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扎根将军乡 一辈子践行为农心——记湖北麻城农商银行乘马岗分理处雷中乐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3 09:23 2

摘要:大别山中段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处,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乡”的麻城市乘马岗镇,有这样一位老农信人——他把四十余年的时光,深深植根于这片红色热土,以质朴初心服务一方乡亲。他,就是即将退休的湖北麻城农商银行乘马岗分理处客户经理雷中乐。从记账、出纳、会计,到信贷员、分

大别山中段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处,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乡”的麻城市乘马岗镇,有这样一位老农信人——他把四十余年的时光,深深植根于这片红色热土,以质朴初心服务一方乡亲。他,就是即将退休的湖北麻城农商银行乘马岗分理处客户经理雷中乐。从记账、出纳、会计,到信贷员、分社主任、信贷主管,他在麻城最偏远的网点默默坚守了41年,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农信人毕生扎根基层、为民服务的使命与担当。

初心传承:两代人的“挎包精神”

雷中乐与农信事业的情缘,始于父亲的言传身教。父亲也曾是农信社的一员,在父辈精神的感召下,雷中乐接过了服务“三农”的接力棒。父子两代,七十余载光阴,共同书写着扎根农村、奉献信合事业的动人篇章。

1984年,年仅19岁的雷中乐正式进入乘马岗分理处工作,开启了他的“挎包生涯”。“那时候,脚踩一双布鞋,肩挎一个帆布包,群众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往哪里去。”那个斑驳褪色的帆布包,成了他形影不离的“老伙计”。年轻同事常劝他换个新包,他总笑着婉拒:“这包跟了我几十年,装的不只是单据,更是农商银行和老百姓之间的情分。丢个包事小,丢了和群众的感情才真叫可惜。”在山区,家家户户养狗护院,可雷中乐一到,狗儿不仅不吠不咬,反而摇着尾巴迎上来——他早已成为乡亲们眼中的“自家人”。

桃李不言:农信精神的“薪火相传”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网点的“老大哥”,雷中乐始终把培养新人视为己任,视作农商事业永续发展的根基。每当听到年轻员工抱怨乡镇条件艰苦,他就带着他们走进农家院落,走进田间地头,讲述自己背着挎包走过的岁月,引导他们把一时的抱怨转化为扎根乡村的动力。他手把手指导新员工熟悉业务流程、提升沟通技巧,主动分享工作经验与客户资源,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岗位、成长成才。四十多年来,一批批年轻人在他的引领下走上更重要的岗位,但无论走多远,他们始终记得这位“雷师傅”的谆谆教诲。

他常常感慨:“挎包背了四十年,奉献虽苦心里甜。我只是做了一个农信人应该做的事,希望年轻人能接着干,干得更好。”

真诚服务:老党员的荣誉与信仰

走进雷中乐的家,客厅墙壁上那张1998年的“先进工作者”奖状依然熠熠生辉。也正是在那一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将党员的初心与农信人的使命紧紧融合。

时代在变,服务方式在变,但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精神内核始终如一。他坚信,要赢得老百姓的信任,就必须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坐农家板凳,说百姓听得懂的话,走乡间土路,用群众接受的方式讲政策、谈金融。”正是这样的“土办法”,让党的金融惠民政策如春风化雨,播撒进千家万户。

“责任心比能力更重要”,是雷中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始终以“胆大心细”的态度对待每一笔业务——面对客户的融资需求,他坚持“不惧贷、不惜贷”,以专业服务提供及时雨般的金融支持;面对潜在风险,他在贷前调查中一丝不苟,严把资产质量关。数十年来,他经手的业务不计其数,却始终坚守风险底线,用行动诠释着对职业、对银行的忠诚。直至退休前夕,他移交的189笔、共计2553万元贷款,未出现一笔不良。

服务不辍:退休前的最后一班岗

面对即将到来的退休生活,雷中乐更加珍惜在岗的每一刻,服务群众的热情丝毫不减。在“金秋行动”信贷客户拓展活动中,他率先走进白果树村蛋鸡养殖户王某的鸡舍。得知王某因担心他退休、又缺乏抵押物,即便想扩大规模也不敢提贷款需求时,雷中乐坚定地说:“只要我在岗一天,就一定会站好每一天的岗。”短短三个工作日后,30万元信贷资金顺利发放,解了王某的燃眉之急。

如今,雷中乐即将告别他坚守了四十一年的岗位。他留下的,远不止一张张泛黄的奖状、一本本无声的笔记。那是大别山下“一辈子干好一件事”的执着坚守,是一名党员干部“服务群众不打烊”的质朴赤诚,更是万千基层金融工作者“把根扎进乡村”的生动缩影。

这份精神,将沿着乘马岗的田埂不断延伸,跟随一代代年轻农信人的脚步,走进更远的村庄、更深的土地,让“挎包精神”在服务“三农”的征程中永远鲜活、永远炽热——这是红色热土赋予的担当,更是农信事业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王超

来源:中国农信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