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天刷手机刷到凌晨,结果越刷越空”——昨晚22:30,北京地铁6号线,一位大厂女生边哭边把工牌扔进垃圾桶,导火索只是领导一句“KPI再翻一倍”。
“天天刷手机刷到凌晨,结果越刷越空”——昨晚22:30,北京地铁6号线,一位大厂女生边哭边把工牌扔进垃圾桶,导火索只是领导一句“KPI再翻一倍”。
维摩诘早就点破:真正压垮她的不是指标,是“我必须被认可”这条执念。
放下?
说得轻巧,可如今连APP都来凑热闹。
Headspace上周偷偷上线“执念觉察”按钮,47%新增用户全冲它来的。
剑桥那帮科学家更狠,把人塞进fMRI,发现老禅修者一想到“我”,脑壳里亮灯的地方直接暗掉四分之一——原来“无我”真能看见。
谷歌跟着凑热闹,给码农加了一门“职场执念识别”,三个月后,摸鱼群聊里“想辞职”关键词少了三成。
可回到地铁车厢,女生手机里依旧塞着四千张截图、八百个待办,她舍不得删,怕错过下一个风口。
专家说写“执念日志”、练“认知解离”,操作步骤一搜就有,真正动手的人没几个。
毕竟放下不等于躺平,谁甘心把精心刷出来的存在感一键清空?
所以别急着转发“放下”鸡汤。
维摩诘要人先承认:最难放下的正是“我要与众不同”这份骄傲。
真想试,今晚睡前把朋友圈三天可见改成“仅自己”,看看心跳飙到多少再说话。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