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为进一步助力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生涯全过程,并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联合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平台共同开展策划,推出“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访谈栏目,邀请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深入研讨、分享感悟,共同书写好新
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为进一步助力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生涯全过程,并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联合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平台共同开展策划,推出“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访谈栏目,邀请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深入研讨、分享感悟,共同书写好新时代的“强师答卷”。
近日,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姜泽廷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中国政法大学以学校终身教授张晋藩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为契机,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贯穿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各环节,涵养尊崇“大先生”、争做“教育家”的良好生态,为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奠定坚实基础。
问题
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对高校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学校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姜泽廷:《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立足新时代教育发展使命,明确提出“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作为新时代全国政法教育中心,中国政法大学深刻把握这一根本遵循,将弘扬教育家精神深度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着力构建具有法大特色的工作体系。
学校以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紧扣法治人才培养核心任务,出台相关《决定》和《方案》,系统实施“思想铸魂、师德强基、育人增效、能力提升、凝心聚力、文化沁润”六大工程、17项举措,实现榜样引领与制度保障的双向驱动,注重将教育家精神传承与国家战略需求相融合,与法治人才培养体系相融合,与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相融合,与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相融合。自《决定》《方案》实施以来,全校上下掀起“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热潮,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和创新动能,着力构建教师发展的价值坐标,增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不仅深化了师德涵养与专业素养的协同发展,更推动形成了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办学治校新格局。
问题
在推动教育家精神贯穿教师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各环节,筑牢教育家精神践行主阵地方面,高校应该从哪些方面持续下功夫?
姜泽廷:高校推动教育家精神贯穿教学育人全过程,应当聚焦三大方向:以课程思政树价值坐标,以科研创新强使命担当,以社会实践铸精神品格,构建立体化、贯通式的育人体系,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在课程育人方面,强化价值引领作用。将“立德之要在于爱国”的理念深度融入课程,实现教育家精神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在科研育人方面,突出使命担当培育。设立校级交叉学科项目,围绕数字法治、涉外法治等领域攻关。依托“钱端升计划”育引领军人才,让师生在科研中涵养“经世致用”的学术品格。在实践育人方面,创新精神传承路径。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为主题,通过“千人百班十校”教育帮扶计划、“星火”“弦歌”支教系列活动形成示范效应,培育师生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同时,组织教师深度参与法律实务部门挂职、组团式对口支援西部高校等,推动理论教学与社会需求深度融合。
未来,学校将持续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深化“三全育人”改革,让课堂有深度、科研有温度、实践有力度,为建设教育强国培育更多“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卓越法治人才。
问题
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教育要进一步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这其中,教师队伍应如何发挥关键作用?
姜泽廷: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生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要承担起以创新型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出创新型研究成果的责任,为构建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基础和重要支撑。我校立足法学教育特色,聚焦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进教师队伍培养模式革新,致力为建设法治中国提供坚实支撑。一是以跨学科融合引领教学创新。我校始终以学科优势、师资优势深耕涉外法治,以“外语+法律”为突破口开设多个涉外实验班,为学生提供了跨专业修读课程的充分可能性。在纪检监察学科建设中,结合法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等特色学科,创新中国纪检监察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法治人才。二是以科研攻关服务国家战略。今年,我校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法工融合、文工交叉”人才培养新模式。成立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与国际传播中心、依法治疆研究院、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研究院、涉外法治基地等,以“一中心多基地”空间布局为依托,开展有组织科研,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三是以实务协同锻造实战能力。以“实践、实训、实战”为导向,推动教学场景与业务场景有机统一,形成多层次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打通高校与法治实务部门之间的体制机制壁垒,为法治工作队伍和党员干部法治能力素养提升提供“订单式”教育培训,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
问题
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您心目中高等教育发展的理想图景是怎样的?教育家精神如何发挥引领作用?
姜泽廷:高等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龙头,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应当坚持创新、内涵、特色、融合、安全协同的发展路径,构建有利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面对国家新部署、教育新形势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新挑战,高校要着眼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数字化、国际化、组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坚持凝练特色、分类发展,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深度融合,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教师是关键,而教育家精神是铸魂强师的关键所在,是引领高校守正创新,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教育强国目标的核心力量。未来,高校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充分发挥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作用,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坚定走好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之路,为奋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和铸牢教育强国建设根基贡献力量。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