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古代匠人的世界里,流传着一个最朴素的故事,关于一个人如何用自己的“快”,毁掉自己的“好”。
01
在古代匠人的世界里,流传着一个最朴素的故事,关于一个人如何用自己的“快”,毁掉自己的“好”。
一个年轻的学徒,跟着一位顶级木匠学艺。
他天资聪颖,学什么都快,三个月就掌握了师兄弟们一年才能学会的榫卯结构。
他心高气傲,觉得师傅教得太慢了。
他看着师傅慢悠悠地选材、刨木、打磨,一块平平无奇的木头,要花上数月才能变成一件器物,他觉得这是在浪费生命。
他想,我用一半的时间,就能做出和师傅一模一样的东西。
于是他开始偷偷赶工,别人做一个柜子,他做两个。他用最快的速度,做出了一件又一件精美的家具,很快声名鹊起。
他怎么也想不到,一年之后,他亲手做的那些家具开始出现裂缝、变形,榫卯松动。
而他师傅那些“慢悠悠”做出来的作品,却随着岁月流转,愈发温润光泽。
师傅告诉他,木头是有生命的,有它的性子。
你必须用时间去听它、去懂它,顺着它的纹理,感受它的干湿。
你太快了,你的心太急了,木头的性子还没被你安抚,你就强行将它扭曲组合,它自然会反抗。
这不是学徒的天赋问题,而是他的心性问题。他的认知里,快,就是效率就是成功。
他从没见过,有一种真正的成功是藏在“慢”里面的。
当他明白这个道理的那一刻,他才发现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速度,是多么的无知和浅薄。
02
古人说:欲速则不达。
就是说,你越是心急,越是焦虑,就越是到不了你想去的地方。
一壶水烧不开,是因为你总在它快开的时候,就忍不住揭开锅盖。
一棵树长不大,是因为你总在它扎根的时候,就嫌它长得太慢,恨不得拔苗助长。
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
急性子,是一种灵魂的“贫穷病”。
因为内心匮乏,所以总想向外抓取。因为害怕失去,所以总想立刻拥有。
你看到别人成功,就焦虑,恨不得一夜之间功成名就,于是病急乱投医,落入陷阱。
你与人发生分歧,就急躁,恨不得立刻说服对方,于是口不择言把关系搞僵。
这就是急性子的局限。
一个人,只能活在他自己性子的节奏里。
超出他节奏的从容,他无法理解。
你和他讲,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他理解不了,还会觉得你不上进。
你和他谈,静水流深大器晚成,他无法想象,只会觉得你在浪费时间。
急性子之所以难以改变,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各种催促的声音,反过来加强了我们原有的焦躁。
若不懂得关上耳朵,向内行走,人生就只能是一场停不下来的、疲于奔命的追逐。
03
慢下来,是为了更精准地发力。
一位射箭大师说:
当你拉开弓,心跳和呼吸都静止的那一刻,你才能感受到风的方向,才能看到靶心的存在。
人生也是如此。
当你从忙乱的生活中稍微停下来,站在一个安静的角落,你才能真正看清自己,也看清世界。
你才能看见,哪些是真正重要的事,哪些只是无关紧要的喧嚣。
你才能听见,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
最强大的力量,不是瞬间的爆发,而是持久的安宁。是我在万马奔腾中,依然能守住内心的方寸。
中年以后,身体和精力都在走下坡路,你再想像年轻时那样横冲直撞,已经不可能了。
这时候,命运要求你换一种活法。
把步子放慢,把心放宽,把眼光放远。
从前你用体力去赚钱,现在要学着用智慧去整合资源。
从前你用嘴巴去争辩,现在要学着用沉默去表达态度。
从前你用情绪去处理问题,现在要学着用时间去解决问题。
没有一种智慧,可以在匆忙中获得。
任何需要你慌慌张张去做的决定,最终都会让你付出更大的代价。
04
在这世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时区,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节奏。
有人问:
什么是强者?什么是弱者?
智者说:
能掌控自己情绪和节奏的,是强者。
被情绪和节奏掌控的,是弱者。
因此,一个人后半生最顶级的修行,不是向外拓展,而是向内收敛。
花有花期,树有年轮。
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这是自然之道。
你非要在夏天就去收割,得到的只能是青涩的果实。
在人生里,也是如此。不要用你的“急”,去破坏事情的“序”。
你遇到一个坎,急着跨过去,结果摔得更重。
不如停下来,等一等,让智慧生长,让时机成熟,那道坎,自然就化解了。
这世间最好的活法,是顺势而为,而不是逆流而上。
我知道潮水的方向,然后耐心地等待涨潮的那一刻。
05
一个人的性子,就是他的宿命。
苏东坡一生,大起大落。
年轻时的他,也是个急性子,才华横溢,锋芒毕露,说话做事,不懂转圜,结果得罪了无数人,最终被贬黄州。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他人生的终点。一个被流放的罪臣,还能有什么希望?
就连苏东坡自己,也曾一度绝望。
但他别无选择,只能在黄州那片贫瘠的土地上,慢下来,静下来。
他开始自己耕种开垦“东坡”,他开始研究美食,有了“东坡肉”,他夜游赤壁,写下了千古名篇。
他不再急着去证明什么,也不再急着去反驳什么。
他把日子过成了一首慢悠悠的诗。
最后,苏东坡发现:那个曾经让他痛苦不堪的黄州,竟然成了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一块土地。
正是在那里,他完成了人生的蜕变。
那个急躁的苏轼死了,一个从容的苏东坡,获得了新生。
许多人拼命逃离的困境,恰恰是命运安排的让你慢下来的契机。
06
在焦躁的人眼里,慢,就是懒,就是无能。
他们的认知告诉他们,停下来就会被淘汰。
可是,有些人就是能在缓慢中,积蓄起更强大的力量。
曾国藩早年,也是个急性子。
他给自己定了无数严苛的计划,每天要读多少书,写多少字,一旦完不成,就痛骂自己。结果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收效甚微。
后来,他悟到了一个“慢”字诀。
他说:凡事皆有一定之理,缓缓图之,则有成功之日。
他不再贪多求快,而是每天只专注于一件事,日拱一卒,不问西东。
他打仗,从不急于求成,而是信奉“结硬寨,打呆仗”,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最终平定天下。
当慢下来成为一种习惯。
你就拥有了改写命运的钥匙。
因为当你慢下来,你的观察力会变得敏锐,判断力会变得精准,心会变得坚韧。
命运的转机,出现在你最沉静的时刻。
07
每个人都在过自己选择的生活,然后用一生,为自己的性子买单。
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车上的人,只能看到窗外飞速掠过的、模糊的风景。
他们以为自己看到了全世界,其实什么也没看清。
他们唯一的感受,就是快,就是晃,就是身不由己。
突然想到一个禅宗故事:
一个小和尚,焦急地问老和尚:“师父,我什么时候才能开悟?”
老和尚指着门前的一棵树说:“你看着它,什么时候它开花了,你就开悟了。”
小和尚每天都焦急地守着那棵树,盼着它开花。可一年,两年,树都没有动静。
他越来越急,直到有一天,他彻底放弃了,不再管那棵树,只是每天平静地扫地、诵经。
在一个寻常的清晨,他推开门,忽然闻到一阵清香。
他抬头一看,那棵树不知何时,已是满树繁花。
那一刻,他真的开悟了。
人很难改掉自己的性子,因为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总想掌控一切,催促生命给出一个答案。
恰如那棵不开花的树,它不是不开,它只是在等自己的时间。
08
一直在讲急性子,但实际上,性子不是天生的,不可撼动的。
一个人的性子,若不是基于对生命规律的洞察,若不是基于对自我能力的清醒认知,那就是一种盲目的惯性。
因此当我们在谈论改命的时候,很多时候,谈的都是一个人对时间的理解。
人生最终极的智慧,其实是对节奏的掌控。
真正知道什么时候该快,什么时候该慢,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停。
如此,我们才能将命运的绳子,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喜欢文章请点个赞、收藏或者转发,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观点,多谢支持!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