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对某一事物的钟情往往并非自于他人的吹嘘,市场的叫嚣,和嘈杂的外界的声音,你傲娇的不落俗套的倔强姿态依旧坚挺,有时却来自某一个砰然心动的瞬间和恰如其分的缘分碰撞。额……这里打住,你是不是想到了某人?我们这次只聊茶不聊人。
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对某一事物的钟情往往并非自于他人的吹嘘,市场的叫嚣,和嘈杂的外界的声音,你傲娇的不落俗套的倔强姿态依旧坚挺,有时却来自某一个砰然心动的瞬间和恰如其分的缘分碰撞。额……这里打住,你是不是想到了某人?我们这次只聊茶不聊人。
我们对一种茶类的钟情有时也源于此。相信不管在何种茶类里,每个茶客都有自己的茶的“白月光”,它是你所能感知到的无可替代的最佳,也是你进入某个茶类重要的契机,就像有些人说的,“要不是遇到了……,我才不会……”。这些重要的节点是带着你进入某个领域的起点,在这个起点里有你个人的偏好,有当时的心境状态,也有这个事物本身的魅力所在。于很多人而言,对白茶的钟情如是。
1. 颜值粉的沦陷
喝茶看颜值,是初见茶时的第一印象。颜值审美一直都在国人的事物评价体系里占据高位。拿到了颜值分就像在每个所见之人的内心盖下认可的印章。在白茶里,鲜活嫩绿的银针芽头带着细密白毫,森然可爱不可漫。白牡丹挥舞着芽叶霸占着另一片山花烂漫的颜值领域。存放优异的寿眉也在恰当的时候演绎着它的独特自然之色。
没有进入白茶的颜值领域之前,难以想象白茶之色如此不同,进了白茶的地盘,作为颜值粉的你怕是出不去了。回想初见陈国爱先生的2023年九龙大白茶王牡丹时就惊呼白茶还可以如此惊艳。颗颗茶芽粉白乖巧,冲泡后的叶底嫩黄而活泼跳脱富有弹性,让人顿生宠爱。
2. 简单与高级感并存
每个人与茶结缘的契机各有不同,有可能是鲜香嫩绿市场占有率领先的绿茶,也可能是被市场炒的沸沸扬扬的高价普洱,也可能是滋味独特名扬天下的足火大红袍,还有香甜醇厚的红茶,更有工艺简单没有繁琐工艺附加的白茶,不管是何种茶类,在与茶接触之初,相信能入心的一定是能喝的懂的,你的感知是能与茶本身味道相匹配的,不至于轻易被各种色相味形等专业术语绕晕。
在白茶工艺的历史考究中源自“生晒”,这种与食材同源的处理方式,符合人们最朴素的对自然食材的处理,并且有着深入基因的味蕾接受度。现代白茶工艺除了延续了原始的“生晒”,还扩充到现在的阴干和室内萎凋,烘干方式也由之前的阳光作用发展成炭焙和机器的烘干。但是不管加工方式怎么变,白茶的成品一如既往的“清汤寡水”,这种在外行人看来,近乎白开水的汤感滋味,让我们能在味蕾分辨的领域里找到最容易理解的味觉语言,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对饮品的接受度。
就像识人之初,我们总喜欢与那些内心敞亮率真的人交朋友,因为够真诚简单。白茶在众多茶类里就是这样一种存在。白茶的“白”在于工艺的简易,滋味的明晰,汤感的纯粹。不繁琐的加工工艺尽可能保留了茶之纯,就像顶级的食材一般不需过多的烹饪,追求食之源是对食材和人类味觉最虔诚的尊重。
白茶入门的门槛并不高,普罗大众皆喝的懂,但是能让老茶粉上头的还是它的具有高级感。就像常常有人进入了白茶圈的的起点就是源自这种不可多得高级感。比如鼎白2010年的陈年牡丹,独特的口感滋味和馥郁香气令喝到它的人念念不忘,甚至至今已然成为很多人喝茶和制茶的标杆。我们常常醉心于高级山场原料的白茶具有独特的场域气息,抑或是新白茶带来的鲜爽愉悦及清甜,还有老茶带来的温润软糯陈韵香甜。这些都是白茶不可不提的魅力所在。
白茶带着自然本源之味呈现在我们面前,初级感与高级感并存,让不管是喝茶小白还是茶场老手都能在他清透纯粹的表达里找到相应的味觉链接。这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哲学问题在这里或许同样适用。
来源:虚妄无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