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宗馥莉又辞职了!”10月中下旬,这条消息在食品圈和消费者群里像投了颗炸雷。多家媒体核实,她9月12日就给娃哈哈集团递了辞呈,法定代表人、董事、董事长的职务一股脑全卸了,辞职程序也过了股东会和董事会,娃哈哈官方后来也认了这事。
前言:国民品牌再掀人事地震,叔侄隔空对话藏多少未说透的事?
“宗馥莉又辞职了!”10月中下旬,这条消息在食品圈和消费者群里像投了颗炸雷。多家媒体核实,她9月12日就给娃哈哈集团递了辞呈,法定代表人、董事、董事长的职务一股脑全卸了,辞职程序也过了股东会和董事会,娃哈哈官方后来也认了这事。
这是她第二次从娃哈哈核心岗离开。比辞职更抓人的,是叔叔宗泽后接受凤凰网《风暴眼》采访的话——“宗家下一代里她算拔尖的,可德艺双修才能成正果,她还是欠了点”。想起第一次辞职时,宗泽后朋友圈那句“火力四开、过刚易折”闹得全网议论,现在又补一句“越走越远、无法回头”,叔侄俩这隔空对话,把这场人事变动裹得更复杂了。
对喝着AD钙奶、啃着娃哈哈八宝粥长大的8090后来说,这事可不止“企业换老板”那么简单。我们记了几十年的国民品牌,为啥总在“接班”上折腾?宗泽后说的“德艺欠缺”到底啥意思?娃哈哈接下来的路,还能留住那份熟得不能再熟的“童年味道”吗?今天咱们就把这些疑问拆开来,好好唠唠。
二次辞职尘埃落定:从“临时退场”到“彻底交权”,娃哈哈为何反复换帅?
宗馥莉第一次辞职,多少有点“暂避风头”的意思。当时外界都猜她是跟集团内部闹了策略分歧,等风头过了说不定还会回来。这次不一样,她把“法定代表人、董事、董事长”全辞了,等于把娃哈哈的核心管理权彻底交出去,连点“过渡”的余地都没留。
有跟娃哈哈董事会走得近的人说,这次辞职早有苗头。今年7月起,集团内部就传“管理层要大调”,那会儿宗馥莉推的“高端化转型”正卡壳——新出的高端矿泉水没卖动,改传统经销商渠道又惹了不少商户不满,有些合作多年的经销商直嘀咕“现在的娃哈哈,没了以前的烟火气”。
更关键的是股权结构卡了脖子。公开数据摆着,娃哈哈里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占46%的国资股份,宗馥莉个人只握29.4%,剩下24.6%在职工持股会手里。这种“三足鼎立”的格局,意味着啥大事都得多方商量着来。可宗馥莉之前那“大刀阔斧”的改法,明显没把各方利益捋顺。有个不愿露名的行业分析师说得实在:“她想把娃哈哈搞成‘国际化牌子’,国资股东更想‘稳稳当当发展’,职工持股会还惦记‘员工福利’,方向没凑一块儿,辞职说不定早是定局。”
宗泽后两度点评引热议:“德艺双修”“过刚易折”,叔侄分歧到底在哪?
第一次辞职时,宗泽后朋友圈的话就把宗馥莉推上了风口浪尖——“火力四开,锋芒毕露,应了老祖宗说的‘过刚易折’”。那时候不少网友觉得这叔叔“管太宽”,甚至有人猜他“想插手企业管理”,可宗泽后面对骂声就一句话:“网友骂我没事,别把她带歪了就行。”
现在二次辞职,宗泽后接受采访的评价更直接:“说实话,我们宗家下一代里,她算出色的,就是德艺双修才能成正果,她还差了点。”这话里的“德艺双修”,在老派企业家眼里可不是简单的“品德和能力”,更深的是“懂规矩、知进退”的处世门道。
宗泽后还特意强调“娃哈哈不是宗家的”。这话看着像在“跟家族撇清关系”,其实点透了娃哈哈的特殊处。他说:“宗家一起建了这个牌子,可娃哈哈更是陪80、90后长大的饮品牌子。”言下之意,宗馥莉说不定太想把“娃哈哈”变成“宗家的牌子”,反倒忘了它作为“国民品牌”的公共属性。从1987年建到现在,娃哈哈早不是某个人、某个家族的“私产”,是装了几代人记忆的“集体念想”。
这种分歧在做事风格上更明显。宗泽后更认“稳扎稳打”,比如接着把AD钙奶、八宝粥这些老产品做扎实,把下沉市场的经销商网络维护好;宗馥莉却想“破旧立新”,砍了不少利润低的老产品,把资源往高端市场投。两种思路没绝对的对错,可放在娃哈哈的股权格局和品牌定位里,宗泽后说的“过刚易折”,倒真成了预言。
8090后集体共情:我们在意的不是谁掌权,是“娃哈哈”还是原来的味道?
“第一次喝AD钙奶是小学一年级,妈奖励我考双百;大学军训时,行李箱塞了两箱娃哈哈八宝粥……”关于宗馥莉辞职的话题下,满是这样的留言。对8090后来说,盯着这场人事变动,不是想看“企业八卦”,是怕那个陪自己长大的牌子,慢慢变得认不出了。
有网友晒了对比图:以前的娃哈哈AD钙奶包装简单直白,现在的高端款印着花里胡哨的花纹,价格翻了三倍多;以前小区超市随手能拿的娃哈哈矿泉水,现在得去高端便利店找。“不是喝不起贵的,是少了小时候那股劲儿。”一位80后网友的话,说出了好多人的心思。
更让人担心的是“品牌传承”的事。娃哈哈从建起来到成国民品牌,靠的是“性价比高、接地气”,可这些年搞“高端化”“年轻化”,好像慢慢丢了看家本领。有经销商说,今年国庆期间,有些地方的AD钙奶销量比去年降了15%,“年轻人觉得不够潮,老一辈觉得没以前实惠”。这种“两头不讨好”的局面,说不定比“谁当董事长”更该让娃哈哈着急。
结语:娃哈哈的下一程,该守的“根”到底是什么?
宗馥莉二次辞职,给娃哈哈的“接班故事”又添了段波折。宗泽后的点评或许尖锐,却点透了个关键问题:国民品牌的传承,从不是“谁掌权”那么简单,是要守住“让消费者认账的根”。
对娃哈哈来说,这个“根”不是高端的包装、贵得离谱的价格,是8090后记忆里的“熟味道”,是下沉市场经销商信得过的“稳合作”,是作为国资参股企业该有的“责任担当”。接下来不管谁接董事长的位,能不能把“创新”和“传承”捋顺,能不能找回“接地气”的品牌初心,才是决定娃哈哈未来的关键。
想问问大家:要是超市货架上,一边是涨了价的“新娃哈哈”,一边是味道没变的“老包装”,你会选哪个?你记忆里最难忘的“娃哈哈瞬间”是啥?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给这个陪我们长大的牌子,多说说心里话。
来源:财经大会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