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封测股别瞎碰!四巨头里2家真龙头,2家伪选手3招看清不踩坑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2 10:09 1

摘要:前几天帮做电子元器件采购的朋友整理供应商名单,他指着电脑屏幕叹气:“你看这四家,深科技的订单排到明年3月,付款得预付30%;华天科技那边销售天天发消息,说能给9折优惠,同样是‘巨头’,差别也太大了!”

前几天帮做电子元器件采购的朋友整理供应商名单,他指着电脑屏幕叹气:“你看这四家,深科技的订单排到明年3月,付款得预付30%;华天科技那边销售天天发消息,说能给9折优惠,同样是‘巨头’,差别也太大了!”

这话让我想起前阵子刷到的2025年上半年行业数据:深科技存储封测业务毛利率13.56%,长电科技相关营收涨了20.1%;可华天科技主业还在亏损,通富微电存储业务增速才8%。群里不少朋友都懵了:“不都是存储封测四巨头吗?怎么有的赚钱有的亏?”其实这行早不是“闭眼买龙头”的时代了,真龙头和伪选手差得远,今天就用大白话扒透,南方的朋友听着也顺耳,教你3招轻松鉴别。

首先得把基础概念说清楚:存储封测是啥?四巨头具体是哪几家?为啥现在差距这么大?

存储封测不是简单给芯片“打包”,而是给存储芯片做“最后一道精加工”——把裸芯片、线路板这些零件组装起来,还要测试性能稳定性,直接决定存储产品好不好用、耐不耐用。2025年这行彻底“分层”了:AI带火的HBM、DDR5这些高端封测,订单排到2026年,加工费是传统DDR4的5倍;可低端的DDR4、普通NAND封测却供大于求,加工费一年降了15%,赚的钱还不够覆盖成本。

国内常说的存储封测四巨头,就是深科技、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这四家占了国内存储封测市场近80%的份额,可2025年的日子天差地别:深科技合肥工厂24小时连轴转,工人轮班倒还赶不完订单;长电科技一边接英伟达的高端订单,一边靠汽车电子稳增长;通富微电守着AMD的部分订单,存储业务没跟上节奏;华天科技砍了不少低端产能,高端技术又没突破,主业还在亏钱。

为啥会这样?不是行业不行,是选错了“选手”。真龙头和伪选手的差距,全藏在3个关键点里,这也是鉴别好坏的核心逻辑,看懂了就不会乱买。

第一个关键:技术能不能卡住高端,这是最硬的“门槛”。

现在存储封测的利润全在高端领域,HBM封装的加工费比传统DDR4高5倍还多,谁能做高端,谁就有“饭吃”;技术跟不上的,只能在低端市场卷价格,赚的钱还不够交电费。

深科技就是技术卡位的典型,它最擅长的是DRAM封测,国内高端DRAM市场份额高达28%。更狠的是它提前押注HBM赛道,专门建了HBM3专用产线,16层堆叠工艺都搞定了——简单说就是把8颗小芯片像“叠千层饼”一样叠起来,做成1TB的高端存储,良率居然达到98.2%,跟三星、美光这些国际巨头差不多。就凭这技术,长鑫存储的DDR5订单、长江存储的HBM3订单都找上门来,订单直接排到2026年一季度,毛利率自然比同行高一大截。

长电科技更不用说,作为全球第三、国内第一的封测巨头,技术功底扎实得很。它的HBM封装8层堆叠良率能到98.5%,比深科技还略高一点,早就成了长江存储的核心合作伙伴,还拿到了英伟达的部分订单。而且它不“偏科”,DRAM、Flash(闪存)全品类都覆盖,从手机存储到工业存储的需求都能接,技术壁垒越筑越高,别人想追都难。

再看通富微电和华天科技,差距一下就显出来了。通富微电虽然在Chiplet(芯粒)这些高端技术上有积累,但那是给AMD做CPU封测的,存储领域的布局太滞后,HBM封装还在研发阶段,连试产都没开始,根本没赶上这波高端红利。华天科技更被动,存储业务主要集中在传统DDR4、普通NAND,DDR5、HBM这些高端封装进展缓慢,2.5D/3D封装产线刚通线,离批量接单还远得很,只能靠低端产能凑数,赶上价格战,毛利率低得可怜,自然赚不到钱。

第二个关键:客户能不能绑定龙头,这是稳定的“饭碗”。

半导体行业里,“抱对大腿”比埋头干活重要多了。龙头客户的订单不仅量大、价格稳,还能带动技术升级;要是客户都是中小厂商,订单波动大,价格压得低,还容易拖欠货款,根本扛不住行业周期。

深科技的客户名单拿出来,全是“硬角色”:长鑫存储、长江存储这些国内存储龙头,连SK海力士都抛来了橄榄枝,双方合作的HBM模组封测项目已经量产。这些客户不仅订单稳定,还会跟深科技一起研发新技术——比如长鑫存储要做更高端的DDR5,会提前跟深科技沟通技术需求,深科技跟着升级设备和工艺,后续订单自然跑不了。2025年上半年,深科技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45%,都是长期合作的龙头,根本不愁没订单。

长电科技的客户更“豪华”,除了长江存储,还有英伟达、AMD这些国际巨头。英伟达2025年HBM相关芯片出货量预计150万片,每片封测费用200美元,长电科技能拿到其中30%的订单,光这一块就贡献12亿人民币收入。而且这些客户付款及时,很少有拖欠,现金流特别稳,企业经营起来也轻松。

通富微电就有点“尴尬”,它的主要客户是AMD,但AMD的存储封测订单量比英伟达少很多,2025年预计才50万片,还把部分订单给了台积电,通富微电只能拿到其中40%的订单,量少不说,价格还被压得低,上半年相关业务毛利率才12%,比深科技的13.56%还低。更麻烦的是,它没跟国内存储龙头深度绑定,长鑫、长江的订单基本没拿到,只能靠中小客户凑数,订单波动特别大。

华天科技更别提了,之前把重心放在消费电子封测上,没提前跟存储龙头搞好关系,等想做高端存储封测的时候,优质客户的订单早就被深科技、长电科技抢光了,只能找中小客户,可中小客户的订单量太小,根本撑不起业务规模,最后只能放弃高端赛道,在低端市场卷价格,越卷越亏。

第三个关键:战略能不能踩准风口,这是长期的“底气”。

存储封测行业变化快,风口来得也快,2023年HBM还只是“概念”,2024年就成了“刚需”,2025年直接爆发。能不能在风口来之前提前布局,直接决定了企业能不能分到“蛋糕”;战略滞后的,只能眼睁睁看着红利溜走。

深科技就是“早布局早受益”的典型,2022年就判断出HBM会成为趋势,不仅砸15亿建HBM专用产线,还提前跟SK海力士、长鑫存储沟通技术需求,2023年就开始试产,2024年刚好赶上HBM爆发,直接接住了大量订单。要是它2024年才开始布局,现在根本没资格跟国际巨头竞争。

长电科技的战略也很“准”,它知道高端封测是未来,从2021年就开始砸钱研发2.5D/3D封装技术,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的8%以上,比行业平均高3个百分点。2023年它的先进封装技术突破后,立马跟长江存储、英伟达合作,等2025年HBM爆发,直接成了行业龙头,根本没给对手留机会。

通富微电就是“战略摇摆”的反面例子,2023年HBM刚开始升温的时候,它还在犹豫要不要做,一会儿想搞汽车电子封测,一会儿又想做工业封测,等2024年下定决心做存储封测的时候,技术已经落后深科技、长电科技一大截,优质客户也被抢光了,只能捡别人剩下的订单,自然赚不到钱。

华天科技则是“战略失误”,它之前觉得HBM是“小众赛道”,没放在心上,把重心放在消费电子封测上,结果2025年消费电子需求疲软,低端存储封测又卷价格,它两头不讨好,只能砍产能、降成本,可还是挡不住亏损,现在想转型高端,已经来不及了。

聊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现在存储封测股还能看吗?其实行业整体是向上的,2025年全球存储封测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200亿美元,HBM封测增速更是高达230%,但关键是要选对“选手”。真龙头能吃到高端红利,伪选手只能在低端挣扎,这就是差距。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不用看复杂的财报,记住这3招就行:先看技术能不能做高端(有没有HBM、DDR5封测能力),再看客户是不是龙头(有没有绑定长鑫、长江、英伟达这些企业),最后看战略是不是提前布局(有没有专用产线、研发投入够不够)。符合这三点的,大概率是真龙头;三点都不沾的,就算顶着“巨头”头衔,也可能是伪选手。

最后想跟大伙儿聊聊:你觉得存储封测行业接下来的风口还在HBM吗?除了深科技、长电科技,你觉得还有哪家企业能成为“新龙头”?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咱一起交流交流。

我是秘境,我每天会分享有用的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

来源:秘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