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到底有多少含金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3 10:17 3

摘要:有人说,诺贝尔奖的评委是由美国为首的国家主宰着的,想评给谁就给谁,早就没有了含金量;有人说,诺贝尔奖采用的是国际化的评审机制,每年由专业评委会征集数千份提名,通过多轮筛选后由相关学院最终决定奖项归属……这种严密的评审流程确保了获奖成果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使诺贝尔

2025年诺贝尔奖10月6日起陆续“出炉”后,网络上一片哗然。

有人说,诺贝尔奖的评委是由美国为首的国家主宰着的,想评给谁就给谁,早就没有了含金量;有人说,诺贝尔奖采用的是国际化的评审机制,每年由专业评委会征集数千份提名,通过多轮筛选后由相关学院最终决定奖项归属……这种严密的评审流程确保了获奖成果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使诺贝尔奖成为全球学术界公认的标杆;更有人说,随着诺贝尔奖的贬值,近年来不少有实力的国家科研团队和人员均不愿意申报,认为是对研究成果的一种侮辱。

一时间对一个热点事件众口纷纭,这很正常。但从2025年诺贝尔奖获奖名单看,是个正常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美国4人(生理学或医学奖2人,化学奖1人,物理学奖1人),日本2人(生理学或医学奖1人,化学奖1人),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匈牙利等各1人。再从部分国家诺奖获奖总数名单看,美国409人,英国138人,德国111人,法国72人,日本30人,加拿大29人。

这个年度获奖名单与总数获奖名单,似乎让人看得头皮发麻——欧美国家获奖总数在全世界遥遥领先,尤其是美国,获奖人数已超英国、德国等九个国家总和。

那么,诺奖的获奖真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家说了算吗?

披着被子观天下君认为,从获奖名单看,横看竖看确实值得质疑。毕竟,从近年来美国在全世界不少国家举起关税大棒、到处收取“保护费”等“霸权”现象看,明着“抢”美国都这么理直气壮,诺奖的评审对美国来说,更是如烹小鲜。

尽管诺奖背后有许多让人质疑,但美国也有不少地方值得各国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比如,在科研投入方面,美国研发支出占GDP比重长期维持在3.5%左右,已经形成了“企业实验室-高校研究所-商业应用”的完整闭环。又如,在人才虹吸方面,美国实施H-1B签证与EB-1“杰出人才”绿卡等制度在全世界“收割”人才,目前全美顶尖高校终身教授中,外籍学者占比达34%。

瑞典皇家科学院当地时间10月8日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北川进 (Susumu Kitagawa)、理查德·罗布森(Richard Robson)和奥马尔·M·亚吉 (Omar M. Yaghi),以表彰他们“在金属有机框架领域的发展”。

日本京都大学的北川进 (Susumu Kitagawa)生于1951年,专注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

理查德·罗布森(Richard Robson)就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生于1937年,为金属有机框架的理论基础做出重要贡献。

奥马尔·M·亚吉 (Omar M. Yaghi)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在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方法和实际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截至2024年10月,诺贝尔化学奖已经颁发116次,有197位获得者,其中63次由1人获得,25次由2人分享,28次由3人共享。其中有8年因故停发;有9年延迟一年颁发;2位两次获奖;8位女性获奖;一对夫妻获奖;一对母女获奖。

其中最年轻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让·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1935年,年仅35岁的他,与妻子伊雷娜·约里奥-居里(居里夫人的女儿)共同获奖,从此开创并保持着这一年龄纪录。

最年长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美国科学家约翰·古迪纳夫,时年97岁。他被誉为“锂电池之父”,他的研究彻底改变了手机、电脑以及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2023年6月,古迪纳夫去世,享年100岁。

近三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情况:

2024年一半授予大卫·贝克,另一半共同授予德米斯·哈萨比斯和约翰·江珀,以分别表彰他们在蛋白质设计和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的贡献。

2023年授予莫吉·巴旺迪、路易斯·布鲁斯和阿列克谢·埃基莫夫,以表彰他们发现和合成量子点。

2022年授予卡罗琳·贝尔托齐、莫滕·梅尔达尔和卡尔·巴里·夏普利斯,以表彰他们在发展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方面的贡献。

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

当地时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约翰·克拉克、米歇尔·H·德沃雷特和约翰·M·马蒂尼斯,以表彰其“在电路中发现宏观量子力学隧穿和能量量子化”。

获奖者将平分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836万元人民币)奖金。

评委会认为,获奖者们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量子世界的奇异特性可以在一个足够大到可以握在手中的系统中具体化。他们的超导电气系统可以从一种状态隧道进入另一种状态,就好像它直接穿过墙壁一样。他们还表明,该系统以特定大小的剂量吸收和发射能量,正如量子力学所预测的那样。

诺贝尔奖官网资料显示:

约翰·克拉克,1942年出生于英国剑桥。1968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米歇尔·H·德沃雷特,1953年出生于法国巴黎。1982年法国巴黎南大学博士。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授。

约翰·M·马蒂尼斯,生于1958年。1987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授。

1901年至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共颁发118次,颁发给了227位获奖者。由于约翰·巴丁曾两次获奖,在今天之前,实际有226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包括5位女性获得者——其中就有1903年获奖的玛丽·居里,也就是居里夫人。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约翰·霍普菲尔德和图灵奖得主、“AI教父”杰弗里·辛顿,“以表彰他们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机器学习的奠基性发现和发明”。

瑞典卡罗琳斯卡学院6日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玛丽·布伦科、弗雷德·拉姆斯德尔和坂口西蒙,以表彰其“在外周免疫耐受方面的发现”。

随着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揭晓,2025年诺贝尔奖“开奖周”也正式拉开帷幕,其他五大奖项将逐次揭晓:

物理学奖将于北京时间10月7日(星期二)17:45公布;

化学奖将于北京时间10月8日(星期三)17:45揭晓;

文学奖将于北京时间10月9日(星期四)19:00公布;

和平奖将于北京时间10月10日(星期五)17:00公布;

经济学奖将于北京时间10月13日(星期一)17:45公布。

三人获奖

当地时间10月6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科学家玛丽·布伦科(Mary E. Brunkow)、弗雷德·拉姆斯德尔(Fred Ramsdell)和坂口西蒙(Shimon Sakaguchi)。

此前,出生于福建的华人科学家、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教授陈志坚被业界视为今年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热门人选。

9月25日,陈志坚刚刚荣获“引文桂冠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因学术成就和贡献突出,陈志坚已先后获得“科学突破奖”“拉斯克奖”“引文桂冠奖”三大国际公认的“诺奖风向标”,离诺奖仅一步之遥。2013年,陈志坚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名为cGAS的酶,解开了DNA如何刺激免疫和炎症反应之谜,这也是一个困扰科学界长达百年的问题。就连陈志坚也曾感叹,“这个‘传感器’竟然是一种酶,真是令人惊讶。”

cGAS是细胞内的一个关键“哨兵”,当病毒DNA出现在细胞质中时,cGAS会立即识别并结合,产生第二信使cGAMP,进而激活STING蛋白,最终拉起“警报”,启动干扰素等抗病毒免疫反应。陈志坚的贡献与2011年获奖的Toll样受体发现形成了完美互补,共同构成了先天免疫的完整感知图景。

116个奖项,232位得主

自1901年,诺贝尔奖依据瑞典著名化学家、企业家、发明家诺贝尔遗愿创设以来,已走过120多年,并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顶尖科学奖项,长远地激励着人类的科学进步。

纵观百年诺奖,自1901年以来,共颁发了116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每个奖项最多由3人分享,一共诞生232位得主,未有人重复获得该奖项。

232位奖项得主中,有40位独享奖项者,13位女性获奖者,包括中国诺奖得主屠呦呦。2015年,屠呦呦因“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提出了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疗法”,获得了这一殊荣。

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医学院教授维克托·安布罗斯和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加里·鲁夫昆,以表彰他们发现mi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

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匈牙利-美国生物学家卡塔琳·考里科和美国科学家德鲁·韦斯曼,以表彰他们在mRNA疫苗方面做出的贡献。

在所有获奖者中,最年轻的得主当属加拿大医生法雷迪·G·班廷爵士,他因发现胰岛素而被授予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年31岁。

最年长得主是美国生物学家、病毒学家佩顿·鲁斯,他因发现诱发肿瘤的病毒而在1966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年87岁。

从历史数据看,近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呈现明显趋势:整5年份(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均授予了临床医学领域的突破性成果。近十年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呈现多样化趋势,涵盖各个子学科,包括细胞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等。

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发展历史中,诸多研究深刻影响了临床医学的实践,为人类攻克疾病开辟了全新的道路。

综合自:上观新闻、深圳商报等

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当地时间10月9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László Krasznahorkai,“以表彰他引人入胜且富有远见的作品,在世界末日的恐怖中,再次证明了艺术的力量”。

备受关注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再次陪跑。2006年,村上春树凭代表作《海边的卡夫卡》获得“弗朗茨·卡夫卡奖”,该奖当时被普遍视作诺贝尔文学奖的风向标,有“诺贝尔文学奖前奏”之称。这意味着当时的村上春树已经有半只脚迈进了诺贝尔文学奖。然而,他的后半只脚迈了整整18年,至今还未迈进去。

诺贝尔文学奖于1901年首次颁发。截至2024年10月,共有121人获得该奖,其中117次由一人获得,4次由二人分享(1904年、1917年、1966年、1974年),最年长获奖者为87岁,最年轻获奖者41岁;其中有7年因故停发;有8年延迟一年颁发;有18位女性获奖。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委员会授奖词称: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其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等。

1931年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死后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死后追授的获奖者。

近三年诺贝尔文学奖情况:

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韩江(Han Kang,1970- ),毕业于延世大学国文系,现任韩国艺术大学文艺创作系教授。代表作品:《素食者》《少年来了》。韩江是韩国第1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亚洲第1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也是自1901年以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18位女性。

获奖理由:“因为她强烈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暴露了人类生命的脆弱”。

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恩·福瑟(Jon Fosse,1959- ),挪威作家,代表作有《有人将至》《死亡变奏曲》《名字》《一个夏日》《吉他男》等。

获奖理由:“他用极具创新意识的戏剧和散文让无法言说之事物发声”。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Annie Ernaux,1940- ),法国作家小说家,代表作:《悠悠岁月》《位置》《一个女人》等。

获奖理由:“她的勇气和敏锐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约束”。

综合自:诺贝尔奖委员会官网等
2025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正式揭晓

马查多(Maria Corina Machado)。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在宣布颁奖结果的新闻稿中称,“在(委内瑞拉)一度严重分裂的政治反对派中,马查多女士是一位关键的、能够凝聚力量的人物。”

文|财新 胡暄

当地时间10月10日,负责评选诺贝尔和平奖的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2025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委内瑞拉的反对派领导人马查多(Maria Corina Machado)。

在颁奖前一再宣称自己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则未能如愿获奖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在宣布颁奖结果的新闻稿中称,“在(委内瑞拉)一度严重分裂的政治反对派中,马查多女士是一位关键的、能够凝聚力量的人物。”

此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马查多也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委内瑞拉人,以及第六位来自拉丁美洲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诺贝尔和平奖揭晓,得主不是特朗普!

封面新闻记者 陈甘露 综合报道

当地时间10月10日,诺贝尔和平奖揭晓,来自委内瑞拉的玛丽亚·科里娜·马查多获奖,美国总统特朗普则无缘该奖项。由于此前多方造势,本届诺贝尔和平奖也被欧洲媒体誉为最受关注奖项,包括英国广播公司、《卫报》等近百家媒体进行直播。

许多媒体在现场直播

从第一个任期特朗普就渴望诺奖

“就算特朗普先生没有在日历上把10月10日画个圈,那他也在脑子里将这一天画了圈——众所周知他已经为此游说了数年。”在距离诺贝尔奖宣布还有24小时时,美国《纽约时报》负责白宫报道的知名记者艾瑞克·格林从华盛顿发回分析报道《特朗普正盯着诺贝尔和平奖 他能拿到吗?》文章巧妙地点出,特朗普在诺奖颁发前48小时就加沙地带停火“做出突出贡献”,他还曾表示“自己将设法前往埃及参加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签署仪式。”

据艾瑞克·格林报道,早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就非常渴望拿到诺贝尔和平奖,当时就开始了游说,并将这份渴望带到了第二个任期。“所以他也很苦涩地抱怨奥巴马总统上任后不到九个月就拿奖。”

特朗普渴望诺奖

今年7月,有报道称特朗普致电挪威财政部长、北约前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询问诺贝尔和平奖的相关事宜,而这通电话的最初目的是讨论美国和挪威之间的关税。而在本月8日,有记者提问特朗普是否相信自己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他回答道:“我们解决了七场战争,我们接近解决第八场战争。而且我认为我们最终会解决俄乌冲突。我认为历史上没有人解决过这么多战争,但也许他们会找个理由不把奖颁给我。”

诺奖备受关注

多方舆论造势,力挺特朗普获奖

早在今年7月,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白宫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晤时,递交了一封提名其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的信函,称特朗普“正在亲手缔造和平,当之无愧获得该奖项”。

今年9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纽约表示,如果美国总统特朗普真心想要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就应该推动结束在巴勒斯坦加沙地带的战争。或许是马克龙的建议太过让人心动,特朗普几乎是“压哨”促成了加沙地带的停火协议。

本轮巴以冲突满两周年刚过,美东时间10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率先在其社交平台发文称,双方均已签署其提出的“20点计划”第一阶段协议,所有被扣押人员将很快获释,以色列军队也将撤至双方商定的界线。他本人可能在10月12日前往中东。

此时,距离诺贝尔和平奖宣布只有48小时。《金融时报》引述欧洲官员消息称,特朗普正加紧推动以色列和哈马斯在周五前达成协议,以影响评选结果。特朗普还向挪威政府施压,而挪威外长则强调诺贝尔委员会独立于政府运作。

内塔尼亚胡转发AI生成图片

10月9日,以色列总理办公室突然发文称:“授予特朗普诺贝尔和平奖——他当之无无愧!”并且用AI生成了一张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将诺奖挂在特朗普脖子上的照片,瞬间引爆全球媒体关注。

当地时间9日,特朗普儿子埃里克在社交平台 X(原推特)发布帖子,呼吁粉丝 “若认为特朗普应获诺贝尔和平奖,就转发此条”。几乎同一时间,白宫官方的X账号发布了一张特朗普的照片,并称其为 “和平总统”。

和平奖已于周一“敲定” 特朗普今年无望

包括《卫报》、DW在内的欧洲媒体都表示,因为特朗普众所周知的渴望,也让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备受关注,包括BBC在内近百家媒体到现场进行诺奖直播。根据欧洲媒体报道,挪威政界也很紧张,担心如果不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特朗普,可能会对美挪关系造成影响。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在周四明确表示,在美国总统宣布加沙停火协议的前几天(本周一),委员会已经就谁会获得2025年和平奖获做出了最终决定。考虑到由五人组成的独立委员会的时间框架和组成,大多数诺贝尔专家和挪威观察家认为,特朗普不太可能获得该奖项。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约根・瓦特内・弗赖德内斯近期对当地媒体的“暗示”特朗普至少今年无望获奖。

包括奥巴马在内,四名美国总统曾获奖

美国有线新闻网(CNN)10日报道,根据最新民意调查,全美只有22%的人认为特朗普应该获得和平奖。据诺贝尔奖官网显示,2025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候选人共338组,其中个人244名,组织94个。需要注意的是,2025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截止日期为1月31日,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启的十多天之后。截至目前,共有四位美国总统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分别是西奥多·罗斯福(1906年)、伍德罗·威尔逊(1919年)、吉米·卡特(2002年)和贝拉克·奥巴马(2009年)。

诺贝尔奖奖金124年没花完!

2025年诺贝尔奖于10月6日起陆续揭晓。

自1901年首次颁奖以来,诺贝尔奖已经走过了124年的历程,颁发给了1000多名得主。但诺贝尔基金会依然富得流油,奖金不仅看不到花完的迹象,甚至还涨了。

特别是从2023年起,单项的诺奖奖金已经从1000万瑞典克朗,涨至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836万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每个奖项最多3名获奖者可以分享奖金,获奖者还将获得一枚18K金的奖牌和一份证书。

那么,诺贝尔留下的这笔资产,是如何度过两次世界大战及多次经济萧条,持续表彰为人类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

3100万瑞典克朗的遗产

1895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决定立下遗嘱,将部分遗产变作基金,用以成立诺贝尔奖(Nobel Prize)。诺贝尔希望,每年运用基金利息支付奖金,表彰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得主。第二年,诺贝尔便去世了。

直到1900年6月29日,瑞典专门成立了诺贝尔基金会,并由其董事会管理和发放诺贝尔留下的奖金。

真正的诺贝尔奖,是在他逝世五周年后的1901年才首次颁发。此后,除了因战时中断,每年10月都会公布该年度得主,并在每年12月10日的下午举行授奖仪式颁奖,藉此纪念诺贝尔的逝世日期。

最初,诺贝尔的遗产只有3100万瑞典克朗,单靠这笔遗产是远远不够发这么多奖金的。但如今,诺贝尔基金资产已经超过了61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46亿元),相比最初的金额,增值了近200倍。

在这背后,全靠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理财。可以说,诺贝尔基金会是将诺贝尔的这笔遗产当做一项百年理财产品在运作的。

如何让钱生钱

如何让一笔遗产做到钱生钱?

早期,诺贝尔奖的利息其实不高,奖金也不丰厚。1901年的首届获奖者,仅获得了15万瑞典克朗的奖金。

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偏向保守,主要是投资一些“安全证券”,比如国债。所以在诺贝尔奖成立的最初50年间,其资产的投资收益一般只有2%~3%。

这种单一的投资策略、集中投资于低风险的资产,使得诺贝尔基金的资金变得越来越紧张,加之通胀等因素的影响,到了1945年,单项奖金的实际购买力相比1901年,已缩水超过七成。

20世纪50年代初,瑞典政府解除了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限制,允许基金会投资股票和房地产。

至此,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策略也从保守逐渐转向积极,从单一资产类型转向了多元化配置不同的资产,并根据市场行情,不断做出调整。

20世纪80年代,美股开启一轮长期的牛市,诺贝尔基金会的收益也实现大幅上涨。1987年末,基金会投入美股的资产总市值高达12.87亿瑞典克朗。

股市收益节节攀升,加上房地产等其他投资的收益,使得诺贝尔基金会的资产水涨船高。到1999年末,诺贝尔基金会的资产总市值达到39.38亿瑞典克朗。

每年奖金的数额,也因投资收益的波动而变化:1981年每个奖项的奖金是100万瑞典克朗,到了2001年已增至1000万瑞典克朗,此后维持逾10年。

当然,炒股也不总是赚钱的。2011年,由于全球股票市场普遍不振,诺贝尔基金会的股票投资亏损了1900多万瑞典克朗。这一年,每项奖金的金额也从1000万瑞典克朗降低到800万瑞典克朗。

2017年,随着全球股市转好,奖金又增加到900万瑞典克朗。

诺贝尔基金继续为改善财务状况做出努力。为了减低市场风险,基金会开始加大对冲基金的投资。2019年,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配置中,股票超过一半,房地产与基础建设投资10%,还有固定收益类产品10%,加上对冲基金25%。

据新华社报道,2020年,得益于整体市场表现良好以及有效的资产管理,诺贝尔基金会年投资回报率接近9%,财务稳定性有很大提升。这一年,单项诺贝尔奖的奖金也增加至1000万瑞典克朗。

2022年底,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资本已达57.99亿瑞典克朗。到了2023年,更是涨至61亿瑞典克朗。

也是在2023年,财力雄厚的诺贝尔基金会,决定增加进一步奖金。这一年的诺奖单项奖金金额升至1100万瑞典克朗,成为一百多年历史上的最高奖金金额。这一金额也一直延续至2025年。而与1901年最初的奖金相比,诺贝尔奖的奖金价值提升了300%。

诺贝尔奖近年奖金数额情况 图源:诺奖官网

来源:殊书观察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