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 3 点服务器 CPU 飙到 100%:一名网络工程师的 7 小时排障实录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1 17:16 1

摘要:凌晨 2 点 57 分,手机屏幕突然亮起的瞬间,我猛地从床上坐起 —— 那是公司运维告警系统的紧急通知,红色图标像颗定时炸弹:“核心业务服务器 CPU 使用率持续 10 分钟 100%,负载值突破 50”。作为负责公司 300 + 台服务器运维的网络工程师,我

凌晨 2 点 57 分,手机屏幕突然亮起的瞬间,我猛地从床上坐起 —— 那是公司运维告警系统的紧急通知,红色图标像颗定时炸弹:“核心业务服务器 CPU 使用率持续 10 分钟 100%,负载值突破 50”。作为负责公司 300 + 台服务器运维的网络工程师,我太清楚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再拖延半小时,用户访问会全面卡顿,订单系统可能崩溃,甚至引发数据丢失。抓起笔记本电脑冲向书房的路上,我脑子里已经开始飞速过筛:是恶意攻击?代码漏洞?还是硬件故障?这篇文章,我会把这次惊心动魄的排障全过程拆解开来,从故障突发、逐层排查到彻底解决,再到后续的预防体系搭建,希望能给同样奋战在运维一线的同行们一些参考。

打开远程桌面的瞬间,屏幕上的 “CPU 使用率:100%” 红色提示像根刺扎进眼里。这台服务器是公司电商平台的核心应用节点,搭载的是 Intel Xeon Gold 6248 处理器,8 核 16 线程,平时负载稳定在 15%-20%,即便是大促期间也很少超过 60%。此时任务管理器里,“System” 进程占用率高达 45%,还有一个陌生的 “Java.exe” 进程占了 38%,剩下的 CPU 资源被数据库服务和各类系统进程瓜分殆尽。

我第一时间做了三件事:一是通过运维平台将该服务器的业务临时迁移到备用节点,避免影响用户;二是保存当前系统日志和进程快照,防止后续排查时关键数据丢失;三是关闭服务器上非必要的后台服务,比如日志备份、监控数据采集等,先腾出一点 CPU 资源用于排查操作。这一步很关键 —— 很多工程师遇到 CPU 满负荷时会慌不择路地重启服务器,虽然可能暂时解决问题,但会毁掉所有故障现场数据,导致后续无法定位根本原因,埋下更大隐患。

迁移业务花了 8 分钟,期间我不断刷新服务器监控面板,发现 CPU 使用率在关闭部分服务后降到了 85%,但 “System” 和那个陌生 “java.exe” 进程的占用率依然居高不下。这时候我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系统内核或应用程序层面,而非简单的资源不足。

排查 CPU 高占用问题,我一直遵循 “从表层到深层、从软件到硬件” 的原则,这次也不例外。首先从占用率最高的进程入手,再逐步深入到进程内部的线程、调用栈,最后定位到具体代码或配置问题。

第一步:定位异常进程的 “真实身份”

那个陌生的 “java.exe” 进程引起了我的怀疑 —— 公司电商平台的应用服务确实基于 Java 开发,但正常进程名称是 “app-server.exe”,而非直接的 “java.exe”。我通过命令行工具查询该进程的 PID(进程标识符)为 1286,然后用 “tasklist /fi "PID eq 1286"” 命令查看进程详情,发现它的启动路径是 “C:\ProgramData\Temp\java.exe”,这明显不是系统或应用程序的默认路径。

接着我用杀毒软件对该文件进行扫描,结果显示它是一个伪装成 Java 进程的挖矿程序 ——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 CPU 占用率会突然飙升。但问题又来了:这台服务器部署在公司内网,且只开放了 80、443 和 22 端口,挖矿程序是怎么进来的?我立刻检查服务器的登录日志,发现凌晨 1 点 23 分有一个来自外部 IP 的远程登录记录,使用的是一个已经离职员工的账号,且登录后执行了 “wget” 命令从某个境外服务器下载了文件。

第二步:追溯入侵路径,堵住 “漏洞缺口”

离职员工账号未及时注销?还是密码被破解了?我先检查了账号状态,发现这个账号在员工离职时已经被设置为 “禁用”,但日志显示登录时账号是 “启用” 状态。这说明有人修改了账号权限。接着我查看服务器的防火墙规则,发现 3389 端口(远程桌面端口)被意外开放了 —— 正常情况下,公司内网服务器的 3389 端口只允许内网 IP 访问,但日志显示 2 天前有一条防火墙规则被修改,允许所有 IP 访问 3389 端口。

顺着这个线索,我找到了 2 天前的运维操作记录:当时一名新入职的实习生在配置另一台服务器的防火墙时,误操作修改了这台核心服务器的规则,且没有经过审核流程。而那个离职员工的账号,是因为上个月系统升级时,权限同步出现漏洞,导致被禁用的账号又自动恢复了启用状态。这两个 “巧合” 叠加,让黑客有机可乘 —— 通过暴力破解离职员工的弱密码(该员工离职前使用的密码是 “123456”,未按要求定期修改),从 3389 端口登录服务器,植入了挖矿程序。

第三步:清理恶意程序,修复系统漏洞

找到原因后,清理工作反而相对简单。我先结束了 PID 为 1286 的挖矿进程,然后删除了 “C:\ProgramData\Temp\” 目录下的所有可疑文件,包括挖矿程序的配置文件和日志文件。接着用系统自带的 “sfc /scannow” 命令修复可能被篡改的系统文件,再通过 “msconfig” 工具检查启动项,确保没有残留的恶意程序开机自启。

之后,我立刻关闭了服务器的 3389 端口外部访问权限,恢复了防火墙的默认规则;将所有离职员工的账号彻底删除,而非仅设置为禁用;并对所有服务器的账号密码进行了强制更新,要求必须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且定期 90 天更换一次。这一步是 “亡羊补牢”—— 如果只清理恶意程序而不堵住入侵路径,用不了多久问题还会再次出现。

第四步:排查 “System” 进程高占用的隐藏原因

解决了挖矿程序的问题后,“System” 进程的占用率依然有 35%,这明显高于正常水平(一般不超过 10%)。我通过 “Process Explorer” 工具查看 “System” 进程下的线程详情,发现有一个线程(PID 为 129)的 CPU 占用率高达 30%,且该线程对应的模块是 “ntoskrnl.exe”—— 这是 Windows 系统内核的核心模块,通常与驱动程序或系统服务相关。

我先检查了服务器最近是否安装过新的驱动程序或软件,发现 3 天前刚更新过网卡驱动。于是我尝试回滚到之前的驱动版本,重启服务器后,“System” 进程的占用率降到了 8%,恢复正常。后来联系网卡厂商技术支持得知,那次驱动更新存在 bug,会导致系统内核在处理网络请求时出现死循环,从而占用大量 CPU 资源。这个细节也给了我一个教训:服务器的驱动和系统更新不能盲目追求 “最新”,必须先在测试环境验证稳定性后,再部署到生产环境。

早上 10 点,服务器 CPU 使用率稳定在 18%,业务全部恢复正常,这场持续 7 小时的排障终于结束。但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复盘总结 —— 如何避免以后再发生类似情况?

我梳理了以下 3 点核心措施,也分享给各位同行:

建立 “三层防护” 的服务器安全体系

第一层是 “访问控制防护”:严格限制服务器的远程登录权限,仅开放必要端口(如 22、80、443),且通过 VPN 或内网堡垒机进行访问;定期清理离职员工账号,对所有账号启用多因素认证(MFA),避免弱密码漏洞。第二层是 “进程监控防护”:部署运维监控工具(如 Zabbix、Nagios),对 CPU、内存、磁盘等关键指标设置阈值告警,同时对异常进程(如非默认路径的进程、陌生名称的进程)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立即触发告警。第三层是 “漏洞修复防护”:定期对服务器进行漏洞扫描(如使用 OpenVAS),及时修复系统和软件的安全漏洞;驱动和系统更新必须经过测试环境验证,制定回滚预案后再部署到生产环境。

优化 CPU 高占用的 “应急响应流程”

这次排障让我意识到,完善的应急响应流程能大大缩短故障处理时间。我后来重新修订了公司的《服务器 CPU 高占用应急处理手册》,明确了 “三步响应法”:第一步是 “止损”,立即将业务迁移到备用节点,关闭非必要服务,避免影响扩大;第二步是 “定位”,通过进程监控工具排查高占用进程,追溯进程来源和启动原因,定位根本问题;第三步是 “修复”,清理异常程序或修复漏洞后,验证服务器状态,确认业务恢复正常,最后记录故障日志和处理过程。手册中还附上了常用的排查命令和工具下载链接,确保任何运维人员遇到类似问题时,都能按流程快速处理。

加强运维团队的 “风险意识” 培训

很多故障的发生,其实源于人为操作失误 —— 比如这次的防火墙规则误修改、离职账号未及时删除。因此,我建议定期组织运维团队进行风险意识培训,重点强调 “变更审核” 和 “操作规范”:任何涉及服务器配置(如防火墙规则、账号权限、驱动更新)的变更,必须提交变更申请,经过技术负责人审核后才能执行;操作过程中要做好备份,制定回滚方案,避免 “一步错,满盘输”。同时,定期开展故障演练,模拟 CPU 高占用、服务器宕机等场景,让团队成员在实战中熟悉应急处理流程,提高应对能力。

从事网络工程师工作这些年,我经历过无数次服务器故障,但这次 CPU 飙到 100% 的经历,依然让我印象深刻。它让我明白,运维工作没有 “一劳永逸”,哪怕是一个看似微小的操作失误(如实习生误改防火墙规则),或是一个被忽略的漏洞(如离职账号未删除),都可能引发严重的故障。 作为运维人员,我们既要对技术有 “敬畏心”—— 清楚每一次配置变更可能带来的风险,不盲目操作;也要对工作有 “细心”—— 不放过任何一个异常指标,不遗漏任何一个排查细节。因为我们守护的,不仅是一台台冰冷的服务器,更是公司业务的稳定运行和用户的信任。

最后,如果你也遇到过类似的 CPU 高占用问题,或者有更好的排障方法,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 运维之路,我们并肩同行。

来源:wljslmz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