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实话,看到这条消息时我也有点怅然。RestTemplate从2009年伴随我们走过了整整15年,它那种模板式的简单用法曾让无数加班夜变得不那么崩溃。但变化来了,Spring 团队在声明里已经给出节奏:Spring Framework 7.0 在 2025 年
震撼警报:陪伴15年后,Spring官方宣布RestTemplate走向终点——你的项目该怎么在三年内稳妥迁移?
说实话,看到这条消息时我也有点怅然。RestTemplate从2009年伴随我们走过了整整15年,它那种模板式的简单用法曾让无数加班夜变得不那么崩溃。但变化来了,Spring 团队在声明里已经给出节奏:Spring Framework 7.0 在 2025 年 11 月启动弃用计划,预计 7.1 在 2026 年 11 月正式标注为@Deprecated,而在未来的某个 8.0 版本里它会被彻底移除。好消息是开源支持预计至少会延续到 2029 年,换句话说,大家有时间,但不能等。
不得不说,这次抛弃并不是无缘无故。RestTemplate 的 API 扩展性和异步、流式处理能力,跟现在虚拟线程、结构化并发、Reactive Streams 的潮流已经格格不入了。更现实的痛点是,即使你把 spring-web 升到 6.0.0,HttpRequestFactory 里也没法像以前那样灵活地设置请求超时,这对生产环境的稳定性影响极大。换句话说,你可能突然发现那些靠超时策略撑着的调用,会暴露出很多难以定位的问题。
这不是叫你“立刻抛弃”,而是要有计划地迁移。我的同事小李所在的电商团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项目里大量同步调用由 RestTemplate 支撑,初听到弃用消息时大家都慌了。小李先做了一个清单,定位所有直接依赖 RestTemplate 的模块和公共工具类,然后先在一两个低风险服务上试验搬箱子式的迁移:先用 RestClient 包装老的 RestTemplate 实例,保持接口兼容,先跑接口级别的集成测试和流量回放,确认没有显性差异后再逐步切换。这种“平滑包裹、局部替换”的策略让他们在三个迭代周期内基本完成了主路径迁移,生产故障几乎为零。
从技术角度来看,RestClient 带来的改变值得认真学习。它有更现代的 Fluent API,IDE 提示更友好,支持通过请求头或路径插入 API 版本,也更容易自定义 HttpMessageConverters,而且新增的 Http Interface Groups 能把多个 HTTP 客户端的配置集中化,减少重复代码。更重要的是 RestTestClient 把测试场景处理得更统一,替代老旧的 TestRestTemplate,让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的边界更清晰。说白了,如果你现在新开项目,直接使用 RestClient 或者在需要异步、流式的场景选择 WebClient,会少走不少弯路。
迁移的几个实操细节不要忽视。首先,先做一次依赖扫描,找出项目中所有直接或间接使用 RestTemplate 的地方,并标注出那些依赖特殊拦截器、特殊消息转换器或流式响应的调用。其次,优先在后台任务或非关键路径上替换,先把同步逻辑迁移到 RestClient 的包装器里以保兼容,再逐步改写调用方。再者,对于需要 SSE 或大文件流式处理的场景,直接用 WebClient 更省心,因为它天生支持流式响应。还有一点常被忽略:异常映射和拦截器的语义在新客户端上可能会有差别,别忘了把自定义异常处理和监控埋点一并迁过去,否则容易出现“看不见的”错误。
如果你现在感到时间压力很大,可以采取一种分阶段策略把风险降到最低。我建议先在非高峰流量的服务上完成包装适配,验证监控告警与重试策略,然后在一个小型业务链路上完成端到端的替换,最后再推进到核心交易路径。我的邻居张姐曾负责一个金融中台,她照着这个节奏走,发现最难的并不是代码改动,而是测试覆盖和运维监控规则的迁移;提前把这些准备好,可以把改动窗口从几小时缩短到几十分钟。
最后,说点比较现实的建议。不要把迁移当成单纯的“替换工作”,而应把它当成一次技术债清理和能力升级的机会。趁着把客户端替换的过程,顺便统一 HTTP 接口的版本管理、更新消息转换器的行为、把超时和重试策略写进配置中心,并把新的 RestTestClient 承担起自动化回归测试。这样一次迁移,不仅是为了适配未来的 Spring 版本,也是给团队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做一次长期投资。
我想知道你所在团队的情况更具体一些:你的项目里 RestTemplate 主要是在哪些场景使用?你最担心的迁移风险是什么?说说你的计划和顾虑,我们可以讨论更具体的迁移脚本和测试策略。
来源:自由的风声w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