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肺癌的分子分型中,EGFR突变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靶点。其中,19号外显子缺失(19del)和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常被称为“经典突变”,并已有成熟的靶向药物应用于临床。然而,在EGFR突变这个大家族中,还存在着一组占比约10%-15%的“非经典突变”,
作者:雨过天晴
在肺癌的分子分型中,EGFR突变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靶点。其中,19号外显子缺失(19del)和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常被称为“经典突变”,并已有成熟的靶向药物应用于临床。然而,在EGFR突变这个大家族中,还存在着一组占比约10%-15%的“非经典突变”,如G719X、S768I、L861Q及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等。
非经典突变位点繁多、结构各异,具有极强的异质性,这也导致其对不同靶向药物的敏感性差别较大。这种高度的复杂性,使得EGFR非经典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路径更为曲折,也让患者及家庭在治疗选择上倍感困惑。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EGFR非经典突变NSCLC患者的治疗选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化疗。靶向药物领域持续突破,针对部分EGFR非经典突变亚型的特异性靶向药物陆续进入临床;免疫联合化疗也展现出一定的疗效,成为治疗体系中的重要补充;而ADC药物的崛起更是为治疗注入了新的活力,为部分陷入治疗困境的患者提供了新希望。然而,治疗选择的丰富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突变亚型、身体状况、疾病进展阶段等因素,制定出最优的“排兵布阵”方案,实现疗效最大化且副作用最小化,一直是患者及家属最为关注的焦点。
除了治疗方案选择的难题,EGFR非经典突变的耐药问题也同样棘手。由于非经典突变本身的异质性,其耐药机制也更为复杂,不仅包含了与经典突变类似的T790M二次突变,还存在更多特殊的耐药突变类型,如C797S、L792X等,同时还可能伴随MET扩增、HER2扩增等旁路激活机制。一旦发生耐药,患者便陷入了后线治疗的困境。如何通过基因检测精准探明耐药根源?耐药后还有哪些可选择方案?这一系列的难题,也是摆在每位患者面前的现实拷问,迫切需要权威的科普指引。
为此,与癌共舞论坛联合京东健康特别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海燕教授开展主题为“EGFR非经典突变NSCLC治疗进展与耐药后处理”科普讲座。徐海燕教授将结合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与国际前沿的学术动态,深入解读EGFR非经典突变NSCLC的治疗进展,详解不同治疗方案的适用场景,同时针对耐药后的处理策略进行全面讲解。同时,您还可以通过在线留言与专家现场互动答疑,有机会获得徐海燕教授的专业建议。
10月13日19:00,扫码进入直播间,让我们相约线上,聆听权威科普,为生命赢得更多可能与希望!
主讲嘉宾介绍
徐海燕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中国医药教育学会肺部肿瘤专业委员会 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分子肿瘤与免疫治疗专委会 委员中国老年肿瘤学会肿瘤与微生物专业 委员中国老年学会感染管理与质量控制学会 委员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转化分会 副主任委员北京整合医学会胸部肿瘤精准诊疗分会 副会长北京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委员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肿瘤微环境分委会 员北京肿瘤学会重症专业委员会 委员北京市科委专家库专家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BMC medicine,Lung cancer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并有多篇Poster被WCLC、ESMO录用,参与国自然一项,主持多项院校级课题及临床研究。来源:与癌共舞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