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苏省苏州市盛泽镇,2025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24.64亿元,增长292.5%,在苏州市占比超10%;连云港东海县,不同于传统美甲,新兴的穿戴甲产业通过跨境电商每年全球销售8000万副,年销售额近80亿元,其中35亿元来自海外;常熟“市采通”平台自上线启用以来
本报记者 张锐 陈子蕴
江苏省苏州市盛泽镇,2025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24.64亿元,增长292.5%,在苏州市占比超10%;连云港东海县,不同于传统美甲,新兴的穿戴甲产业通过跨境电商每年全球销售8000万副,年销售额近80亿元,其中35亿元来自海外;常熟“市采通”平台自上线启用以来,已服务4万余家中小微外贸主体,出口至17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超900亿元。
近日,《工人日报》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走进江苏,亲身感受这里外贸领域新业态发展的强劲动能,探寻“一根网线卖全球”背后的活力密码。
走进苏州盛泽镇的丝路·南华跨境电商产业园,一栋高楼就是一个垂直的产业生态圈。这里汇聚了阿里巴巴国际站盛泽服务处等跨境电商平台、亚东货代等配套服务商及外贸企业86家,其中跨境电商企业达37家。
“从原料端、面料端到成品端、销售端,这栋楼内几乎覆盖了纺织全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在这里成为现实。”盛泽镇副镇长、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陆子平介绍说。
盛泽自古就有栽桑、育蚕、缫丝、强绸的传统,与苏州、杭州、湖州并称为中国“四大绸都”。全镇有3000多家工业企业和1万多家贸易公司,90%以上与纺织产业链相关。
正是依托当地深厚的纺织业基础,近年来吴江高新区(盛泽镇)跨境电商产业园积极打造楼宇式跨境电商产业园集群。2024年,丝路·南华跨境电商产业园率先启动,一站式服务中心同步启用,为外贸企业提供涵盖政务、信保、财税、金融等的全天候、综合性服务。
通过坚持“纺织外贸+跨境电商”的发展战略,这座传统丝绸重镇完成华丽转身:2025年上半年产业园实现外贸进出口额近2.2亿美元,其中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近8亿元人民币。
这串亮眼数字背后的密码,陆子平将其归结为3个创新:“从平面市场到立体楼宇的业态创新,从线下展会接单式的传统一般贸易模式到‘线上开店、平台接单、线下组织生产’跨境电商的模式创新,以及从以往单一零散的服务转向多元赋能的一站式服务创新。”
在连云港东海县,水晶和穿戴甲两大特色产业正借助跨境电商实现质的飞跃。
9月21日,东海水晶跨境电商交易中心的数字大屏上,各项数据不断更新跳动:昨日销量5120件,销售额1713450美元,跨境结算商家1349家,水晶饰品位列销售品类中的TOP1……“很多海外订单是在夜间成交,因此显示的是昨天的数据。”江苏东海水晶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正强解释道。
东海县水晶储量占全国7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水晶之都”。经过多年培育,东海已打造形成了以水晶城、水晶博物馆、水晶雕刻非遗馆、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水晶加工产业园、直播电商产业园为重点的“一城二馆三园”发展新格局。
据宋正强介绍,东海水晶跨境电商交易中心创新采用“水晶、穿戴甲超市+跨境直播+孵化培训”模式,吸引了12家主流跨境电商平台设立站点,累计孵化跨境主播1800余人,带动就业近3万人。同时,搭建“晶贸通”外贸综合数字化服务平台,设置“水晶跨境电商一件事”服务点,推出便捷的跨境结算业务,签约商家超1300家。
“不只是商品,我们也更加注重文化的输出。”宋正强说。融合了“苏超”元素的水晶摆件、以《千里江山图》为灵感的创意穿戴甲……东海将文化创意融入产品设计,实现了从“卖原料”到“卖创意”、从“论斤称重”到“论克售卖”,在全球市场架起一座“文化桥梁”。
在常熟市,随着“市采通”平台的出现,另一种形态的跨境电商活力正在中小微企业间涌动。
常熟综合保税区B区一间货物仓库内,记者看到,常熟市莫城街道劲义词服饰商行的10万件服装货物正在陆续验货装箱,预计一周之内将在菲律宾上架销售。
“现在我只需要把货物运到这里,把货物数量等信息一键上传,其他都是‘市采通’平台帮我管。”该商行负责人陈跃说。平台的“管家群”会安排专人为其负责报关、监装、结算等一系列流程。
陈跃口中的“市采通”,是常熟市于2019年推出的中小微企业跨境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它精准切中了以往中小微企业出口难、收汇难、完税难、操作难等痛点,对接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商户注册、商品组货拼箱、通关申报、收汇结汇、免税申报等“一站式”出口服务。
“现在外贸业务中最核心的海关申报、外汇收结、税务申报等环节全部由平台完成,数字化打造了‘关、汇、税’的完整业务闭环,帮助中小企业做到合法合规出口。”常熟“市采通”平台总经理助理黄晗介绍说。目前,平台已在全国117个口岸实现一体化通关,企业可就近出货。
“市采通”成功打造出了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江苏模式”,不仅落地11个省内联动服务中心,还成功复制推广至广西、云南、重庆、河北、江西、新疆等6个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地区,助力大量中小微主体实现从“卖全国”向“卖全球”转变。
从盛泽的楼宇经济,到东海的文化出海,再到常熟的平台服务,江苏外贸新业态的蓬勃发展,折射出其以数字贸易牵引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径。
据江苏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江苏在全国首批出台加快数字贸易发展、创新提升数字贸易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等政策,率先探索在境外举办服务贸易自办展,累计创建国家级服务贸易载体17个、数量全国最多,服务外包离岸业务规模连续16年全国第一。
一根根网线,链接着江苏制造与全球市场,也编织着江苏开放型经济更加广阔的未来。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