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年头,看客们最爱看的戏码,莫过于“麻雀变凤凰”。可这戏要是演到一半,凤凰非但不肯在金丝笼里好好待着,反而扑腾着翅膀要自己出去刨食儿,看客们就坐不住了,心里直犯嘀咕:这剧本不对啊,是不是那梧桐树不够暖,给的食儿不够香?
这年头,看客们最爱看的戏码,莫过于“麻雀变凤凰”。可这戏要是演到一半,凤凰非但不肯在金丝笼里好好待着,反而扑腾着翅膀要自己出去刨食儿,看客们就坐不住了,心里直犯嘀咕:这剧本不对啊,是不是那梧桐树不够暖,给的食儿不够香?
方媛最近就让大伙儿挺迷惑的。挺着个大肚子,眼瞅着就快生了,不但没歇着,反而广告、活动一个接一个,踩着高跟鞋的模样,比我们这些天天挤地铁的上班族瞧着还拼。于是乎,各种猜测就来了,矛头直指郭富城,说天王是不是“抠门”了,怎么连老婆安胎的钱都舍不得?
在我看来,这事儿压根就不是钱的事。
说白了,是咱们这些普通人,把自己的想象套在了别人的生活上。在咱们的剧本里,“天王嫂”这三个字,就该配上一整套的豪华套餐:顶级的月子中心、成群的保姆佣人、刷不完的黑卡,以及完全告别工作,每天的生活就是喝喝下午茶、做做美容,安心当个被供养的金丝雀。
可方媛偏偏不按这个剧本演。这就好比你去看一场京剧,那青衣都扮上了,水袖也甩起来了,结果她一开口,唱了段摇滚。你肯定觉得别扭,觉得她“不专业”。大伙儿对方媛的质疑,就是这种感觉。因为她打破了一个约定俗成的、存在于公众想象里的“职业规范”。
可问题是,郭富城是什么人?他是香港娱乐黄金时代最后的余晖之一。你得琢磨琢磨他那一代的明星,骨子里刻的是什么。是拼,是熬,是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日子里磨出来的敬业和务实。他们对财富的态度,和现在这些动辄炫富的流量明星完全是两个概念。钱是辛苦挣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所以每一分都要花在刀刃上。
这种价值观,你让一个外人来看,就很容易解读成“抠门”。比如当年他和熊黛林谈恋爱,送的礼物被媒体拿出来说事,觉得不够“豪气”。可这就是他的消费观,他觉得没必要的东西,就不会去铺张浪费。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跟爱不爱一个人,关系不大。他可能觉得,给方媛一个安稳的家,全心全意的陪伴,远比买几个几十万的包包来得实在。这就像一场博弈,郭富城下的注是“长期持有”,而公众只想看“瞬间涨停”的刺激。
再说说方媛。一个从普通家庭走出来的女孩,靠着自己一步步打拼,成了网红,最后嫁给了天王。你真以为她是个傻白甜吗?我觉得恰恰相反,她心里比谁都明白。这种巨大的阶层跨越,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多的是一种悬浮感和不安全感。
她太清楚了,今天拥有的一切,都系于“郭富城太太”这个身份之上。如果有一天,这个身份的锚松动了,她还剩下什么?所以,她挺着肚子也要出来工作,拍广告、做直播,这不是为了挣那点零花钱,而是在给自己铺后路,在维持一种与社会、与市场的连接。她在告诉外界,也告诉自己:离开郭富城,我方媛依然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不是一个完全的附庸。
这是一种很现代的女性思维,一种清醒的自保。她要的不是丈夫银行卡里的数字,而是自己能掌控在手里的那份事业和底气。这份底气,是郭富城给不了的,只能她自己挣。
所以你看,这俩人的结合,其实是一种奇妙的互补。一个老派的、务实的男人,认为家庭的稳固和长情的陪伴是最大的爱意;一个清醒的、有危机感的现代女性,在享受婚姻的同时,努力地为自己构筑一个安全区。他们的相处模式,可能跟我们想象中的“霸道总裁与小娇妻”完全不同,更像两个成年人,在权衡了各自的需求后,达成的一种默契和平衡。
我们总喜欢用自己的尺子去量别人的生活,觉得别人过得“不标准”。可幸福这东西,哪有什么标准答案。人家夫妻俩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我们这些外人,看着屏幕上的几张照片、几段视频,就开始脑补一出豪门恩怨大戏,说到底,不过是闲来无事的自娱自乐罢了。
来源:时髦火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