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举行本科入学资讯日,近6万学生家长共探学术殿堂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2 23:17 2

摘要:香港中文大学(CUHK)于10月11日举行年度本科入学资讯日,开放校园(上午9时至下午6时)以迎接中学生、家长、教师及公众。据校方公布,当天访客总数接近六万人次,校园氛围热烈,成为港高校招生季的焦点活动之一。

香港中文大学(CUHK)于10月11日举行年度本科入学资讯日,开放校园(上午9时至下午6时)以迎接中学生、家长、教师及公众。据校方公布,当天访客总数接近六万人次,校园氛围热烈,成为港高校招生季的焦点活动之一。

本届资讯日除了延续以往“面向公众开放”传统外,在课程改革、国际招生、跨学科创新方向上更为突出。

现场盛况与参观路线 ——

“游校园”成为主流选择

当天早上,从香港地铁大学站出口,访客潮涌而出,步入CUHK校区。根据校方安排,校园主干道、学院、书院、实验室、图书馆、展厅等均对公众开放。中学生与家长手持指南地图或信息册,频繁交换路线选择。

活动高峰期主干道路段曾出现小幅拥堵,有访客反映导航指示与现场指示牌不够醒目。某家长在采访中称:“我们有一段时间走错入口,多次从展厅回来再重新找讲座厅。”

馆舍、演讲厅、书院展厅的开放使访客可自由选择参观路径。部分学院还安排学生讲解、设备参观、互动问答等环节,增加动态体验。官方通报提到,校方事前通过校园 App、网页推送等方式提供路线图与时段建议。

在众多活动中,“联招申请讲座:与中大人对谈”被视为主轴。该讲座由CUHK入学及学生资助处处长王家彻主持,解读 JUPAS(香港大学联合招生计划)制度、申请策略与录取规则。校友、教授、在校生分列对谈嘉宾,共同回应现场提问。

港中大协理副校长(学生体验)高永雄教授致欢迎辞。

出席嘉宾阵容包括:

苏蔼欣(仁安医院助理院长、脑神经科医生,中大校友)

冯应谦(社科学院院长、伟伦新闻与传播学教授)

黄念欣(文学院副院长、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副教授)

梁萦牵(环球商业学系二年级学生)、邓宇轩(运动科学与健康教育课程四年级学生)

港中大社会科学院院长兼伟伦新闻与传播学教授冯应谦教授。

香港中大文学院副院长兼中国语言及文学系黄念欣副教授。

该讲座座无虚席,提问环节气氛活跃,学生与家长针对选科、跨学科申请、海外交换及未来就业路径提出关切,由嘉宾即时回应。

此外,多家学院与系别设立专题讲堂、小型圆桌、实验室揭幕、模拟课堂、学生作品展等互动环节,成为访客“走近学术”的窗口。某媒体评论:这一类“沉浸体验”正在成为高校招生活动的新趋势。

课程改革与跨学科布局:

外交与国际事务成新亮点

CUHK 在本届资讯日披露其未来课程布局方向,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外交与国际事务(Diplomacy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跨学科课程。该课程由社会科学院与法律学院联合开办,预期涵盖国际关系、安全研究、全球政治经济、调解与谈判等方向。学生将有机会参与驻外实习、联合国、WHO 等国际组织项目。

港中大入学及学生资助处处长王家彻教授讲解联招收生安排。

这一新课设定位为 CUHK 对国际教育趋势的响应,也被视作校方在香港高校竞争格局中的差异化战略。这样的跨学科课程在香港高校尚属少见,可能吸引对国际事务、外交政策、公共政策有意向的学生群体。

学生参与公共人文学课程举办的工作坊,透过玩桌上游戏探讨文化。

此外,CUHK 在未来还将推出其他新品类课程(如公共人文课程、健康研究方向、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以拓展学科覆盖面并提升课程灵活性

香港高校近年来纷纷强调“跨学科”与“复合型人才”定位,CUHK 此举与其国际化、科研导向愿景一致,可能增强其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大学排名与外部评价:

中大再攀高峰

今年10月,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公布 2026 年世界大学排名,香港中文大学位列 全球第 41 名,较上年上升三位。与此同时,香港共有 5 所大学跻身全球百强。

这一排名成绩彰显香港高校的国际竞争力与教育实力。香港教育局发言人亦在新闻稿中表示,这些成绩“充分肯定香港专上教育界精益求精、奋发图强的成果”。

港中大在 QS 排名中近期也表现稳健,尤其在“国际教员占比”等指标中取得高分(满分),在学术声誉、论文引用率、雇主评价等维度维持强劲表现。

资讯日活动,“名校优势”和“实力验证”成为不少家长眼里的关键词,港中大将此次招生展示与其排名提升挂钩,作为吸引优质生源的背书。

根据校方最新公布,CUHK 通过 JUPAS 录取本科生约 2,900 至 3,000 名级别。过去一年校方曾公布,联招录取人数为 3,019 名,超过 99% 为 Band A 考生。

在非本地生方面,港中大强调其国际招生规模。官方披露,2024 年非本地本科生人数超过 800 名,覆盖约 27 个国家与地区,这一比率对提升校园多元文化氛围、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港中大对 IB、SAT、GCE、 A-Level 等国际学历有明确接纳机制,这为计划赴港留学的内地及国际学生提供申请通道。

尽管招生路径多样,但对于非 JUPAS 考生而言,竞争仍激烈,部分热门专业的入学门槛极高,需提前规划与准备。

本届资讯日受到多家港媒、内地媒体同步报道。媒体聚焦点集中在三大方面:

招生创新与课程改革
媒体普遍将外交与国际事务跨学科课程视为亮点,认为这体现 CUHK 对未来人才培养的新布局。

校园体验与学生参与
报道中不少访客感受学生志愿者、互动展览、模拟课堂等环节的“亲近性”。有文章评价这种“体验式招生”方式更能激发潜在学生对大学的直观判断。

排名与品牌效应联动
媒体在报道中多次将 CUHK 在 THE、QS 排名上的提升与招生吸引力、学校品牌建设挂钩,加剧公众对“排名即质量”的解读。

与此同时,一些报道也指出挑战与不足:

现场流动管理压力:媒体采访中有访客反映高峰时期部分讲座厅外排队长、指示牌不清,内部调度略显滞后。

体验深度有限:尽管设立多项互动环节,但有访客表示“走马观花为主”,参与感、科研体验、真实课堂体验机会仍然有限。

信息传播延迟:部分讲座时间变更或场地调整在现场公告滞后,引起少量访客错过或耽误问题。

有教育评论人认为,高校资讯日若仅停留在“宣传校园”与“讲解招生政策”层面,将难以满足未来候选学生对研究氛围、学术机会、实质互动体验的期待。建议高校在未来更多开放研究室、师生讨论坊、长期体验项目等深度环节。

港中大新开办的外交与国际事务课程讲座,吸引不少学生及家长查询及了解。

2025 年香港中文大学资讯日无论在规模、内容、媒体关注度方面,都体现出较强“升级”趋势。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几点:

活动从“展示式”向“体验式”迈进:除了传统讲座、展览,互动、体验、问答环节被强化,以拉近学生与校方、学术的距离。

跨学科、国际化方向凸显:新课程、国际招生、学校排名升级共同构成港中大未来发展的战略重心。

品牌与声誉为招生背书:排名成绩不断攀升为新闻报道常见主题,也被用作强化学校对优质生源吸引力的佐证。

现场服务与组织仍有改进空间:动线管理、信息变更提示、多语言覆盖、深度体验环节仍需优化以提升用户体验。

未来几年,随着高校招生竞争加剧、学生需求多样化、国际视野强化,中大的资讯日形态或将演化为更具研学、深度体验性质的综合招生平台。更多科研开放、师生讨论坊、跨院系协作项目、长期夏令营/学术访问计划,可能成为下一个增长点。

在这一变革中,CUHK 能否持续把握“品质、创新、国际化”三大关键词,将决定其在香港乃至亚洲高校格局中的地位走向。

来源:三三说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