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中,不乏一些全国重点大学,当下教育的国际化、品牌的影响力、品牌建设也逐渐开始受到重视。大炳设计策划给大家盘点下国内10所最牛的师范类高校校徽logo,您觉得哪个设计的更好?欢迎讨论
近些年,高校品牌的升级也屡见不鲜,很多知名的大学校徽设计,严重的拖累了学校的实力,跟其不匹配。
其中,不乏一些全国重点大学,当下教育的国际化、品牌的影响力、品牌建设也逐渐开始受到重视。大炳设计策划给大家盘点下国内10所最牛的师范类高校校徽logo,您觉得哪个设计的更好?欢迎讨论
1. 北京师范大学(全国排名 18,985、双一流,教育部直属)
北师大校徽以圆形印章形制奠定庄重基调,呼应传统文化中印章的权威与厚重,彰显百年学府的文化底蕴。设计核心聚焦 “木铎”—— 这一源自古代的教化响器,经孔子赋予 “教育唤醒世人” 的象征意义,成为师范教育最贴切的精神图腾。铎身镌刻 “师大” 二字,两侧辅以篆体 “北”“京”,既明确学校身份,又以古典字体增添文化韵味。
外圈环绕英文校名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兼顾国际传播需求;下方 “1902” 字样则锚定校史源头(溯源至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串联起学校的百年传承。从 1931 年首用木铎校徽,到 2007 年优化形制,“木铎” 符号始终未变,成为北师大 “传道、授业、解惑” 使命的视觉化身,连接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师范教育的精神脉络。
2. 华东师范大学(全国排名 30,985、双一流,教育部直属)
华东师大校徽以简洁的圆形轮廓为基底,核心是 “华” 字的艺术化变形与 “书本” 符号的深度融合。“华” 字既点明 “华东” 的地域属性,又隐喻 “中华教育” 的宏大使命;变形后的线条舒展流畅,如同张开的臂膀包裹着打开的书本,直观传递 “以知识育人” 的示范核心。
外圈上方标注中文校名,下方 “1951” 字样记录学校由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等合并组建的历史节点。主色调 “华师蓝” 兼具理性与深邃,既契合其 “文理并重、多学科发展” 的综合性师范定位,又暗含上海 “海纳百川” 的地域气质,让校徽在沉稳中透着灵动。
3. 东北师范大学(全国排名 55,211、双一流,教育部直属)
东北师大校徽采用椭圆形设计,打破传统圆形的规整,增添几分灵动。外圈环绕郭沫若题写的中文校名与英文全称,笔力遒劲的题字为校徽注入人文气息;中央则巧妙融合四大元素:“笔尖” 象征教师的教育使命,“五角星” 彰显学校 “从延安出发” 的红色基因,“书籍” 代表知识传承,“1946” 字样锚定建校年份。
标准色选用深蓝色,既显专业与厚重,又传递教育的严谨内核。校徽还配套长方形佩戴式徽章,供师生日常使用 —— 前者作为视觉标识承载文化内涵,后者作为身份信物强化集体归属感,形成 “精神传递 + 实用功能” 的双重体系。
4. 华中师范大学(全国排名 63,211、双一流,教育部直属)
华中师大校徽由 “徽志 + 徽章” 两部分构成,徽志以圆形为主体,青绿色为底色,透着生机与活力。外层环绕邓小平题写的中文校名及英文全称,字体庄重有力;内层则以白色篆体 “华大” 为核心,既指代学校简称,又暗含其前身 “华中大学” 的历史渊源。
设计细节暗藏巧思:“华” 字的线条近似建筑轮廓,“大” 字则形似学子倚靠建筑休憩,灵动活泼的造型打破了传统校徽的严肃感,既传递 “校园是育人港湾” 的温情,又凸显师范院校 “以人为本” 的理念。徽章为简洁的长方形证章,印有校名,成为师生身份认同的直观符号。
5. 南京师范大学(全国排名 65,211、双一流)
南师大校徽的核心是随园校区 “一百号楼” 的简化图形 —— 这栋建筑不仅是 “东方最美丽校园” 的视觉焦点,更是见证学校发展的 “校园记忆符号”,以其为主体,让校徽自带情感共鸣,成为连接师生与母校的纽带。
辅助元素同样贴合主题:顶部的 “橄榄枝” 是国际通用的和平、包容象征,呼应教育 “培育多元人才” 的本质;“梅花” 作为南京的市花,既显地域特色,又以 “迎寒绽放” 的特性隐喻学校与师生坚韧不拔的品格。上方 “1902” 字样溯源至三江师范学堂,“NNU” 英文缩写则便于国际传播,整体布局均衡,故事感十足。
6. 陕西师范大学(全国排名 74,211、双一流,教育部直属)
陕师大校徽以圆形轮廓承载 “历史厚重感”,核心是 “陕西师大” 四字与 “大雁塔”“书本” 的组合 —— 大雁塔作为西安的标志性建筑,象征学校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倾斜的书本依偎其侧,传递 “立足陕西、服务全国” 的师范使命,将地域特色与教育职能紧密绑定。
外圈环绕中英文校名与 “1944” 建校年份(源自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主色调 “陕师金” 温暖而厚重,既呼应陕西 “十三朝古都” 的历史底蕴,又象征 “教育如黄金般珍贵”,凸显学校在西北师范教育中的引领地位。
7. 华南师范大学(全国排名 85,211、双一流)
华南师大校徽以盾牌形制为基础,盾牌象征 “守护与责任”,暗合师范院校 “守护教育初心、承担育人责任” 的使命。内圈核心是 “华” 字的艺术变形与 “凤凰” 图案的融合:“华” 字呼应 “华南” 地域,凤凰则以 “南方灵鸟” 的形象,象征 “活力与重生”,暗合校训 “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
变形的 “华” 字线条中暗藏书本轮廓,强化师范属性;外圈标注中英文校名与 “1933” 建校年份(源自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主色调 “华南蓝” 清新灵动,既契合南方地域的温润气质,又传递 “科技与教育融合” 的发展理念,展现华南师大的多元活力。
8. 湖南师范大学(全国排名 88,211、双一流)
湖南师大校徽的设计起点是学校首字母 “H”(湖)与 “N”(南)的艺术化重组 —— 并非直白的字母拼接,而是将二者融入地域语境,形成独特的视觉符号,既点明 “湖南” 归属,又避免传统字母标志的单调。
主体造型更暗藏三重意象:“人字” 作为隐性骨架,呼应 “以人为本” 的办学核心;“书本” 象征知识传承,夯实师范学科根基;“竖起大拇指的手” 则传递双重寓意 —— 既是对 “一流教学、一流环境、一流师资” 的自信,也是对 “培育一流教育人才” 成果的肯定。三大元素叠加,让校徽从 “静态标识” 变为 “动态叙事”,生动诠释 “百年树人” 的理念。
9. 首都师范大学(全国排名 89,双一流)
首都师大校徽采用双环圆形结构,外层稳重,内层灵动,形成层次分明的视觉效果。核心元素包括英文缩写 “CNU”、敞开的书本与橄榄枝:“CNU” 简洁易记,便于识别;书本直接指向教育属性;橄榄枝则象征开放办学、包容育人的理念,三者结合,清晰传递师范特色与发展定位。
校徽采用矢量图形标准化设计,适配性极强 —— 无论是印刷品、数字媒介,还是 2023 年文创产品大赛、2024 年文化衫设计,都能以清晰的造型呈现,既保证了学校视觉形象的统一性,又让校徽真正融入师生日常与校园文化。
10. 福建师范大学(全国排名 102,福建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
福建师大校徽以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建筑为原型,融合传统吉祥文化与现代审美:对称的结构呼应儒家 “和谐” 理念,象征师生同心协力;拉长的方胜柱形似 “盘长”,寓意校史 “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整体造型又似 “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暗合 “教育启迪智慧” 的使命。
主色调选用枣红色,既传承传统文化底蕴,又避免金色的距离感,传递温暖包容的校园氛围。自 2002 年启用以来,这枚校徽始终是学校文化传播的核心载体 —— 它既保留 “中西合璧” 的历史印记,又符合现代视觉传播需求,成为连接福师大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
10 所师范高校的校徽,或扎根传统,或立足地域,或聚焦使命,虽设计风格各异,却共同镌刻着 “师范教育” 的精神内核。哪一枚校徽的设计最能触动你?欢迎分享你的看法!
来源:朴琢连锁设计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