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十月,寒露都过了,但不少芜湖市民发现,身边的蚊子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叮人更“凶”了。有市民忍不住在社交平台发帖吐槽,“芜湖蚊子太厉害了,咬一口要肿好几天,还一直痒,老火。”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市民又该如何应对这波“秋蚊攻势”?记者就此咨询了芜湖市中医医院皮肤
进入十月,寒露都过了,但不少芜湖市民发现,身边的蚊子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叮人更“凶”了。有市民忍不住在社交平台发帖吐槽,“芜湖蚊子太厉害了,咬一口要肿好几天,还一直痒,老火。”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市民又该如何应对这波“秋蚊攻势”?记者就此咨询了芜湖市中医医院皮肤科医师王嘉霖。
王医生表示,今年入秋以来,芜湖气温持续偏高,一直维持在20℃以上,这为蚊子提供了“超长待机”的生存条件。“特别是伊蚊,比如传播登革热的白纹伊蚊,在25℃至30℃的环境下最为活跃。”王医生解释说,蚊子是变温动物,气温降低通常会使其活动能力下降,并促使它们寻找越冬场所。然而,今年秋季的持续温暖打破了这一规律,使得蚊子得以继续繁殖和叮咬。
“秋蚊子”不仅数量不减,攻击性也更强。王医生指出,对于像库蚊这类需要越冬的蚊子来说,秋季是它们最后一次大规模吸血的机会。为了储备足够的脂肪和营养以应对寒冬,它们会拼命吸血,这种“为生存而战”的本能,使得它们的叮咬更加频繁和凶猛。
此外,积水环境的增多也为蚊子繁殖提供了“温床”。除了自然降雨,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细节也成了蚊子的乐园,如建筑工地的积水坑、小区绿化带的灌溉积水、居民阳台和院子里的废弃花盆、瓶罐中的少量积水,都可能成为蚊子的繁殖基地。
王医生还提到,不同人群对蚊子唾液的过敏反应程度不同。有些人被叮咬后只会起小红点,而敏感体质的人则可能出现大范围红肿、硬块,并伴有剧烈瘙痒。
那么,如何有效防范这波“秋蚊”侵扰呢?王医生提醒市民,首先要定期检查并清理家中、阳台、院子里的各类积水,疏通沟渠,保持房前屋后的雨水沟、下水道畅通。其次,做好物理防护,如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外出时尽量穿着浅色、宽松、长袖的衣裤。另外,在化学防护方面,可在皮肤暴露部位涂抹或喷洒含有避蚊胺、派卡瑞丁或柠檬桉油等有效成分的驱蚊液;室内则可使用电蚊香液、电蚊香片等产品。
来源:皖江新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