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社会“科班出身”的名头具有极高的含金量,但偏偏有一群“野路子”大神,用实打实的演技杀出了一条血路。
文|荔枝冰冻
编辑|黄毅来了
现在社会“科班出身”的名头具有极高的含金量,但偏偏有一群“野路子”大神,用实打实的演技杀出了一条血路。
他们的天崩开局你敢想?有的是方向盘后的老司机,有的是火花带闪电的电焊工。
没有受过正统训练,却成了观众心里的“演技教科书”。
今天咱们就来盘一盘,这些让科班都服气的“逆袭玩家”都有谁。
他是《沉默的荣耀》中在亲情与信仰间挣扎的地下工作者;
他是《神话》里霸气的项羽;
是《扫黑风暴》中那个怯懦的董耀。
或许大多数人看到他的演技,都觉得是从中戏上戏这样的表演殿堂里走出来的。
没错,这位“叔圈天菜”确实是中戏毕业,但其实是个“非典型中戏人”。
从小学画画的他对光影、造型、构图有着极高的天赋。
在舞台背后布景的他却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竟然能站在聚光灯下。
那时候表演系的同学总是缺“路人甲”,看谭凯形象不错,就盯上他了。
谭凯对美学有着本能反应,干脆就当帮忙好了,一次次被拉着去串戏。
就这么一来二去,他竟然解锁了新技能——他发现自己居然迷上了自己用表演来塑造的活生生的人物,这可比摆弄那些舞台道具有意思多了。
这也为后面转型做演员奠定了基础。
毕业后先是在国企工作了几年,那时候有房有车已经领先很多人了。
但一次当车夫的经历,被《苦菜花》导演看中,迎来了他的第一个角色——民族英雄于德海。
后面就愈发不可收拾了。
当年爆火的历史穿越爱情剧《神话》中谭凯饰演的西楚霸王惊艳四座。
到现在,谭凯版的项羽几乎成了“标准答案”,地位无可撼动。
之后参演的多部电视剧堪称“剧抛脸”。
亿万富翁、商业精英、民兵小将,无论是主角配角,谭凯都完美地诠释了人物形象。
他的演技不仅征服了观众,更获得了专业的认可。
2012年拿下百合奖优秀男演员,更有业内大V评价“有艺术家的气质,能把硬汉的刚毅和文人的儒雅完美融合在一起”。
如今年过50的谭凯依然活跃在荧幕上。
他自己也曾在采访中说到:“面对角色时,我就是一张白纸,每个角色对我都是一个挑战,正是因为这些挑战,才让演员这个职业变得有意思。”
如果说谭凯转型做演员是“兴趣使然”,那杨清文的演艺路堪称“神来之笔”。
这位在《亮剑》中把凶残的黑岛森田演活的演员,入行前竟是一位货车司机,连一句正经台词也没说过。
正是因为自己学过一些日语,形象也比较符合角色,就被导演拉来出演。
没想到这个“大佐”角色算是跟上他了。
许多导演看到了他在《亮剑》中的表现,都要喊他来自己剧里饰演日本军官的角色。
就这么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地,杨清文就成了“大佐专业户”。
要说他也是实力派,好多不知道的还真以为他是日本人,要不怎么那么像,日语说的还这么流利。
就因为出演的大佐太深入人心了,也导致自己的车窗被砸了好几次。
就连自己女儿相亲,对方也介意父亲是“日本人”形象而拒绝。
但杨清文从没想过被角色定型。
农民、老猎人、年代戏里的县长,对人物的理解与诠释,这下观众可看不出是“鬼子”了吧。
如今64岁的杨清文还是以“大佐”的形象活跃在短视频平台。
他也从未流露厌倦:“不管演什么,把角色演活了才是真本事,和角色类型没关系”
也正是这份对表演的敬畏之心,让他从货车司机一路走到了“实力派演员”的行列。
看过《重案六组》的都知道,王挺饰演的警察角色深入人心。
那眼神、那动作,连掏手铐的动作都透着一股“专业范儿”。
您还别说,这真不是演出来的,这是他的“老本行”。
入行前,王挺是一名真正的刑警,还曾因逮捕罪犯,荣立个人三等功。
演起警察来简直是“降维打击”。
年轻时的王挺就是位实力派选手,在75公斤级的拳击和散打比赛中都拿过冠军。
这份成绩成了她的“敲门砖”,先是以体育特招生的身份进入侦查系学习,随后更是进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深造。
这份硬核履历,为他日后塑造警察形象打下了坚实基础。
但是在一次行动中,同时牺牲两位战友对他的影响非常大。
家人也慢慢地不让他在公安系统继续待着。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体会到了演戏的乐趣。
从那开始,生活中的人民警察在电视上被更多人看到。
王挺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剧中把警察这一角色演得特别贴合实际。
观众都说,看他掏枪姿势就像是在看纪录片。
当面对是否厌倦了警察这一角色时,王挺回答道:“能够把一种人生活得透彻,比演绎一百个空洞的角色有意义得多。”
王景春的“非科班”影帝算是实至名归。
这位手握柏林、东京国际电影节影帝的狠人,早年竟然是一位电焊工,凭借对电焊的兴趣,不到20岁就拿下五级焊工证书,技术水平差点直接留校任教。
但王景春心里一直有个演员梦。
毕业后被分配到百货公司工作,还在商场里买过童鞋。
这时候的他意识到不对劲,我怎么就在这里围着柜台转呢?
这时恰逢导演朗辰在这里取景拍摄,演员怎么也达不到导演的要求,王景春心里那团火瞬间被点燃,自告奋勇想要试一下。
结果这个手持焊工证在柜台买童鞋的男人,在表演上有着极高的天赋。
朗辰慧眼识珠,立即建议他报考上海戏剧学院。
虽然年龄超标让他在常规录取中卡了壳,但命运终究眷顾了有准备的人。
上海戏剧学院以特招的形式,将王景春留下了,与陆毅成了同班同学。
陆毅拿下影帝时,王景春还在剧组里当小配角。
但王景春的努力不可否认,一次临时换主角让他一战成名。
《警察日记》获东京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和咏梅合作的《地久天长》摘柏林电影节最佳男演员。
每个奖杯都是他扎实演技的最好证明。
王景春也曾在颁奖典礼上说到:“演员是沾了角色的光,才得到了这个荣誉。观众是因为喜欢角色才会去喜欢演员。”
《锦衣之下》中性情狠辣的陆绎,《周生如故》里隐忍深情的周生辰。
任嘉伦成了“古装男神”的代名词,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古装顶流”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乒乓球运动员拿世界冠军。
你们更想不到,任嘉伦和陈梦竟然是同门师兄妹!
任嘉伦6岁就开始了专业的训练,很快就入选省队。
但长年高强度训练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16岁时因伤病被迫退役。
退役后的任嘉伦也专心攻读学业,毕业后还在青岛流亭机场工作过一段时间。
业余时间他开启了“唱跳模式”。
不停地参加比赛,还收获了“韩国练习生”的经历。
从韩国回来后直接上演男一,这样的职业开局,在新人里堪称“开挂”级。
进入娱乐圈之后,质疑的声音也有很多,“缺乏专业训练”“唱跳实力不行,只能靠外形。”
期间,在几部作品中饰演小配角,也被批“撑不起角色”“表情僵硬,情绪单一”。
尝试以歌手身份发布单曲,上音乐综艺,但因当时内娱对“多栖艺人”普遍认可度不高,还遭乐评人指其“定位模糊”。
但努力终会被看见。
和导演探讨角色,不论遇到哪种角色都能挑选出符合角色特质的演法。
以“眼技”来塑造角色灵魂,坚持用原声出演,被观众称赞“进步好大”。
可能正是因为他对乒乓球的坚持带到了演戏上,我们这才能看到任嘉伦在大荧幕上大放光彩。
就像他自己说的:“把每一场戏都当做重头戏来对待。”
他们的故事简直是一针强心剂。
它告诉我们:不论你现在是哪个行业,不管是前台销售,还是泥瓦匠,你的“人生剧本”才刚翻开,别轻易认输,说不定你的“高光戏份”就在下一场!
你还知道哪些“半路出家”演员,评论区一起来聊聊吧~
部分资料参考:
新京报网|王景春买过童鞋,做过北漂,拿过最佳男演员
能量中国官方|能量偶像人物志:初心不变 向光而行——任嘉伦
1905电影网|《亮剑》中大反派在田野里除草,网友说:衣服干净,像表演?
来源:黄毅来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