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季堪称户外拍摄的黄金时节。除了气候宜人,晴天时空气澄澈,蓝天显得愈发鲜明,能让花朵的色彩更加突出。秋季是携带相机外出拍摄的绝佳季节,不妨多将目光投向户外。
秋季堪称户外拍摄的黄金时节。除了气候宜人,晴天时空气澄澈,蓝天显得愈发鲜明,能让花朵的色彩更加突出。秋季是携带相机外出拍摄的绝佳季节,不妨多将目光投向户外。
1. 天气
不仅是秋菊,所有照片的氛围都会因天气而产生巨大差异。我们不妨对比一下相同色系的秋菊在不同天气下的拍摄效果,首先从晴天的照片说起。
■ 拍摄器材:尼康(Nikon)Zf + 尼克尔(NIKKOR)Z 40mm f/2 (SE)
■ 拍摄参数:1/6400秒f/2ISO 100
晴天拍摄时,应充分利用色彩对比度。以澄澈蓝天为背景,为避免远处的山峦过多入镜干扰背景,可采用低角度拍摄。黄色秋菊与蓝天的搭配,能让照片呈现出清爽明快的氛围。不过,晴天光线强烈,容易给人生硬的视觉感受,此时可略微调整至逆光角度,让光线穿透花瓣,使画面更显柔和。
■ 拍摄器材:尼康(Nikon)Zf + 尼克尔(NIKKOR)Z MC 105mm f/2.8 VR S
■ 拍摄参数:1/800秒f/2.8ISO 100
再来看看阴天拍摄的照片。阴天虽没有晴天那般明亮耀眼的氛围,却有着两大突出优势:一是能营造出“温润沉静的空气感”,二是可精准还原花朵本身的色彩。或许有人会觉得“阴天就别拍照了吧”,但实际上,有些效果唯有在阴天才能拍出。若在背景中纳入树木,还可营造出散景效果,借此展现画面的明亮感。其实,只要掌握合适的拍摄方法,即便不是晴天,也能享受拍摄的乐趣。但需注意,若曝光过度不足,会加重画面暗沉压抑的感觉。
2. 时段
■ 拍摄器材:尼康(Nikon)Zf + 尼克尔(NIKKOR)Z 70-180mm f/2.8
■ 拍摄参数:1/1250秒f/2.8ISO 100焦距180mm
拍摄秋菊的推荐时段是“清晨”。这张照片拍摄于上午7点左右。秋季清晨温差较大,空气湿度也相对较高,秋菊上常会凝结着晨露。若条件具备,便能捕捉到花瓣在光线照耀下熠熠生辉的动人景象。日出刚过后,光线偏橙黄色;而太阳升高后,清晨的光线会逐渐趋于白色,为画面带来通透柔和的视觉感受。
■ 拍摄器材:尼康(Nikon)Zf + 尼克尔(NIKKOR)Z 85mm f/1.8 S
■ 拍摄参数:1/3200秒f/1.8ISO 100
清晨的阳光笼罩着整片秋菊田,柔和的逆光让花瓣仿佛通透得发光。通过强化前景虚化效果,营造出包裹感,着力打造梦幻般的氛围。
正午时分,光线垂直照射,适合想要清晰呈现花朵色彩的拍摄需求;傍晚时分,光线斜射,善于塑造利用光影的富有戏剧张力的场景。由于不同时段能呈现出瞬息万变的画面氛围,常常会让人在专注拍摄时,不知不觉就度过了漫长时光。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些实用的拍摄技巧,掌握这些技巧能让你更轻松地捕捉到秋菊的美。
1. 善用光线
▼ 利用“顺光”呈现秋菊鲜艳色彩
■ 拍摄器材:尼康(Nikon)Zf + 尼克尔(NIKKOR)Z 24mm f/1.8 S
■ 拍摄参数:1/6400秒f/2.5ISO 160
顺光拍摄时,光线从被摄主体正面照射,能清晰还原花朵色彩,且产生的阴影较少,便于展现花朵的形态。因此,当拍摄重点在于突出色彩而非立体感时,顺光是理想选择。若将天空纳入画面,可打造出兼具风景感的秋菊照片,更易传递场景氛围。
▼ 借助“逆光”营造戏剧效果
■ 拍摄器材:尼康(Nikon)Zf + 尼克尔(NIKKOR)Z 70-180mm f/2.8
■ 拍摄参数:1/1600秒f/2.8ISO 125焦距135mm
逆光拍摄可让被摄主体的轮廓发光,增强画面立体感。对于秋菊这类花瓣较薄的花卉,光线穿透花瓣后,能凸显其通透质感与细腻纹理。若追求富有戏剧张力的画面效果,逆光拍摄是首选;若想在此基础上增添柔和氛围,可尝试将曝光略微调亮。
2. 构图
▼ 采用“三分构图”实现画面平衡
■ 拍摄器材:尼康(Nikon)Zf + 尼克尔(NIKKOR)Z MC 105mm f/2.8 VR S
■ 拍摄参数:1/800秒f/2.8ISO 100
为了自然引导观者视线聚焦于蜜蜂采蜜的场景,我特意采用了三分构图法。拍摄时,既想让花朵与蜜蜂成为画面主角,又希望展现花田的广阔,因此在大幅虚化背景的同时,保留了较多留白。三分构图法的优势在于,能让画面兼具纵深感与开阔感。
▼ 运用“C字构图”打造醒目画面
■ 拍摄器材:尼康(Nikon)Zf + 尼克尔(NIKKOR)Z MC 105mm f/2.8 VR S
■ 拍摄参数:1/2000秒f/4ISO 100
C字构图,即通过融入“C”形曲线进行拍摄。这种构图并非将被摄主体完整纳入画面,而是有意截取部分区域,从而放大花朵形态,增强视觉冲击力。
这张照片便运用了C字构图,同时借助微距镜头进行近距离拍摄,以此展现画面的动感与张力。微距拍摄能够细致呈现肉眼难以察觉的细节,有时还能带来意外发现,比如“原来花萼是这样的形状!”。
▼ 打造包裹主体的“框架构图”
■ 拍摄器材:尼康(Nikon)Z6 III + 尼克尔(NIKKOR)Z 85mm f/1.8 S
■ 拍摄参数:1/1600秒f/1.8ISO 100
框架构图是较为直观的构图方式,常见的做法是利用窗框、树枝等元素,如同画框般将主体框定。但在秋菊这类密集绽放的花田拍摄时,可蹲下采用低角度,在花丛中寻找缝隙,将焦点对准作为主体的花朵,通过虚化前景花朵,打造出“自然画框”。
借助这种自然画框,能为照片增添纵深感与柔和感,进一步凸显主体的魅力。拍摄时选用中长焦定焦镜头,并将光圈调至接近最大状态,可营造出柔和的虚化效果与鲜明的立体感。
3. 使用滤镜
■ 拍摄器材:尼康(Nikon)Zf + 尼克尔(NIKKOR)Z 70-180mm f/2.8
■ 拍摄参数:1/1600秒f/2.8ISO 100焦距180mm
在光线充足的场景中,柔光滤镜(也称为漫射滤镜)能发挥出色作用。它可分散光线,为照片营造柔和、梦幻的氛围。
我常用的是耐司(NiSi)的“Allure Soft(雅柔)”滤镜,之所以偏爱这款滤镜,是因为它在保留相机与镜头原有色彩还原度及对焦清晰度的同时,能恰到好处地让画面呈现柔和质感,既不会使色彩过于平淡、画面泛白,又能自然突出主体。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顺光等光线条件下,其效果可能不够明显,而在逆光环境下使用,效果差异会更为显著。
拍摄这张照片时,我发现了一朵独自挺立的秋菊,于是通过前景虚化大幅模糊周围环境,再搭配滤镜,进一步强化了清晨的梦幻氛围。
1. 调整拍摄距离
通过改变与被摄主体的距离,即便在相同场景或地点,也能实现多样化的取景效果。
■ 拍摄器材:尼康(Nikon)Zf + 尼克尔(NIKKOR)Z 85mm f/1.8 S
■ 拍摄参数:1/3200秒f/1.8ISO 100
大胆靠近花朵拍摄,可清晰呈现花瓣的质感与通透度,同时增强画面的临场感。值得注意的是,虚化效果不仅受光圈值影响,与被摄主体及背景的距离也密切相关。将相机靠近被摄主体,并大幅虚化远处背景,能让单朵花成为视觉焦点,构建富有纵深感的构图。
拍摄时,我不仅注重拉近与花朵的距离,还兼顾光线方向与前景虚化,力求展现秋菊的通透与柔美。当拍出符合预期的作品时,会真切感受到拍摄秋菊的乐趣。
■ 拍摄器材:尼康(Nikon)Zf + 尼克尔(NIKKOR)Z 24mm f/1.8 S
■ 拍摄参数:1/5000秒f/2.8ISO 160
这次我尝试拉开与被摄主体的距离进行拍摄。大家可以观察到,即便同样是粉色秋菊,画面给人的印象也截然不同。无论拍摄何种题材,我都十分重视“距离感”的把控。
这张照片采用低角度广角拍摄,捕捉了秋菊向阳绽放的姿态。为了传递秋季晴空的通透感,我将天空与花朵的比例控制在1:1。同时,为增强画面的节奏感与动感,特意运用了对角线构图。虽然拍摄时很容易想要靠近单朵花进行特写,但通过广角镜头展现画面的空间感,能更好地呈现秋菊田的广阔与通透氛围,这种拍摄方式十分值得推荐。
2. 黑白模式下的秋菊
■ 拍摄器材:尼康(Nikon)Zf + 尼克尔(NIKKOR)Z 40mm f/2 (SE)
■ 拍摄参数:1/1250秒f/2ISO 100
最后,为大家介绍一种特别的表现形式——特意将色彩艳丽的秋菊以黑白模式拍摄。黑白照片会减少色彩所承载的信息,让观者的注意力从色彩转移到光影对比上,从而呈现出与彩色照片截然不同的秋菊风貌。
这张黑白照片的拍摄场景是:背景中的树林处于阴影中,而前景的秋菊则被光线照亮。我利用这种明暗对比,让花朵在画面中显得更加突出。黑白模式的魅力还在于,能赋予画面静谧沉稳的氛围。顺带一提,这张照片使用了尼康Zf的“黑白”图像控制功能。该功能能让黑色更显浓郁,在画面存在明暗对比时,可增强被摄主体的轮廓感,因此我经常使用。
四、总结在本篇文章中,我从个人视角出发,分享了拍摄秋菊时与花朵相处的方式及相关技巧。无论拍摄何种花卉,我始终认为,关键在于发现其独特之处与个性,并将其本色展现出来。
秋菊在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若本篇文章能为大家提供些许参考,希望大家不妨亲自尝试拍摄秋菊,亲身感受用照片定格季节之美的乐趣。此外,秋季拍摄时昼夜温差较大,外出时还请留意身体状况。
■ 拍摄器材:尼康(Nikon)Zf + 尼克尔(NIKKOR)Z 70-180mm f/2.8
■ 拍摄参数:1/1000秒f/2.8ISO 100焦距180mm
■ 拍摄器材:尼康(Nikon)Zf + 尼克尔(NIKKOR)Z 70-180mm f/2.8
■ 拍摄参数:1/250秒f/2.8ISO 100焦距130mm
来源:互通lightroom教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