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县藕池镇高场村:沃野深耕强党建 云端巧绘富民图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3 10:13 1

摘要:清晨薄雾尚未散尽,公安县藕池镇高场村的田埂上已留下深浅交错的脚印。村党支部书记熊言喜的身影总是第一个出现在这里,紧随其后的几位村干部步伐坚定。队伍前行的每一步,都生动诠释着高场村以组织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

江汉风报道:清晨薄雾尚未散尽,公安县藕池镇高场村的田埂上已留下深浅交错的脚印。村党支部书记熊言喜的身影总是第一个出现在这里,紧随其后的几位村干部步伐坚定。队伍前行的每一步,都生动诠释着高场村以组织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这是高场村群众如今最信服的一句话。

然而,就在熊言喜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他面对的是一个党员平均年龄超过55岁、组织生活流于形式的“老支部”。那时,“凑人数”开会是常态,村民有事宁愿托关系也不愿走进村部大门。

“连人都喊不齐,还怎么带大家干实事?”熊言喜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面对困境,他毅然将整顿队伍、激活组织作为破局的首要任务。“乡村要振兴,组织必须先‘醒’过来!”他深知,光靠等待申请入党远远不够,必须主动出击,走进田间地头,叩响返乡青年的家门,把有志青年请回来、留下来。

2022年,时年21岁的毕业生吴奇龙回乡创业,在当地小有名气。熊言喜三番五次上门走访,不是空谈政策,而是卷起裤腿下地帮忙,一边干活一边拉家常,从种植技术聊到人生规划,用真心换真情。

“熊书记让我明白,家乡的土地也能长出梦想。”吴奇龙动情地说。在熊言喜的带动下,3年来,已有5名优秀青年先后申请加入党组织,有的已成为村级后备力量。

为加快年轻干部成长,支部推行“师徒结对”机制,由经验丰富的老支委带着年轻党员走村入户、调解矛盾、宣讲政策。

吴奇龙起初不敢与群众沟通,熊言喜就带着他一次次参与纠纷调解,教他“先倾听、再说话,学会换位思考”,逐渐将他磨炼成了村民信赖的“和事佬”和“政策通”。

如今的高场村党支部,早已告别“老枝疏疏”的窘境,焕发出“新叶葳蕤”的生机。春耕时节,年轻党员带头下田插秧;秋收季节,他们开着自家三轮车义务帮老人运粮。那一抹抹穿梭在田野间的红色身影,不仅暖了民心,也成了乡村振兴路上最动人的风景。

组织建设焕发活力的同时,熊言喜又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23年,随着电商经济加速向农村延伸,面对“高场藕带”“散养禽蛋”等优质农产品深藏乡村、销路不畅的现状,他敏锐把握机遇,提出创新举措:“让村干部走进镜头,用组织的公信力为农产品代言!”

经过精心选拔,性格开朗、亲和力强的妇女主任戴唐艮走上了主播岗位,熟悉农事生产的年轻党员则负责直播运营与技术支持。

“家人们看,咱这藕带刚从泥里拔出来,没打农药,洗洗就能吃,脆得能咬出响!”戴唐艮穿着胶鞋站在藕塘边直播,手里捧着刚采的藕带,与直播间里的粉丝热情互动。

从最初的紧张生涩到如今的从容自信,戴唐艮的蜕变离不开熊言喜的悉心指导。

“就当是和邻居拉家常,说说咸蛋黄油润沙糯的口感,吃起来像蟹黄一样香,实实在在就好。”在他的悉心指导和持续培训下,原本羞涩拘谨的村干部逐渐成长为镜头前从容自信的“乡村推荐官”。无论是田间地头色泽饱满的瓜果蔬菜,还是精心制作的地方特色美食——周三绝味鸭,他们都能娓娓道来,生动呈现。

由熊言喜主导打造的助农短视频账号“高场村戴唐艮”,已累计推出30余期优质内容,广受网友好评,获赞超4.5万次。一次时长仅1小时的直播,便吸引3.8万余人次观看,成功售出土鸡、香瓜、藕带等11类本土特产,实现销售额3800余元。

十七年如一日,熊言喜始终保持着清晨巡村的习惯。如今,跟随他脚步的身影越来越多,步伐也愈发坚定有力。这支经年锤炼的基层党员队伍,正如广袤田野中最坚实的根系,默默支撑着村庄的发展,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来源:荆州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