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丨何川团队CRACI技术绘制 RNA 二氢尿嘧啶修饰全景图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3 08:42 2

摘要:RNA 分子上的化学修饰是生命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调控层。它们调节转录产物的稳定性、折叠和翻译效率,对细胞状态与疾病发生具有深远影响。 在已知的一百五十余种 RNA 修饰中,二氢尿嘧啶(dihydrouridine,简称D) 是一种古老且普遍的修饰形式,主要分布在

RNA 分子上的化学修饰是生命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调控层。它们调节转录产物的稳定性、折叠和翻译效率,对细胞状态与疾病发生具有深远影响。 在已知的一百五十余种 RNA 修饰中,二氢尿嘧啶(dihydrouridine,简称D) 是一种古老且普遍的修饰形式,主要分布在 tRNA 的 D-loop 区域。D 是 tRNA 中丰度最高的修饰之一,在小 RNA 群体中,D/U 的比例甚至可达 5–10%。这种修饰被认为能够增加 RNA 骨架的柔性,使 tRNA 在翻译过程中更具结构可塑性。 然而,长期以来受限于检测技术的灵敏度,我们对于 哺乳动物中 D 修饰的精确分布、修饰比例及其生物学功能仍知之甚少。

近期,芝加哥大学何川教授团队与香港科技大学张理升教授团队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论文,

Quantitative CRACI reveals transcriptome-wide distribution of RNA dihydrouridine at base resolution报道了一种新型RNA修饰测序技术——CRACI( Chemical Reduction Assisted Cytosine Incorporation sequencing )。 这项技术首次实现了对D修饰的单碱基、定量化测序,并绘制出人类、鼠类及植物tRNAD修饰全景图,明确DUS2L是人类线粒体tRNAwriter,还揭示了相邻D位点间的顺式调控关系。

图1 CRACI 的化学原理。还原 D 后产生 T→C错配信号,用于定量检测。

传统 D 检测方法依赖逆转录酶在修饰位点的“停顿”信号,常因背景噪音高、读通率低而难以区分真正的修饰。CRACI 则采用化学还原 + 错配检测策略:利用硼氢化钾(KBH₄)还原 D 的双键结构,使逆转录过程中 D 位点更易发生 T→C 错配。 研究团队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尤其是 dGTP/dNTP 比例与 HIV RT 的使用),将修饰信号转化为可量化的错配率,并针对 256 种序列环境建立了标准曲线,从而首次实现了不同位点 D 修饰比例的定量测量。 这种设计让研究者得以像测量甲基化水平一样,精确“量出”每个 tRNA 上 D 的占比,为研究修饰动态变化奠定了基础。

从细胞质到线粒体:完整的 tRNA D 修饰图谱

利用 CRACI,研究团队系统地描绘了人类肝细胞(HepG2),小鼠胚胎干细胞,与拟南芥中的D 修饰分布。结果显示,D 主要集中在 tRNA 的 16、17、20、20a、47 位点,并且绝大多数位点接近100%修饰。 通过依次敲低四个哺乳动物 DUS 同源酶(DUS1L、DUS2L、DUS3L、DUS4L),研究进一步assign了各自的底物特异性:DUS1L 负责 D16/D17, DUS2L 负责 D20, DUS3L 负责 D47, DUS4L 负责 D20a。

更令人瞩目的是,研究团队在人类线粒体 tRNA中首次清晰地检测到 D16、D17 和 D20 三个位点的修饰信号。 其中,D16 与 D17 位点的存在是首次被报道,打破了以往对 DUS2L 仅催化 D20 位点 的传统认知。 研究结果明确指出,DUS2L 是线粒体内唯一负责 D 修饰的“writer”酶,其作用范围比此前认为的更广。 这一发现不仅扩展了我们对 DUS2L 功能的理解,也为线粒体 tRNA 的修饰调控、蛋白合成以及能量代谢调节提供了新的分子线索。

研究还将 CRACI 应用于拟南芥样品,发现植物中 tRNA 的 D 分布模式与哺乳动物类似,但更为多样,且在叶绿体 23S rRNA 上检测到与细菌相同位置的 D 位点。这一发现暗示了 D 修饰在从细菌到真核细胞器之间的进化保守性。

相邻修饰之间的“微妙博弈”

除了定位“谁来写”,CRACI 还揭示了修饰间的相互作用: 在 tRNA D-loop 内,位于相邻位置的 D20a 会抑制 D20 的形成。当研究者敲低 DUS4L 使 D20a 减少时,D20 修饰比例显著上升,但反向并不成立。进一步结合单个 tRNA 分子的修饰状态与 pre-tRNA 的修饰特征分析,研究团队验证了这一单向调控关系。这说明 D 修饰的安装可能具有严格的顺序性与层级性,局部结构变化或许是“writer”选择底物的重要决定因素。

mRNA 上的 D:存在,但极其稀有

关于 mRNA 是否含有 D,一直存在争议。 团队采用体外转录的无修饰 RNA 作为对照,严控背景噪音后发现:在细胞 mRNA 中确实存在少量 D 位点,但修饰比例低(约 10–40%),数量极为有限。 这表明 D 在 mRNA 中的出现并非普遍事件,更可能与局部结构或核苷代谢有关。

研究意义与展望

该工作为RNA修饰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技术突破。CRACI 不仅在方法上实现了高灵敏、可定量、跨物种的 D 测序,也在生物学上带来了三方面新认识:(1)明确了人类线粒体D修饰的酶学来源(DUS2L)。(2)揭示了tRNA上修饰之间的顺序与互作。(3)澄清了mRNA中D修饰的稀有性与低丰度。

随着该方法的普及,研究者将能够追踪不同细胞类型、发育阶段、应激条件下 D 修饰的动态变化,进一步理解这一“柔性修饰”在调控 RNA 结构与功能中的角色。 CRACI 也为探索 RNA 修饰在代谢重编程、线粒体疾病、乃至癌症发生中的作用打开了新窗口。

制版人: 十一

学术合作组织

战略合作伙伴

【非原创文章】本文著作权归文章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作者的允许禁止转载,作者拥有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近期直播推荐

来源:不爱喝奶茶的科学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