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启新程 | 京信通信亮相2025中国移动合作伙伴大会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3 03:22 1

摘要:2025年10月10-12日,以“碳硅共生 合创AI+时代”为主题的第13届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隆重举办。

2025年10月10-12日,以“碳硅共生 合创AI+时代”为主题的第13届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隆重举办。

作为中国移动的坚实合作伙伴,近年来,京信通信与中国移动持续深入协作,在5G、5G-A与AI等领域取得了丰硕合作成果。本次大会,京信通信携系列联合创新产品与方案精彩亮相。

01 深化场景化覆盖,向智能网络跃迁

4G & 5G Femto

该款产品是京信与中国移动基于联合设计的基带SoC芯片打造的一款家庭级基站。该款芯片内置DPD和DFE、加密和完整性保护、硬件加速器、侦听通道和PA APT技术等特色功能,在单芯片上实现了4G+5G双模协议栈,是目前业内集成度最高、功耗最小、性价比最优的家庭级基站产品,有效破解家庭信号盲区、语音投诉等难题。未来,基于高安全、大带宽的家庭网络与家庭AI智算引擎,该款产品不仅能为本地化家庭智慧应用提供强大支持,更可成为家庭的AI智能体,全面升级生活体验。

全场景智简绿色天线

全球经济正向低碳可持续加速转型,作为数字基建的支撑者,通信业也肩负着绿色创新发展的使命。京信通信的全场景高效能绿色天线,搭载最新绿色天线HELIFEED平台,在天线能效和绿色环保性能方面持续领先;此外,天馈系统搭载创新智能天馈管理解决方案,实现“可感知、可调控、自优化”的能力,将助力移动通信网络向5G-A/6G高阶自智网络演进。

京信通信与中国移动持续深耕前瞻性技术协作和研究,近年联合发布多份白皮书系统阐述天线技术创新方向,引领天线产业发展。继2023年推出《天线新技术新生态与产业发展白皮书》后,本次大会京信再次携手中国移动研究院及业内伙伴联合发布《智简天线能力演进白皮书》,京信通信集团高级副总裁孙善球先生出席了白皮书发布会。该份白皮书立足5G-A/6G网络“智”与“简”的核心需求,围绕天线智能调控和天面极简融合,系统提出了智简天线能力演进路径及未来发展方向。

应急通信保障

针对灾害导致的“三断”(断路、断网、断电)场景,应急通信保障成为救援行动的关键通道。京信推出的搭载在无人机上的全网通天通基站、背负式便携基站和智选网关中继站等,可基于不同场景需求,灵活部署,快速构建立体通信网络,助力运营商为复杂灾害现场快速构建无缝、可靠通信保障能力。

02 AI赋能5G-A,加速行业数智新进程

AI on RAN

自2019年联合中国移动及合作伙伴推出业界首款商用5G云小站以来,京信通信持续深化小基站与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推动网络架构创新突破、产品研发迭代。在人工智能(AI)与无线接入网络(RAN)的深度融合方面,京信通信重点探索RAN与AI的共生关系,通过将场景化AI智能体集成于基站系统中,为覆盖区域内的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本地智慧服务,打造如个人助理般贴身的服务体验。该技术在智慧城市多个典型场景(如商超、医院等)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本次大会上,京信通信网络事业部副总经理方绍湖先生应邀出席了2025中国移动出海能力暨“聚星计划”生态体系焕新分论坛,并参与了“全球云智算力升级成果暨新产品发布仪式”,共同发布了“AI+”系列产品和应用。

基于无源物联网的智慧仓储

本次大会,京信通信还展示了基于无源物联网的智慧仓储解决方案。方案涵盖自研的WMS仓储管理平台、组网式无源物联网系统及AGV智能搬运设备等核心组件,构建“平台+设备+场景”的完整体系,可实现自动盘点、快速出入库、自动上下架、物品实时定位等关键功能,贯通全业务流程。其中,与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研发的组网式无源物联网设备“e百灵”成为技术亮点。展会现场,通过搭建远程可视化大屏,连通京信自有智慧仓库实时场景,展示了基于无源物联网的自动盘点全流程。基于自有仓库数字化升级的成功实践,该方案的应用已成功拓展至通信、电力、石化等多个重要行业,在智慧仓储、智慧物流等场景中通过了广泛的市场验证。

面向AI新时代,京信通信将携手中国移动,持续探索通信网络与AI的技术融合与场景创新,并联合产业链伙伴,智启新程,共创新未来。

-END-

一文读懂中国移动“碳硅理论”:从概念萌芽到实践路径

“合大”抢先看 | 一图看懂中国移动的“亲戚圈”

覆盖全国用户,中国联通正式开启eSIM业务预约

责编/版式:王禹蓉

审校:王 涛 梅雅鑫

监制:刘启诚

【通信世界新媒体矩阵】

新浪看点 | 雪球号 | 抖音 | 快手 | 爱奇艺 | 知乎 | 哔哩哔哩 | 咪咕视频 | CSDN | 36氪

【新媒体团队】

监制|刘启诚

审校|王涛 梅雅鑫 张鹏

编辑|王禹蓉

视频制作|蒋雅丽 黄杨洋

来源:通信世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