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众多乒乓球解说员里,我唯独能听进去高菡的解说,她的声音干净,表达清楚,更重要的是,她解说的立场始终站得稳,不偏不倚,无论是哪位选手打出了好球,她都会给予同样的肯定,无论是哪方出现了失误,她也会平静地分析原因,这种客观公正,让她在解说席上显得格外难得。
在众多乒乓球解说员里,我唯独能听进去高菡的解说,她的声音干净,表达清楚,更重要的是,她解说的立场始终站得稳,不偏不倚,无论是哪位选手打出了好球,她都会给予同样的肯定,无论是哪方出现了失误,她也会平静地分析原因,这种客观公正,让她在解说席上显得格外难得。
乒乓球比赛节奏快,技术细节多,高菡的解说明白易懂,不说外行话,也不故意甩专业术语来抬高自己,她能把一个复杂的战术,比如反手的拧拉节奏变化或者相持中的线路算计,用平实的话语讲清楚,这让刚入门的观众能听懂门道,也让资深球迷觉得言之有物。
她似乎不用依赖嘉宾,一个人就能撑起整场解说,这并不是说她排斥交流,而是她的准备工作足够充分,知识储备足以覆盖比赛的需要,从球员的技术特点、近期状态,到比赛的背景、可能的战术布局,她都能娓娓道来,这种独立性,保证了解说流的顺畅和完整,不会因为不必要的插话而打断观众的观赛节奏。
高菡的解说,有一种恰到好处的分寸感,她的情绪会随着比赛的激烈程度自然起伏,但永远不会过度渲染,更不会抢了比赛本身的风头,关键分时,她的语调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让观众感同身受,而当出现一个精彩的回合时,她也会适时地停顿,让球迷享受纯粹的击球声和现场氛围,她知道解说员是比赛的服务者,而非主角。
听她的解说,你能感觉到她是在为屏幕前的“你”讲解,她会跟着摄像机的镜头,及时解读你正看到的一个技术动作,或者告诉你场边那位教练是谁,和球员是什么关系,这种伴随式的解说,像是在和一个懂球的朋友一起看球,她总能提前一步看到你可能产生的疑问,并给出清晰的解答。
体育解说,最难的就是保持中立,人总有偏好,但职业素养要求把个人喜好放在一边,高菡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她赞美领先者的强势,也同样关注落后者的努力和调整,她不会因为一名球员是明星而过度吹捧,也不会因为另一名球员名气稍逊而忽视其闪光点,这种公正,建立在对每一位运动员付出的尊重之上。
她的专业背景,无疑支撑了她的解说深度,她不是凭空描述场面,而是能点出技术背后的逻辑,她会解释为什么在这个时刻选择发长球,为什么那一板反手要加那么强的旋转,这些解读,增加了观赛的维度,让观众不只是看个热闹,更能看懂战术博弈的门道。
在当下的传播环境里,解说员很容易陷入制造话题、夸大情绪的误区,高菡的实践提供了一个范本:扎实的准备、客观的立场、清晰的口齿以及对运动本身的热爱,这些最本质的东西,恰恰是观众最需要也最认可的,她的存在,提升了乒乓球转播的专业水准。
可以说,高菡重新定义了“好解说”的标准,它不取决于音量大小或观点是否惊人,而在于是否准确地传递了信息,是否忠实地服务于比赛,是否真正地尊重了观众,她的成功在于,她让解说这件事回归了本质:陪伴观众,并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一场比赛。
来源:台球有料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