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抗战史话】战斗英雄文子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2 14:39 1

摘要:1936年1月,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贵州省江口县时,部队宣传队向群众宣传“红军北上抗日,打倒帝国主义解放全中国,为穷苦人民彻底翻身而战斗”的道理,在围听的人群中,有一个衣衫褴褛,身体瘦弱,面带饥色的小鬼竟听得入神,时而神情严肃得俨然神像,时而兴奋得拍起巴掌,宣传

王震(中)与文子全(右)、肖林达(左)合影于1937年陕西富平

文子全(1923-1941),贵州省江口县人。

1936年1月,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贵州省江口县时,部队宣传队向群众宣传“红军北上抗日,打倒帝国主义解放全中国,为穷苦人民彻底翻身而战斗”的道理,在围听的人群中,有一个衣衫褴褛,身体瘦弱,面带饥色的小鬼竟听得入神,时而神情严肃得俨然神像,时而兴奋得拍起巴掌,宣传队员刚讲完他就跑到跟前央求说:“小哥,我想跟你们去当红军打鬼子,你看行不行!”宣传队员带他去见领导,当即批准他参加了红军,他那愁云满目的面庞一下子就堆满了笑容。他就是文子全,当时13岁,父亲被地主逼租出外讨饭死了,靠母亲一双手实难维持全家人的生活,他就在附近讨饭。从此,文子全成为一名红军宣传队员。

文子全参加红军后,精神面貌全变了,蹦蹦跳跳,欢天喜地,和战友们一起学习文化,参加宣传活动。军团王震、萧克等首长和宣传队曾涤大队长,时而过问这些小鬼,要他们将部队当成自己的家。

文子全人小志气大,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克服,行军打仗、爬雪山过草地,总是坚持不掉队。王、萧等首长在路上碰见,都要把他抱到马背上,可他骑一会就要求自己走,说自己跟得上。在过阿坝河时,雪水冰冷刺骨,流水湍急,河底光滑,一不小心倒下去,就会被水冲走。宣传队员把裹腿拧成绳子,一头让先过去的马驮带上牵住,后面过的同志扶着过,这样文子全、肖林达等小同志一个个安全渡过。以后在过渭河时,也是用同样的办法。

过草地更为艰苦,见不到人烟,没吃的就去找野菜,在这样的条件下,文子全仍然很乐观,甚至说“没啥子,我讨饭时,有时一天也吃不到都顶过来了。”从参加红军,开始长征到10月底三大红军会合,他坚定地跟红军干革命,战胜各种困难,终于胜利地到达陕北。

文子全开始不知道宣传队干些啥,怎样作宣传,自己又是个文盲,但他很用功,每天坚持学几个字,在行军途中,是干什么就学什么字,把要学习的内容写在一块小板上挂在前面同志的背包上,边走边学,这样文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学会编演小节目。他搜集好人好事,如两个同志扶着一个病号翻过一座高山,全班没有一个掉队的事迹,他编成顺口溜:“红军兄弟讲互助,遇到困难不发愁,一个有病两个帮,爬山脚杆真轻松,这个好事那里有,请你快步去伸手。”他边跑边唱,爬坡时还帮别的同志携带东西,使行军的同志很受鼓舞,都夸“苗子”是好样的。

宣传队分文子全到跳舞组,他就注意搜集沿途民间艺术动作,把学到的少数民族舞蹈演得惟妙惟肖,战士们看了非常高兴,一天的疲劳就消除了。1936年8月走出草地,部队进入甘南,见到了有人烟的地方,宣传队就向部队和群众宣传,在村头唱起歌来:

笛子吹起来,唱给你们听,

我们目前艰苦奋斗,

为的是创造西北根据地,雪山草地克服了,

雪山草地克服了,敌人要打垮啊。

先是几个小孩看热闹,宣传队又唱了几首歌,小孩们一嚷嚷,村子里的人越来越多,文子全看到乡亲们喜欢听,又和几个宜传队员边唱边跳,不一会全村的群众都唱出来了,宣传队借机向群众宣传共产党红军北上抗日的道理,得到群众的理解,使部队的筹粮工作比较顺利,还有不少青年报名当了红军。

1936年10月,三大红军会师。人民剧社社长魏拱之带队到红二方面军进行慰问演出。经王震联系,宣传队随人民剧社去学习,红四方面军也派出六位同志和战士一起去学习。到了党中央当时的住地保安,中央领导和总部首长十分关怀红二方面军宣传队,指示剧社千方百计安排好生活,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还亲自过问,徐特立亲自抓政治学习和思想工作。

文子全、肖林达等人的成绩比较突出,博得丁同志的喜爱,常常邀请他们到他那里去玩,并给予鼓励。文子全幽默地说:“陕北的冬天到处都是热乎乎的。”两个多月后,文子全回到了红六军团的奋斗剧社。他参加排演了《我觉悟了》、《日本铁蹄下的人们》、《父与子》、《亡国恨》等剧目。剧社还到友军(东北军、西北军)去作宣传演出,到耀县给友军许权中部演出《我觉悟了》时,节目演得非常逼真感人,台下反响很强烈,不少官兵感动得痛哭流涕,不时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打回老家去”、“团结一致,枪口对外!”等口号。

文子全搞宣传演出,机灵活泼,对排演工作一丝不苟。1937年12月,部队在晋南各县扩兵时,准备公演《亡国恨》,当时文工团的干部和16岁以上的演员全部调去做宣传工作,队上只有40名15岁以下的小演员。第二天就要演出了,来不及排练就匆匆上场,剧中有个主角“流浪儿”,

临时就让文子全担任,他接受任务后就抓紧时间熟悉剧情,没料到演出是那样的成功,感染力是那么强烈,在场的观众中,当时就有几十位青年要求参加八路军。宣传队也经常分散到城乡群众中去宣传抗日,有一次文子全在城里讲演,讲得头头是道,周围的群众听得连连点头,有个老年人摸着胡子赞扬说:“讲得好,有道理!有道理!”一群大学生边听边议论:“了不起,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竟讲得这样生动有力,佩服!佩服!”还有的说:“我们虽是大学生,也讲不出这样深刻的道理,他简直像个教授。”

剧社不仅是文艺宣传队,实际上也是培养干部随营学校。随着战争的需要,不少同志陆续调到部队任职,成为出色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文子全在剧社演出,不光是教育别人,同时自己也受教育。政治上进步很快,改编八路军不久,他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到异常艰苦阶段,战争打得激烈,日寇的“扫荡”也十分残酷。文子全已调任雁北分区政治部青年干事,当时雁北的敌情相当严重,日本特务汉奸猖獗,“奇袭队”频繁袭击。分区组织大批武工队深入敌后发展游击战。文子全带着一个排在平鲁县分散活动,反击敌人的“军宪政总体战”。

10月5日(农历8月15日)晚,分区领导突然命令文子全带全排随陈云开主任去平鲁县西的土墩占领阵地,援救被日伪包围的地委机关和当地群众,他连夜带部队赶到与陈主任带的另一个排会合,占领阵地后隐约听见枪声,经了解日伪1200余人,包围了地委机关连同群众200多人,敌人不停地往村里射击。

在这紧急关头,文子全建议:“冲进敌群中去,咬住敌人,对准敌人的心脏打,使敌人火力不起作用。”领导决心采取这个名曰“钻心战”的打法,分东南西北包围,主攻从东路突击,文子全带领一个排33人担任东路突击任务,去强攻相当于自己20倍的日伪军阵地,而且要通过300米的暴露地段,只有机智才能接近战人,只有下定视死如归的决心才有可能取胜,18岁的指挥员文子全,沉着坚定地向突击队的战士们动员说:“同志们,今天的战斗,没有增援部队,完全靠大家团结、协作,动作一致,互相掩护,互相依靠,人靠人,背靠背,要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我们要用‘两枪两弹’开路,冲进敌群,展开肉搏,要打到阵地上没有一个敌人为止”。

同志们听了他的动员,信心百倍,巧妙地通过开阔地段接近敌人阵地,只听文子全一声“打”,33颗手榴弹同时在敌群中爆炸,敌人血肉横飞,丧魂落魄,昏头转向,竟忘了放枪。

英雄们随着第二次手榴弹,第二道排子枪,冲入敌群,展开肉搏。敌人无法抵挡,鬼哭狼嚎,转头就跑,敌督战队端起机关枪就扫,互相残杀,溃不成军,与此同时,我南北西路也发起冲击,经过20分钟的白刃格斗,就把敌人拼下山去。胜利完成歼敌三分之二,解救和掩护了地委机关和群众安全脱险。然而文子全及其33位战友却壮烈地献出了宝贵生命。根据文子全的战斗功绩,雁北分区党委追认他为“特级战斗英雄”。

来源:渝鲜生大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