以前在厂里的检验科上班,后来因为她爸爸的事,就辞职了,跟家里搬走了。怎么了,你找她有事?”
“是啊,我公公一直很惦记她,想知道她现在过得怎么样。张叔叔,您知道她搬到哪里去了吗?有没有她的联系方式?” 陈婷急切地问。
张叔叔想了想,“我记得她好像搬到南方去了,具体是哪个城市我就不知道了。我这里有她以前的一个地址,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用,我找给你。”
“太好了,谢谢您张叔叔!” 陈婷高兴地说。
挂了电话没多久,张叔叔就把地址发给了陈婷。地址是广东省广州市的一个老小区。
陈婷拿着地址,赶紧告诉了王建国。王建国看着地址,心里很激动,几十年了,终于有了林晓燕的消息!
“爸,咱们要不要给林阿姨写封信,问问她的情况?” 陈婷说。
王建国点了点头:“好,我来写。”
王建国坐在摇椅上,拿起笔,心里有很多话想跟林晓燕说,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他想了很久,才慢慢写下:“晓燕,你还好吗?我是王建国。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很惦记你。我找到了你留给我的手表,还有你写的信……”
他写了很久,把自己这些年的生活,还有对林晓燕的思念,都写在了信里。写完后,他又仔细看了一遍,修改了几处,然后小心翼翼地装进信封,贴上邮票,寄了出去。
寄完信后,王建国每天都在盼着回信。他经常坐在摇椅上,看着门口,希望能收到林晓燕的回信。
第九章 跨越千里的回信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建国每天都在盼着林晓燕的回信,可是半个多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任何消息。
“爸,也许地址不对,或者林阿姨没收到信,您别着急。” 陈婷安慰道。
王建国点了点头,心里却有些失落。他觉得,也许这辈子都见不到林晓燕了。
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有一天,邮递员送来了一封来自广州的信。
王建国看到信封上的地址,心里一下子就激动起来,这是林晓燕寄来的回信!
他赶紧拆开信封,拿出信纸,上面的字迹虽然有些苍老,但还是能看出当年的娟秀。
“建国,收到你的信,我很激动。没想到这么多年了,你还惦记着我。我现在过得很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儿子已经成家了,还有一个可爱的孙子……”
林晓燕在信里跟王建国说了自己这些年的生活。她搬到广州后,找了一份工作,后来认识了现在的老伴,结婚生子,日子过得很安稳。她也一直惦记着王建国,想知道他过得怎么样,但是因为地址变迁,一直没能联系上。
她还在信里说,看到王建国找到了手表,她很高兴。那块手表是她攒了很久的钱买的,就是想让王建国看到手表,就能想起她。她还说,她现在身体不太好,不方便长途旅行,不然真想回去看看王建国,看看以前的老地方。
王建国看完信,心里既高兴又有些遗憾。高兴的是,林晓燕过得很好;遗憾的是,两人不能见面。
“爸,林阿姨过得好就好,虽然不能见面,但能联系上也挺好的。” 陈婷说。
王建国点了点头:“是啊,能联系上就好。我也该知足了。”
从那以后,王建国和林晓燕就经常写信联系。他们在信里分享彼此的生活,回忆过去的岁月,虽然不能见面,但两人的感情却越来越深。
有时候,李秀兰会坐在王建国旁边,听他读林晓燕的信,还会跟王建国一起给林晓燕回信,跟林晓燕分享家里的趣事,比如王小宝又考了第一名,家里买了新的电器等等。
陈婷也会帮着公公给林晓燕寄照片,把家里的照片,还有公公坐在摇椅上的照片,寄给林晓燕。林晓燕也会寄来她和家人的照片,还有广州的风景照。
虽然隔着千里,但通过信件,两家人好像离得很近。王建国的生活也因为有了林晓燕的消息,变得更加充实和快乐。
他还是每天坐在摇椅上,手里拿着手表,看着林晓燕寄来的照片,心里很满足。他觉得,这辈子虽然有遗憾,但也很幸福。有老伴的陪伴,有儿子儿媳的孝顺,有孙子的可爱,还有林晓燕这个老朋友的惦记,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第十章 摇椅上的岁月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建国和林晓燕依旧保持着书信往来。他们分享着彼此的生活点滴,诉说着对过去的怀念,也畅谈着对未来的期许。虽然从未再见面,但这份跨越了几十年的情谊,却如同陈年老酒,愈发醇厚。
家里的那把旧摇椅,依旧静静地放在阳台。经过岁月的洗礼,它显得更加古朴。王建国每天都会坐在上面,有时候看看林晓燕寄来的信,有时候摩挲着那块修好的手表,有时候则闭目养神,回忆着年轻时的点点滴滴。
李秀兰也渐渐喜欢上了这把摇椅。有时候王建国不在家,她会坐在上面,晒晒太阳,看看书。她觉得,这把摇椅不仅承载着王建国的回忆,也慢慢成为了这个家的一部分,见证着家里的喜怒哀乐。
陈婷对这把摇椅的看法也完全改变了。她不再觉得它是一件不值钱的旧物件,反而觉得它很有意义。有时候,她会陪着王建国坐在摇椅上,听他讲年轻时的故事,讲他和林晓燕的过往。她觉得,这些故事就像一部老电影,充满了岁月的味道。
王小宝也越来越喜欢这把摇椅。每次放学回家,他都会先跑到摇椅旁,摇上一会儿。有时候,他会缠着王建国,让爷爷给他讲摇椅的故事,讲照片上那个漂亮阿姨的故事。王建国总是耐心地给孙子讲着,脸上满是笑容。
有一次,王小宝问王建国:“爷爷,那个漂亮阿姨什么时候来我们家啊?我想看看她。”
王建国摸了摸孙子的头,笑着说:“阿姨在很远的地方,等你长大了,爷爷带你去看她好不好?”
王小宝高兴地答应了:“好啊好啊,我要快点长大!”
看着孙子天真的笑容,王建国心里暖暖的。他觉得,这把摇椅不仅连接了他和林晓燕的过去,也连接了这个家的未来。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又到了秋天。王建国的生日到了,陈婷和李秀兰商量着,要给王建国办一个热闹的生日宴。
生日那天,家里来了很多亲戚朋友。大家围坐在客厅里,说说笑笑,很是热闹。王建国坐在摇椅上,接受着大家的祝福,心里很幸福。
就在这时,邮递员送来了一封来自广州的信,是林晓燕寄来的。
王建国赶紧拆开信,林晓燕在信里祝他生日快乐,还说寄了一份生日礼物给他,希望他能喜欢。
过了几天,王建国收到了林晓燕寄来的生日礼物,是一条羊毛围巾,颜色是深灰色的,很适合老年人。
王建国拿着围巾,心里很感动。他赶紧给林晓燕写了回信,感谢她的礼物,还说自己很喜欢。
日子就这样平静而幸福地过着。那把旧摇椅,依旧静静地放在阳台,见证着这个家的幸福时光。王建国知道,不管岁月如何变迁,这把摇椅,还有那些珍贵的回忆,都会永远陪伴着他,陪伴着这个家。
有时候,王建国会坐在摇椅上,看着远方,心里默默想着:晓燕,谢谢你,谢谢你留给我的回忆,谢谢你一直以来的惦记。虽然我们不能见面,但我知道,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愿我们都能健康快乐地生活,愿这份情谊能永远延续下去。
摇椅轻轻晃动着,发出 “咯吱咯吱” 的声音,像是在回应着王建国的心声,也像是在诉说着这段跨越了岁月的情谊。
来源:有趣的饼干MtSD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