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霍山县发展痛点难点与百姓关切实点分析及对策研究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3 09:44 1

摘要:霍山县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3.7亿元,增长5.6%,三次产业比例优化为10.9:42.1:47,在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农产品加工、全域旅游等领域形成基础优势 。但在高质量发展转型期,产业升级

安徽省霍山县发展痛点难点与百姓关切实点分析及对策研究

霍山县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3.7亿元,增长5.6%,三次产业比例优化为10.9:42.1:47,在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农产品加工、全域旅游等领域形成基础优势 。但在高质量发展转型期,产业升级滞后、城乡发展不均、民生供给不足等问题凸显,亟待精准破解以回应群众期盼。

一、发展核心痛点与难点

(一)产业结构失衡,发展动能不强

1. 工业韧性不足,龙头依赖度高。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中,34.3%存在产值负增长,下拉增加值增速2个百分点;迎驾、应流、世林三大集团贡献81%的产值,但2025年初拉动作用较去年同期下降3.8个百分点,主导产业增长乏力。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8.3%,但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产业链高端环节缺失,新增27家规上工业企业多为小规模主体,对经济增量贡献有限 。

2. 服务业发展滞后,结构单一。202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仅增长1.5%,占比47%却未能形成有效支撑。全域旅游虽有基础,但“最美旅游环线”的联动效应未充分释放,文化创意、康养服务等高端业态发育不足,与“长三角后花园”定位存在差距 。

3. 市场主体培育薄弱。全年申报“四上”企业仅36户,占全市比重8.05%,居全市第6位,较舒城县少44户,中小微企业成长缓慢导致经济活力不足 。

(二)乡村发展滞后,要素保障短缺

1. 集体经济“造血”能力弱。部分乡村因缺乏流动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甚至影响春耕生产,资源闲置与发展资金短缺形成恶性循环。虽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超25万元,但产业同质化严重,石斛、黄芽等特色农产品的产业链延伸不足 。

2. 农业发展支撑不足。农民维权成本高、收益偏低,农业法治保障薄弱,制约生产积极性;农业基础设施老化问题突出,部分村庄仍存在饮水安全隐患,2024年需解决164个村庄24小时供水问题。

3. 人才流失问题突出。山区就业机会有限,青壮年外流导致乡村劳动力短缺,农业现代化、乡村治理等领域人才匮乏,难以支撑乡村振兴长效发展。

(三)生态与经济平衡难,转化路径模糊

作为大别山水源保护核心区,霍山县面临严格的生态管控,工业项目准入受限,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尚未健全。绿色经济仍停留在初级农产品、基础旅游层面,生态补偿资金不足,“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缺乏有效载体,形成保护与发展的双重压力 。

(四)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不均

1. 城镇功能存在短板。老城区老旧小区停车位规划不足,违规搭建现象突出,曾通过集中整治拆除违建1.8万平方米才释放停车位200余个,停车难、费用争议等问题反映强烈 。

2. 城乡资源配置失衡。优质教育、医疗资源集中在县城,乡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薄弱;农村养老设施不足,虽推进敬老院运营提升,但专业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

二、百姓核心关切实点

(一)城镇民生“急难愁盼”问题

1. 居住品质待提升。老旧小区不仅存在停车难、违建多的问题,部分小区基础设施老化,物业管理缺失,影响居住体验,群众对改造需求迫切 。

2. 公共服务便利性不足。城区交通微循环不畅,智慧停车系统覆盖率低;放心消费体系尚未完善,2024年新增33家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但与群众期待仍有差距 。

(二)乡村民生“底线保障”诉求

1. 收入与权益保障。农民对特色农产品销路、价格稳定关注度高,同时期盼降低维权成本,获得更有力的农业政策支持和法治保护。

2. 基础服务均等化。乡村群众普遍关心饮水安全、道路硬化、水利设施维修等问题,希望养老、医疗等服务能下沉到基层。

(三)就业与发展“长远期待”

1. 就业机会与质量。返乡青年期盼更多本土就业岗位,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文旅康养等领域的优质岗位;高校毕业生希望求职补贴、创业扶持等政策能精准落地。

2. 区域发展红利共享。群众高度关注加入合肥都市圈后的发展机遇,期待旅游、绿色产业升级能带来增收渠道,让区域协同发展成果惠及民生。

三、系统性对策与实施路径

(一)做强特色产业,激活发展动能

1. 推动工业提质升级。建立三大集团常态化监测机制,聚焦高端装备基础零部件战新基地建设,对接合肥都市圈产业链资源,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提升产业集群效应。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对新入规企业给予梯度扶持,目标2025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以上,扩大高技术产业规模 。

2. 升级现代服务产业。整合佛子岭景区、陡沙河温泉等资源,串联文创部落与特色小镇,开发“生态+康养”“文化+研学”高端产品,延长旅游产业链。依托电商产业园,搭建石斛、黄芽等农产品直播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提升附加值 。

3. 强化市场主体培育。简化“四上”企业申报流程,建立企业成长数据库,对潜力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帮扶,降低经营成本,力争2026年申报数量进入全市前3位 。

(二)聚焦乡村振兴,破解发展瓶颈

1. 壮大乡村集体经济。推行“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依托石斛、黄芽等地理标志产品,发展精深加工;设立乡村发展专项基金,支持水利设施维修、特色产业项目,破解资金短缺难题 。

2. 完善农业保障体系。建立农业法律援助站,降低农民维权成本;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2025年底前实现所有村庄24小时稳定供水,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

3. 实施人才回流计划。出台返乡创业补贴、住房保障等政策,设立“乡村振兴人才岗”,吸引技术、管理人才回归,培育本土农业带头人 。

(三)推进生态转化,实现绿色发展

1. 健全生态价值机制。争取大别山水生态补偿政策扩面,开发林业碳汇项目,推动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打造“霍山好水”“天然氧吧”品牌,发展瓶装水、森林康养等业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

2. 严控生态保护底线。依托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建设,推动企业循环化改造,严控高耗能项目准入,确保地表水水质优良率保持100%,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6%以上 。

(四)优化民生供给,回应群众期盼

1. 升级城镇基础设施。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通过“减绿增位”“错时停车”等方式新增停车位1000个以上,优化智慧停车收费标准,实行小区居民优惠政策 。完善城市环线与微循环,提升公共交通便利性。

2. 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组建县医院、中医院医共体,下沉优质医疗资源;扩大“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覆盖面,2025年达到城市社区的70%,落实毕业生求职补贴、家政培训等政策,新增就业岗位5000个以上。

3. 强化民生监督保障。延续“小切口”整治民生领域问题机制,紧盯停车、饮水、养老等群众关切,建立问题台账与销号制度,通过一线监督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

(五)深化区域协同,借力发展机遇

主动融入合肥都市圈,承接高端装备制造配套、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转移,共建产业合作园区。开通至合肥的旅游专线,打造“周末游”精品线路,吸引长三角客源,将“长三角后花园”定位转化为发展实效。

四、结语

霍山县的发展痛点本质是转型期的结构性矛盾,百姓关切聚焦于发展成果的均等共享。依托生态优势与合肥都市圈机遇,通过产业升级强动能、乡村振兴补短板、民生改善增福祉、生态转化促协调,方能破解发展难题。唯有将“绿水青山”的生态底色、“产业升级”的发展亮色与“民生幸福”的民生暖色有机融合,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与群众获得感的同步提升。

来源:泰和佛缘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