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2025年度出版融合发展工程重点项目”名单发布,40个内容优质、技术领先、模式新颖的重点项目入选。为加强以重点项目为带动,推动出版融合发展进一步提质增效,10月10日,首场“2025年度出版融合发展工程重点项目系列推广交流活动”在中国出版集团召开。11
近日,“2025年度出版融合发展工程重点项目”名单发布,40个内容优质、技术领先、模式新颖的重点项目入选。为加强以重点项目为带动,推动出版融合发展进一步提质增效,10月10日,首场“2025年度出版融合发展工程重点项目系列推广交流活动”在中国出版集团召开。11个出版融合发展工程重点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并作经验分享。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臧永清致辞。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综合部总经理林长森、华闻传媒产业创新研究院院长冯玉明对现场交流项目进行点评。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执行董事(社长)、党委书记、总编辑宋强主持活动。中国出版集团所属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人、融合发展部门负责人,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有关部门负责人,出版学科共建高校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印刷学院、河南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高校师生,共计200余人参加会议。
臧永清在致辞中表示,出版融合发展工程重点项目系列推广交流活动,为出版融合发展工作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入选的优秀项目共同分享探索中的成功经验与智慧结晶,剖析前行路上的痛点与难点,共同谋划下一阶段融合向纵深发展的路径和策略。这既是一场成果的“检阅式”,也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会”,更是一个迈向未来的“新起点”。
臧永清
交流活动围绕弘扬中华文化类项目、赋能千行百业创新发展类项目、探索应用人工智能类项目、服务教育现代化类项目四大板块展开。
陕西三秦出版社数字出版部主任张军亮分享了如何依托“5G丝路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实现“一日游遍万里丝路的豪迈”。山东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总编辑姜天赟讲述了“历代诗咏齐鲁总汇数据库”围绕齐鲁图书做专做精的点滴细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中读”内容总监俞力莎介绍了“三联·文明寻踪”融媒体出版项目如何搭建起“知识供给-场景体验-文化消费”知识服务新体系。
张军亮
姜天赟
俞力莎
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副总编辑黄丽娟阐述了“法信平台”如何在长期发展中迭代升级,并通过探索法律知识服务推动法治进程数字化和智能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助理兼数字出版分社社长胡涛讲解了“国别区域与全球治理数据平台”的数据可视化、知识图谱等技术功能,强调了内容实时更新并聚焦国际热点议题的价值所在。
黄丽娟
胡涛
中信出版集团信息数据中心副总经理罗庚分析了“夸父AI平台”如何覆盖出版全业务流程,并实现数据和AI双轮驱动下的流程重构与效能革命。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古籍实验室主任苏瑞欣就“古籍智能整理平台”如何以创新破局,让古籍以更富活力形态触达更多人群作分享。中译文娱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鑫凯介绍了“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国际传播平台”依托自研大模型算法,集成多维力量,并形成传播合力的路径。
罗庚
苏瑞欣
清华大学出版社外语分社数字编辑、外语平台负责人杨文娟展示了“AI+教学评测融合出版一体化服务平台——清华社英语在线”通过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构建起完整外语教学闭环体系。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主任朱翊分享了“‘词达人’英语词汇智慧学习平台”作为专注外语词汇深度学习的专业化数字教育平台,如何科学规划学习流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主任贾大林提出在国际中文教育数智化、应用化发展需求猛增的背景下,“智慧梧桐国际中文教育智慧教学平台”需以多元化模式创新实现多场景价值赋能。
杨文娟
朱翊
贾大林
当前,对于出版机构来说,出版融合不是选修项,而是必答题。专家点评环节,林长森强调了支持包括出版业在内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冯玉明认为,出版业的融合项目正在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呈现出更加从容的成长姿态。
林长森
冯玉明
交流活动上,多位与会领导、出版机构融合业务负责人就目标市场、数据标准,以及如何解决用户痛点、保持内容新鲜度等话题展开了交流和讨论。
校 对:马 葵
编 辑:陈 麟
复 审:张维特
终 审:宋 强
●
●
●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