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苏暻与武威松涛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1 16:25 1

摘要:苏暻(生卒年不详),字元晖,号雪峰,雍正七年(1729年)己酉科举人,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三甲274名进士,曾任山西省太原府文水县知县。

进士苏暻与武威松涛寺

武威进士馆 赵大泰

清代武威县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考中文进士者就有41人。在雍正年间,考中文进士者唯有苏暻一人,他也是武威历史上唯一的苏姓进士。

苏暻(生卒年不详),字元晖,号雪峰,雍正七年(1729年)己酉科举人,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三甲274名进士,曾任山西省太原府文水县知县。

一、史料记载

《皇清陕西历科进士录》中记载:“苏暻(又作苏璟),字元晖,号雪峰,陕西凉州府武威县人。己酉(1729年)乡试第二十二名,会试第一百五十八名。山西文水知县。”《甘肃新通志》中记载:“苏暻,山东汶上县知县。”

二、潘挹奎《苏雪峰先生传》解读

在同乡进士潘挹奎所著的《武威耆旧传》中有《苏雪峰先生传》。根据这篇传记,苏暻是武威北乡人。到底是北乡何地,传记中没有说明,据乡老讲述为金羊镇三盘磨村人。1730年,苏暻考中进士,被委派为山西文水县知县。但因为不习惯于官场事务与习气,不久便辞官回家,在家乡收徒讲学,被尊称为“雪峰先生”。

苏暻以文章名世,和孙俌(fu)齐名。苏暻的文章“不尚藻饰,读之甚黯然者,而于圣贤立言之旨,不一粟隔”,在乾隆年间,武威文坛推崇孙俌,而在雍正年间则推崇苏暻。

苏暻性格耿直,直露胸怀,而且身材魁梧,饭量、酒量巨大,虽然高中进士,但完全一个“赳赳武夫”的形象。乡人因而有俗语:“苏公不文,李公不武”。这个“李公”,名叫李万仓,官郧阳总兵,虽是一名武将,但平生喜读《论语》,精熟历史,善于谈诗,是一名“儒将”。

乡人每逢伏腊有大的宴会,必会推举苏暻、李万仓为祭酒,李公“援古证今,吐属渊雅”,而苏公则“举觞微笑,言论不出桑麻晴雨”,似乎学识还不如作为武将的李公。两个人都是德高望重的耆老,受到乡人敬重。

苏暻的后辈中,其侄子苏因植,乾隆九年(1744年)甲子科举人,精通文章,但三试礼闱不第,无奈只能放弃,乡人说起来都觉得可惜。

苏暻善于书法,尤其工于楷书,潘挹奎评论说“雪峰先生工作楷书,腴润而有骨,观其字可想见其人。”今凉州大云寺古钟楼上有“声震蒲牢”匾额,为苏暻题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

张玿美总修的《五凉全志》中《武威县志》由曾钧和苏暻担任纂修。曾钧,字万楼,湖广湘潭县人。

三、《城隍庙甬道学产执照碑记》解读

苏暻曾为武威《城隍庙甬道学产执照碑记》撰文,碑文落款为:“乾隆十五年(1750)岁次庚辰四月吉日,赐进士出身、原任山西文水县知县加一级苏暻撰”。乾隆年间,时任武威县令欧阳永䄎倡导在城隍庙甬道处修建了商铺房屋若干,充作学产,收入用于资助士子参加乡试、会试等科举考试,为记录功德,明确权益,立碑为证。碑阴还记录了四份官府执照:乾隆七年(1742年)九月凉庄道宪杨批给印照;凉州府正堂梁披给印照;武威县正堂欧阳批给印照;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九月武威县正堂永给发印照。

四、苏暻诗歌《凉州怀古》

在《五凉全志·武威县志·文艺志》中收入了苏暻所作的诗歌《凉州怀古》,其诗如下:

汉家曾此播恩覃,羌虏新降压境南。

方物输将堪自效,吏人侵夺竞谁甘。

剑芒尚带春余雪,兵气初回霁后岚。

校尉威防循旧制,一营须得一牛邯。

诗歌中提到的“牛邯”,是东汉光武帝建武九年(公元33年)的护羌校尉。

五、苏暻为武威松涛寺题写的匾额与对联

松涛寺位于武威市凉州区金羊镇松涛村六组,寺院始建年代不详,明代、清代都曾重修。现存古建筑大殿一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面宽3间,进深5间,殿内有牛鉴书“精微机要”和苏暻书“往来现在”两块匾额。

大殿内这两块清代匾额,弥足珍贵。但之前对其研究及宣传不够,所以宝珠蒙尘,鲜为人知。

一块是清代武威县进士,时任陕西布政使司布政使牛鉴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书写的“精微机要”。

另一块匾额的文字不是很确定,有的资料写“德成现在”,有的写“法成现在”,还有人说是“德本现在”“往来现在”。汇总起来,右起第一个字,有“德”“法”“往”三种说法,右起第二个字,有“成”“本”“来”三种说法。请教了多位书法家,最终确定是“往来现在”。

而且因为悬挂较高,颜色暗淡,字迹模糊的原因,上下款不好辨认。所以,这块匾额是何人何时所写,之前的资料没有说明。

经过笔者认真研究,匾额的上款为“癸亥瓜月中澣穀旦”,下款为“原任文水令苏暻敬书”。

这样就确定,这块匾额是清代武威县进士苏暻于癸亥年(乾隆八年1743年)书写的。根据苏暻的生活年代,确定匾额中的“癸亥”是乾隆八年(1743年)。瓜月是瓜果飘香的农历七月。

在匾额的两侧,还有一副龙门对联,也是苏暻所写,其中使用了大量异体字,一般难以辨认。经过反复研究,右侧为“俯视周天无所觉”,左侧为“总繇初地得圆通”。据蔡会成老师考证,《大佛顶首楞严经》中有“俯视周天无所觉,总从初地得圆通”之句,是文殊菩萨对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的赞颂。

据资料记载,松涛寺原为“观音堂”,后来清代陕西省状元王杰来到武威,在一众文人陪同下游玩,听到此处松涛阵阵,便建议改名“松涛寺”,并手书“松涛寺”三字,做成竖排匾额悬挂于山门,可惜该匾额已经遗失。

来源:雷台非遗博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