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拿了我的快递!”楼边放件转眼“失踪” 快递员小王急得满头大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2 08:30 1

摘要:焦急的小王立即调取小区公共视频查找,发现拿走快递的是一位老人,但上门沟通时双方因言语冲突产生争执。无奈之下,小王选择报警求助。

因着急配送其他快递,快递员小王(化名)将一件待送的快件暂时放在居民楼楼下,打算处理完手头工作后再回来取。

没想到短短片刻,快件竟不翼而飞。

焦急的小王立即调取小区公共视频查找,发现拿走快递的是一位老人,但上门沟通时双方因言语冲突产生争执。无奈之下,小王选择报警求助。

在长治路某小区,民警见到了报警的快递员。

小王焦急地讲述事情经过:丢失的快件是他负责送货上门的包裹,因需优先配送其他货物,才暂时将其放在楼旁,想着稍后返回取件。

不料离开仅一会儿,快件便不见了踪影。“丢件不仅面临赔偿,还影响工作考核。”小王说,他发现异常后立即联系小区保安调取监控,通过反复查找,最终确认是一位路过的老人拿走了快递。

上门讨要时,因语气较急,双方沟通不畅,矛盾升级。

面对民警,老人解释称,自己上楼时看到楼旁放着的快递无人看管,误以为是他人丢弃的废品,便顺手捡走,打算拆取纸壳卖钱。

“真不是故意拿的,以为没人要。”对于快递员的指责,老人承认自己行为欠妥,但也因对方态度不好而感到委屈。

经民警耐心调解,双方情绪逐渐平复。

老人意识到自己的误会,主动配合归还快递;快递员也反思了沟通方式的问题。最终,这起因“误拿”引发的纠纷圆满解决,快递重新回到主人手中。

太原广播电视台法治事业部《并州之剑》栏目想和您说:

这起发生在长治路小区的快递纠纷,虽源于一场无心的误会,却藏着值得每个人留意的生活细节与法律边界。

快递员为赶时效暂放快件,老人误将他人财物认作“遗弃物”,两方的无心之举,因沟通语气的偏差引发争执 —— 这恰是许多邻里小矛盾的缩影:非因恶意,却因疏忽或认知偏差产生摩擦。

从法治视角看,即便无侵占故意,误拿他人财物后也需及时归还,这是《民法典》中“物权保护” 与 “不当得利” 原则的基本要求;而民警的耐心调解,也展现了基层法治力量在化解民生纠纷中的关键作用 —— 不只是解决单次矛盾,更在疏导情绪中传递 “遇事讲法、沟通理性” 的意识。

对快递从业者而言,规范快件存放流程可减少丢件风险;对市民来说,遇到不明物品多一份谨慎、少一份“想当然”,便能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小纠纷终得圆满,也提醒我们:守护身边的和谐,既需多些换位思考的温度,也离不开对法律边界的敬畏。

声明: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来源:太原广播电视台法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