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要聊的这个设备,从形态上就比较“前卫”了,但它并不是新品,而是Astell&Kern在2023年发布的CA1000T。这是一台不太寻常的解码耳放一体机,我愿称之为究极叠BUFF。首先,它既有传统HiFi播放器的界面,但用起来又有着更丰富的操作手感。并且,它
今天要聊的这个设备,从形态上就比较“前卫”了,但它并不是新品,而是Astell&Kern在2023年发布的CA1000T。这是一台不太寻常的解码耳放一体机,我愿称之为究极叠BUFF。首先,它既有传统HiFi播放器的界面,但用起来又有着更丰富的操作手感。并且,它有着桌面解码耳放同样的功能和可接驳性,翻转屏和机身工艺等设计,又让它看起来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桌面一体机都更有艺术范儿。这还没完,“T”代表着它拥有电子管模式,又能满足一大批胆机爱好者。那这样的一台机器最开始卖的确实不便宜,我记得发售价好像是16888,但现在...基本上就是折半了,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分享下的。
CA1000T在我手里得有一年的使用时间了,过往我都是搭配着出个镜,当作“前端背景板”那属实太权威,哪个角度拍都好看。它摆在桌子上很优雅,尤其是当你把屏幕抬上来的那一刻,且后方有Astell&Kern漂亮的LOGO灯,可以用来提示歌曲信息和放大器模式。
机身这个音量大旋钮是灵魂,内衬镶了个金圈显得很高级,然后旋转手感是那种柔性细腻的。Astell&Kern为什么把音量旋钮设计的这么大?我想可能是CA1000T它本身就支持4个级别的增益,从Low到Super可以更灵活的搭配高灵敏的耳塞以及头戴大耳(高达15Vrms输出),音量层级为150级,所以这么设计还是更方便操作。
在输入和输出模式上,它并不亚于那些比它体积大的桌面一体机,首先正面的6.35、3.5,4.4、2.5平衡都配齐了,同时背面的Mini XLR和RCA也可以作为输出,可以很好的把CA1000T利用起来当作一个操作界面或前级来用,当然也可以接有源音箱充当一个优雅的操作台。此外背面的4.4mm输入口、光纤和同轴输入口也可以连接你平常用习惯的音源器材,例如CD机+CA1000T就是一个好玩的方案。当然,对于PC党来说它当然也支持USB DAC,除了用自带的系统听音操作以外,还可以通过蓝牙和双频WiFi来灵活使用各种流媒体资源。
毕竟是两年前的产品,系统可能就有点跟不上目前节奏了,倒不是说卡,而是它这个定制安卓系统的“开放性”和UI动画不是很先进对吧。当然对于流媒体用户来说,它也是可以通过“服务”选项里面的下载区来安装各种主流的流媒体软件,例如AppleMusic、QQ音乐都是有的。对于本地播放器的用户来说就不用提了,原生操作界面还是很精致的,操作也足够顺畅。此外,咱们通过屏幕下方的5颗实体按钮,也可以精准快速的操作,尤其是最具“特色”的AMP键,可以快速的打开放大器模式界面,来切换OP模式和TUBE模式,以及HYBRID AMP混合模式,其实晶体管、电子管、混合模式这个切换概念没有几个厂商能做“好”,CA1000T算是在这三种模式中能保证声音清晰度和质感,同时能谨慎表达出每个模式的“特色”的,你切换各种模式的时候,变化或许没有你想象中的那样大,至少不是调调EQ就能变化听感的,它的原理是从电路工作上产生的,而在每个音频电路的调音上,我认为Astell&Kern还是不想丢失太多的家族特色。
CA1000T还有个改进过的“大推力、低噪声”的技术方案,那就是TERATON ALPHA,它是经过SP2000T的混合模式设计和CA1000的噪声去除这两个技术加以进化,所以现在的CA1000T在接高灵敏度耳塞时,你即使开启Super保持正常聆听的音量级,也不会有什么“过推”、“听感发僵”的情况。相反的,你接一些头戴大耳,在加大音量的时候也很难出现“声音大了,质感降级”的状态,这个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该实质问题,毕竟这是多数桌面一体机的硬伤...
在核心音频硬件方面,它的DAC是两颗ESS的旗舰ES9039MPRO,最高支持到PCM 32bit/768kHz及DSD512的解码,支持MQA 16X展开。而在电子管方面,用的是双KORG Nutube电子管,为了降低电子管震动带来的噪音,CA1000T的电子管两侧都固定了柔性的硅胶盖,也采用了磁力放大器漂浮在空中的结构,这一套机械设计大幅度的降低了电子管产生碰撞带来的噪音。
关于声音,CA1000T最早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细腻”,这种“细腻”在Astell&Kern所有产品中是独一档存在的,我简单梳理了下Astell&Kern所有产品中;我听过并觉得足够细腻的型号。先说SA700这台小播放器吧,它也是挺细腻的一个声音,但它的细腻更多的是靠凝聚声线和密度,有一点点“挤压感”来获得的,偏精细。而CA1000T更多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线条密度都挺舒适的细腻感,精致且润朗一些。后面让我印象深的还有SE300,这台播放器其实有点偏流行走向了,但它的厚密感做的很好,一种蓬松的细致美,对比CA1000T的话,我认为CA1000T在厚度和低频下潜上会比SE300更清口一些,但开启TUBE模式之后的话又会瞬间弥补这两点。CA1000T听起来是有些“温柔”的,它并不会像Astell&Kern早期产品那样特别强调一种瞬态和凝聚结晶的美感,这其实就像是SP3000对比SP3000T的变化,SP3000精致、响应快,而SP3000T则是略添加了一些油润的韵味儿,整体响应也是会松弛一些,所以CA1000T它似乎也是强调了这种状态。
不管是什么音频产品,总要结合价位来谈自身实力,而CA1000T尽管价格已经降到了9K不到,但这个价位你要是抛开各种外在形态,那还是有很多可以选的硬派选手。比如更大只的EM7、更机械风的R9、以及“古老”的QA390 MOD、更“新”的element i2,在这里我难免会想到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如果我不看CA1000T的这些外在价值,它还值得我入手吗?我想了想,如果从声音的“极限动态”而言,我可能不会选它,因为CA1000T的弱项就是它的动态打的不够开,它并不是一种极具张力、浮夸、能一下子把人抓进胃口的机器,即使打开Super增益和TUBE模式,也不会有两端能量特别爆棚的听感。它的核心声音价值,我认为还是Astell&Kern多年以来积累的调音审美,其实Astell&Kern的绝大多数播放器,都会有着比同价位更具优雅感的声音基调,并且不管是什么风格的声音,最基础的“声底纯净”就是很多国产厂商很难超越的地方。
而CA1000T并没有因为它加入电子管而导致声底的纯净度有明显损耗,它甚至比我听到的SP3000T还要漆黑干净。如果你不是很追求两端特别爆棚的能量感,那么我非常建议有机会试听一下,它的结像散发方式是一种“察觉不到调音修饰”的状态延展出去,这包含任何一个频段和细节。
举个搭配例子,比如说搭配自家和极致联名的头戴耳机VIRTUOSO,其实VIRTUOSO这个头戴不算好推,而且它本身的声音是有一点点监听属性的,染色不是很多,我尝试搭配其他前端,有的是动态张力出来了,但声音没CA1000T细腻舒服,有的是线条刚性特别足但又不是很耐听。在CA1000T身上的声音,首先缺点就是它的低频爆发感可能不是那么凶,但剩下的基本都是优点了。比如高频器乐,高频器乐是很有光泽感的,但是它并不会让你感觉到“这玩意儿很亮”的既视感,上面我说察觉不到修饰的结像延展,大概就是它听器乐呢足够漂亮和清晰,音头和音尾完整,但没有刻意感。在人声这块则是有适当的存在感,略微突出口型和密度,但它的厚度比Astell&Kern早期产品要厚实一些,也就更好的分散了一些齿音,同时人声有一些相对顺滑和润朗的染色,给VIRTUOSO这个头戴很好的弥补了情感表达。
其实搭配大多数耳塞的话,低频就不存在什么“张力缺失”的情况了,你开个中等增益就完全能推开一些平板、多单元静电耳塞了,并且如果你想让多单元耳机的“三频融合感”更顺一些,那这个时候打开TUBE模式那是相当好用。比如我搭配唐族大圣这条塞子,声音的绵密感会强化许多,动态也出来了,人声还比以前更动听润泽了,我觉得光是凭借这点,便携党的耳塞用户完全可以冲它。如果是搭配RSV II这种本身就松弛些的耳塞,那么用晶体管模式就好了,这两个模式对结像凝聚度的变化还是挺大的,另外晶体管模式下的分离度和中高频细节会更强一些。
毫无疑问的是,CA1000T是一台“环环相扣”的高端一体机,它称得上真正意义的高端,在有限的体积内编织出了艺术般的设计和工艺、丰富的接驳性、多样的玩法、以及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细腻调音”,单凭哪一样我认为都是值得冲的。你只需要考虑自己想要的是更极限的性能,还是各方面用起来都更浑然一体?
来源:小雨科技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