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年头,我们看惯了太多粉丝给明星砸钱、控评、刷数据,把偶像捧上一个虚无缥缈的神坛。这种关系,说白了,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商业交易,粉丝是消费者,偶像是商品。可最近刀郎在乌鲁木齐开的这场演唱会,让我看到了点不一样的东西,一种久违了的,带着泥土芬芳和人间烟火气的情
这年头,我们看惯了太多粉丝给明星砸钱、控评、刷数据,把偶像捧上一个虚无缥缈的神坛。这种关系,说白了,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商业交易,粉丝是消费者,偶像是商品。可最近刀郎在乌鲁木齐开的这场演唱会,让我看到了点不一样的东西,一种久违了的,带着泥土芬芳和人间烟火气的情义。这种情义,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娱乐圈里的人情冷暖,也照出了人生的不同选择。
说真的,敢在新疆开演唱会,本身就是个技术活。那地方地广人稀,不像内地大城市,随便一个流量明星过来都能把体育场塞得满满当当。在新疆,靠的是实打实的号召力,是那种能让老乡们心甘情愿开上几百里地车,就为听你唱几首歌的本事。刀郎显然有这个底气,四场演唱会的票,提前一个月放出来,就跟水蒸气一样,瞬间就没了。
但真正让我觉得这事儿有嚼头的,不是卖了多少票,而是场外那些自发的歌迷。他们不是什么有组织的“饭圈”,更像是一群因为共同喜爱而聚到一起的老朋友。听说外地的歌迷要来,新疆本地的刀迷们直接在网上放话:吃住全包!这可不是一句客套话。演唱会场馆外,真的有人支起了大锅,免费给大家伙儿管饭,还有人自发组织舞龙舞狮,那场面,比过年还热闹。
我看着这些画面,心里挺感慨的。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已经超越了歌手和听众,更像是一种家人般的默契和守护。刀郎的歌,唱的是戈壁、驼铃、是西北汉子的豪情与沧桑,他的听众,也多是些经历过生活打磨的普通人。他们之间没有那么多虚头巴脑的口号,就是实实在在的“你对我好,我对你好”。你用歌声慰藉我的岁月,我用一碗热饭、一张床铺温暖你的远方来客。这事儿,透着一股子江湖气,也透着一股子纯粹。
有光的地方,自然就有影子。这场盛大的重逢里,有一个人的缺席,让很多老歌迷心里五味杂陈,那就是云朵。
想当年,刀郎对这个徒弟,那真是倾尽心血。一个从山里走出来的姑娘,嗓子是好,但要不是刀郎一句一句地教,一首歌一首歌地喂,一场一场地带着跑,她哪能那么快就唱响《爱是你我》?可以说,云朵的起点,是站在刀郎这个巨人的肩膀上的。那会儿,师徒俩的情分,是圈内的一段佳话。
可后来,风向变了。刀郎被所谓的“主流乐坛”排挤,选择归隐。也就在那个节骨眼上,云朵选择了离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道理谁都懂,追求自己的事业发展,本也无可厚非。但时机太微妙了,在恩师最需要支持的时候转身,这在咱们普通老百姓的朴素价值观里,多少有点说不过去。这就像一艘大船遇到了风浪,船长还没说弃船,水手自己先跳上了救生筏。
离开了刀郎这棵大树,云朵的日子并不好过。除了那首《我的楼兰》让她惊艳了一把,之后就再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作品了。如今,她也跟许多过气歌手一样,走上了直播带货的道路。可直播间里,她最大的标签,依然是“刀郎的徒弟”。这就有点尴尬了,你靠着这个名头吸引流量,却又在当年做出了那样的选择,这情分,被消费得有点廉价了。
前阵子,《我的楼兰》的词作者还出来说话,大概意思是这首歌能火,云朵的坚持功不可没,言语间似乎想把功劳都揽到歌手身上。这事儿就更没意思了。一首歌的灵魂,到底是演唱者还是创作者?乐坛里嗓子好的歌手一抓一大把,但能写出《2002年的第一场雪》、《冲动的惩罚》这种歌的,几十年才出一个刀郎。没有好的曲子和词,再好的嗓子也只是个播放器。这一点,我想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
如今,刀郎带着他的“四朵金花”回来了,舞台上依旧精彩。而舞台下,那些自发做饭、舞龙舞狮的歌迷,用最朴实的方式告诉所有人,什么是真正的“铁粉”。他们爱的,是刀郎歌里的那份真诚,也是刀郎这个人身上的那份实在。
至于云朵,她的选择或许也是一种必然。娱乐圈这个名利场,本就是个大浪淘沙的地方,有人坚守,就有人逐流。只是不知道,在她如今的直播间里,唱起那些熟悉的旋律时,会不会偶尔想起,当年在新疆的风沙里,那个手把手教她唱歌的师傅。
来源:善良星空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