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荷兰宣布禁令,高端芯片准备再也不卖给中国,我方态度强硬!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2 08:37 1

摘要:昨晚还在刷短视频,今天一睁眼,科技圈的风向又变了。美国、荷兰联手搞的那个芯片禁令,来来回回炒得都快成一锅冷饭了。

昨晚还在刷短视频,今天一睁眼,科技圈的风向又变了。美国、荷兰联手搞的那个芯片禁令,来来回回炒得都快成一锅冷饭了。

但你真以为,这事儿就是“大佬不卖设备,我们造不出芯片”这么简单?

别天真了。这盘棋下的,比你看的任何一部谍战剧都精彩。下面我就给你捋一捋,这潭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到底藏着多少杀招、反杀,和让人跌破眼镜的神操作。

美国先掀了桌子,不是因为它正义,纯粹是因为它怕了。

怕什么?怕中国在AI、在军工、在所有定义未来的赛道上,跑得比它还快。再不摁住,以后连奥运会金牌榜都得往后稍稍。

2022年10月7号,一纸禁令拍下来,目标明确得不能再明确:卡死你7纳米以下的先进芯片制造。所有相关的设备、技术,想从我这儿买?门都没有。

这招,够狠。

荷兰,一个风车和郁金香的国家,本来只想安安静静做生意。

可谁让它家里出了个“争气”的ASML呢?全球光刻机一哥,把一束光玩到了极致,是芯片制造皇冠上最亮的那颗明珠。

美国那边一个电话打过来,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兄弟,跟我干。不然,以后的局,你玩不起。

荷兰能怎么办?胳膊拧不过大腿。

2023年初,三国在白宫开了个闭门会。荷兰外贸部长亲自到场,明眼人都知道,这事儿,基本定了。果然,3月8号,荷兰宣布对高端光刻设备搞“出口许可”。嘴上说着“国家安全”,心里想的是谁,大家心知肚明。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更是成了“监工”,天天电话、视频会议,催着盟友赶紧把细节落实,一个漏洞都不能留。

荷兰政府也挺配合,6月30号方案出炉,9月1号正式执行。ASML想卖一台先进的深紫外光刻机给中国,都得先打报告申请。

你以为故事到这就结束了?不,这才刚刚开始。

美国一看,一招得手,立马加码。2023年下半年,直接把受管制的公司名单拉得更长。荷兰也是亦步亦趋,美国前脚下令,它后脚就在2024年把管制范围扩大到更低端的浸没式DUV。

到了2025年初,连维修和服务的口子都给你堵上。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按理说,中国芯片产业应该已经趴在地上了吧?

但现实,往往比剧本更魔幻。

就在西方以为胜券在握的时候,中国出手了。没有大声嚷嚷,直接甩出了两张牌:

镓和锗。

2023年7月,中国商务部宣布对这两种金属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这玩意儿是干嘛的?半导体的核心材料,美日荷谁都离不开。

消息一出,全球价格应声暴涨。西方公司一下就懵了,满世界找替代品,哪有那么容易?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打在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七寸上。

这下,轮到他们急得团团转了。

中国外交部、商务部也轮番表态,措辞严厉:你这是破坏国际贸易规则,是霸凌!中荷合作基础都被你动摇了!要知道,中国可是荷兰第三大贸易伙伴,光ASML一家在中国市场就赚得盆满钵满。你这一刀砍下来,疼的也是自己。

还没完。

如果说镓和锗只是“前菜”,那“主菜”才是真正的硬核。

2025年10月,商务部再发公告,这次瞄准的是——稀土

不光是稀土矿,连相关的采选、冶炼、分离技术都给你列入《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这可不是闹着玩的,AI、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哪个尖端领域能离得开稀土?

中国掌握着全球绝大部分稀土产能和精炼技术。这道禁令一出,等于直接捏住了西方高科技产业的命脉。

好了,牌桌上的局势瞬间逆转。你禁我设备,我控你材料。谁也别想舒舒服服地看戏。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反转,藏在财务报表里。

按理说,禁令层层加码,中国的芯片设备进口额应该断崖式下跌才对。

但数据打了所有人的脸。

2023年,中国从美国、荷兰、日本进口了价值近400亿美元的芯片制造设备,同比暴涨了66%!

禁令越狠,买得越欢?这剧本谁写的?

ASML自己也坦白,2023年,中国市场贡献了公司39%的收入;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更是飙升到了49%!甚至到了2025年,ASML还计划扩大在中国的维修中心。

怎么回事?

很简单,漏洞。政策总有空子可钻。高端的EUV光刻机确实被禁了,但相对“低端”的DUV光刻机,在管制彻底收紧前,中国企业买疯了,囤货囤到手软。

这说明什么?

封锁,从来都无法彻底锁死一个大国的决心。

更重要的是,外部的压力,正在变成内部的动力。

2023年8月29日,一个平平无奇的日子,华为毫无征兆地发布了Mate60 Pro手机。

全世界的科技媒体都炸了。因为里面那颗麒麟9000S芯片,是中芯国际用现有的DUV设备,硬生生“磨”出来的7纳米芯片。

这一巴掌,响亮地打在了禁令的脸上。它像一声宣告:你越是封锁我,我越要自己搞出来!

紧接着,龙芯中科的3A6000处理器问世,性能追平国际主流水平。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就像一个被打到墙角的拳击手,虽然鼻青脸肿,却重新站了起来,眼神里全是狠劲。

美国人自己也发现了不对劲。

2024年10月,美国国会一份报告承认,管制措施存在“明显漏洞”,中国依然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设备。Lam Research、KLA这些美国设备巨头,在中国的生意照样做得风生水起。

2025年夏天,美国众议院的报告更是直言不讳:我们的盟友,一边跟着我们喊口号,一边还在帮中国升级半导体产业。

报告建议,必须把管制扩大到所有零部件,甚至连维修服务都要彻底切断,不给中国任何喘息之机。

可产业链这东西,是你说切就能切断的吗?

这场芯片战争,打到现在,已经没有赢家了。

美国想维持科技霸权,却发现禁令漏洞百出,反而刺激了对手的自研决心,自家企业也怨声载道。

荷兰被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跟着美国混,丢掉了最大市场;不跟,又怕被大哥收拾。ASML的财报,就是它脸上最真实的表情。

而中国,短期内确实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压力。先进工艺被卡,研发投入巨大。但长期看,这场封锁却成了一场“压力测试”,硬生生把“自主创新”从一句口号,逼成了一条不得不走的活路。

从镓、锗反制,到稀土管制,再到硬扛出7纳米芯片,中国打出了一套没有固定套路的组合拳,让对手根本摸不着头脑。

这场仗,还会继续打下去。

它不再是单纯的技术之争,而是一场关乎国家意志、产业韧性和战略耐心的“世纪豪赌”。谁先眨眼,谁先松懈,谁就可能输掉未来几十年的国运。

结局会怎样?没人能打包票。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个靠买买买就能过上好日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而一个被逼到绝境、不得不靠自己杀出一条血路的科技中国,也许,才是最让对手不寒而栗的。

来源:走进科技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