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孙殿英,是民国时期极具争议的复杂人物,“绿林出身”“数姓家奴”“窃国大盗”“汉奸”等标签贯穿其一生,尤其他组织盗掘清东陵一事,不仅让末代皇帝溥仪恨之入骨,更遭百姓嗤之以鼻、社会各界口诛笔伐,这份“履历”让他彻底遗臭万年。
1947年,孙殿英被解放军活捉,却没有被杀,刘伯承更直言:“此人不可杀,我们不会忘记旧情”。
孙殿英,是民国时期极具争议的复杂人物,“绿林出身”“数姓家奴”“窃国大盗”“汉奸”等标签贯穿其一生,尤其他组织盗掘清东陵一事,不仅让末代皇帝溥仪恨之入骨,更遭百姓嗤之以鼻、社会各界口诛笔伐,这份“履历”让他彻底遗臭万年。
可就是这样一个无立场、唯利是图且心狠手辣的人,为何被解放军活捉后,反而能免于一死呢?
孙殿英,字魁元,1889年生于河南永城县一个贫苦农家,祖上世代务农。清末民初的家国动荡中,他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1914年,15岁的孙殿英在老家生活难以为继,于是投奔河北巨匪张平,过上了刀口舔血的土匪生活;后来他厌倦了“土匪”,又辗转到豫西加入民间庙道会。这个庙道会表面看似宗教组织,实则是靠坑蒙拐骗、打杀抢掠敛财的犯罪团伙。他在此聚集了一群地痞流氓,继续浑水摸鱼。
1925年,36岁的孙殿英迎来人生转折,得知冯玉祥部下丁香玲在河南招兵,便想方设法投奔,正式开启了军旅生涯。
当土匪的经历练就的狠劲,让他比普通士兵更懂实战,加上他头脑灵活、擅长左右逢源,升迁速度远超常人,没过几年,他就当上了师长。
但孙殿英的“仕途”始终是“风吹两边倒”,不断“倒戈”,先随丁香玲,后投憨玉昆,又辗转依附胡景翼、叶荃,在叶荃麾下升任师长后,很快又转投张宗昌的直鲁联军,还凭战功升为军长。
1927年,他在与冯玉祥的作战中败北,接受改编后重回冯部,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第12军军长,奉命驻防河北蓟县——也正是在这,他犯下了那件震惊全国的恶行。
1928年,军阀混战正烈,经济凋敝,孙殿英的部队虽属国民革命军,却被蒋介石视作“杂牌军”,不仅待遇微薄,军饷还常常被克扣,部队濒临断饷。对他而言,没了军饷,部下要么哗变、要么逃散,他多年打拼的“基业”将毁于一旦。
一次偶然路过清东陵,孙殿英知道这里安葬着清朝顺治、康熙、乾隆等数位皇帝及后妃,断定墓中必有大量陪葬珠宝,一个邪恶的念头随之萌生——盗掘清东陵。
他迅速召集师长们密谋,敲定了详细计划。
7月初,孙殿英张贴告示,谎称要在清东陵及周边开展“军事演习”,严禁民众进入,还驱散了守护陵园的旗丁;为防泄密,他在四周设岗布哨,甚至让附近村庄散布“清东陵埋了地雷”的谣言,同时派兵赶走了同样觊觎陵墓的土匪马福田,彻底扫清盗墓障碍。
一切准备就绪后,孙殿英率部在深夜进驻清东陵,首选目标便是慈禧太后的普陀峪定东陵。因为民间早有传言,慈禧生前极度奢侈,墓中珠宝不计其数。
士兵们进入地宫后,虽害怕有暗器,但你抵不住财宝诱惑,不仅搬空了陪葬品,还撬开慈禧棺椁,最终将慈禧尸骨随意丢在地上。
随后,他又用同样手段盗掘乾隆帝的裕陵,搬空财宝后,把乾隆及五位合葬嫔妃的尸骨丢弃在积水中,场面惨不忍睹。
此次盗墓耗时七天七夜,盗得的宝物用四十辆马车才拉完,其中不乏翡翠西瓜、翡翠白菜、夜明珠、九龙宝剑等稀世珍品。孙殿英靠这些宝物不仅解了军饷危机,还中饱私囊,积累下巨额财富。
事情败露后,溥仪怒不可遏,祖坟被盗,这是怎样的奇耻大辱!他当即发电报向蒋介石施压,要求严惩孙殿英。在他看来,此举不仅是对皇室祖先的公然冒犯,更是对已覆灭清朝最后尊严的彻底践踏。
然而,孙殿英却将盗来的稀世珍宝当作“敲门砖”,从国民政府高层官员到具体办事人员,层层行贿、无一遗漏。最终,他不仅逃脱了所有罪责,反而官运亨通,甚至成了蒋介石眼中看重的“得力干将”。
东陵盗宝后,孙殿英与蒋介石的关系一度升温,但“蜜月期”并未持续太久。他很快联合阎锡山、冯玉祥反蒋,参与中原大战;战败后又转投张学良,任华北第九军团总指挥,率部参与长城抗战——这是他军事生涯中为数不多的亮点,部队在战斗中痛击日寇,自身伤亡惨重,还因此获国民政府嘉奖。
七七事变后,孙殿英早期尚能积极抗日,在河北、河南等地与日军周旋,为抗战出了一定力。
可1943年在河南林县作战时,他被日军俘虏,最终选择投降,沦为人人唾弃的“汉奸”。孙殿英的这次投敌并非仅为保全残部,更源于他政治立场始终摇摆、唯利是图的本性——面对日军威逼利诱,他为保住自身兵权与多年积累的势力,最终选择背弃民族大义。
投敌后,孙殿英彻底倒向日军,积极围剿八路军、扫荡抗日根据地,制造多起摩擦事件,让八路军遭受不小损失。
颇有心机他,表面对日军唯唯诺诺,暗中却不断培植个人势力,因此抗战结束后,他仍保有一支实力不俗的军队。
蒋介石也正是看中了他的这一“实力”,为拉拢势力、消灭八路军,对孙殿英格外“器重”,他也顺势再次投靠蒋介石,任国民党新编第四路军三纵队司令员,继续与人民军队为敌。
解放战争期间,孙殿英虽作战“积极”,却屡战屡败,还不忘借机敛财——他编造“扩充军备抗日”的谎言,从伪联合银行总裁汪时璟处骗得一亿元伪币,这个伪联合银行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华北设立的傀儡银行。他靠着这笔钱扩张势力、维持奢靡生活,也因此进一步获得蒋介石的信任。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前夕,豫北战役爆发,孙殿英奉命驻守汤阴县城。战役打响后,他的部队很快损失三分之一兵力,汤阴也被解放军层层围困,成了一座孤城。
4月间,刘邓大军多次对汤阴发起攻击,攻城前,刘伯承特意让人向城内发射劝降信,晓以利害,劝孙殿英放下武器。可孙殿英迷信蒋介石有美国支持、武器装备先进,坚信“坚守待援就能获胜”,始终拒绝投降,负隅顽抗。
5月2日清晨,解放军对汤阴发起总攻,在强大火力支援下,很快炸开城墙缺口,攻入城内。
孙殿英见大势已去,嚎啕大哭着想要自杀,却被部下及时拦住;随后他带着副司令员刘月亭及少数随从,钻进预先挖好的地道,试图逃到城外石家庄村躲藏,最终还是被解放军搜出,被迫放下武器投降。
被俘后,孙殿英自知双手沾满鲜血,尤其曾多次围剿八路军,认定自己必死无疑,却没想到解放军并未立刻处置他。我党对待被俘人员“既往不咎、宽大为怀”的政策,也超出了他的预期。
刘伯承见到他时明确表示:“虽然你后来跟随蒋介石反共,但你与八路军之间有些旧情,我们不能忘恩负义”,还特意让人准备饭菜,由参谋长李达亲自安排他的饮食起居。
这份“旧情”,要追溯到全面抗战前及抗战初期:
1932年,孙殿英任国民革命军第41军军长时,我党秘密战线同志宣侠父主动接触他,向他宣传抗日主张与民族大义,孙殿英深受触动,不仅抗日思想日渐浓厚,还破格任命宣侠父为自己的秘书长,让其参与部队决策。为我党在其部队中传播抗日思想提供了便利。抗战全面爆发后,我党再次派人与他沟通,劝说他以民族大义为重、一致抗日,他当即同意,不仅任命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南汉宸为部队顾问,还主动掩护我党地下党员朱穆之、王北平等人,多次帮他们躲避国民党特务追捕。1938年,八路军一二九师奉命转移,途经孙殿英的防区,他不顾国民政府“严防共军”的命令,不仅为八路军让路,还私下赠送了一批枪支弹药和粮食。刘伯承后来还公正评价他:“抗日初期,不能说你们没有贡献,但是抗战后期投敌、解放战争中反共,确实做得太不好了”。
正是综合考量他过往的抗日贡献与后来的过错,我党最终决定不杀他,将他关押在河北高阳监狱,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宽大为怀的政策。
孙殿英被俘时,随身带着一个沉重的大箱子,打开后,里面竟是从东陵盗来的翡翠西瓜和乾隆宝剑。从1928年盗墓到1947年被捕,近二十年间,他始终将这些宝物带在身边,足见当年盗得的财宝数量之庞大、价值之惊人,也暴露了他贪财如命的本性。
我党在生活上对孙殿英颇为照顾,为他安排了相对舒适的房间,每日饭菜也尽可能保证营养,以实际行动传递宽宏大量的人道主义精神。
考虑到他长期吸毒的恶习,解放军还专门安排军医为其制定戒毒方案,帮他逐步戒除毒瘾,可因毒瘾太深太久,戒断过程中引发了严重的“烟后痢”(长期吸毒者突然断毒后易出现的严重肠道疾病)。尽管军医多次诊治、护士专人护理,仍未能挽救他的生命。1947年9月30日,孙殿英在狱中病逝,结束了他功过交织、充满争议的一生。
纵观孙殿英的一生,他历经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既干过盗掘皇陵、投靠日寇的丧尽天良之事,也有过抗击日寇、支援我党的正面之举;他反复无常、唯利是图,最终因自身恶习走向灭亡,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特殊人物。
来源:小橄榄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