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秋种遇上罕见“秋淋”,杨凌农科专家来支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1 16:14 1

摘要:为有效应对强华西秋雨、全力保障秋收秋播工作有序推进,10月10日,记者专访了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组专家、陕西省小麦产业体系首席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睿研究员。结合近年来应对华西秋雨灾害的生产实践与经验,张睿从区域特点、关键措施两方面给出指导建议,助力农户降低灾

9月2日以来

陕西遭遇显著偏强华西秋雨

华西秋雨偏早偏长,降雨量偏大

导致土壤过湿

部分田块积水

严重影响玉米收获晾晒

及小麦适时播种

为有效应对强华西秋雨、全力保障秋收秋播工作有序推进,10月10日,记者专访了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组专家、陕西省小麦产业体系首席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睿研究员。结合近年来应对华西秋雨灾害的生产实践与经验,张睿从区域特点、关键措施两方面给出指导建议,助力农户降低灾害影响、种好小麦。

为最大程度减少强华西秋雨

对农业生产的冲击

张睿强调

需坚持“分类科学施策”原则

并给出五项具体应对策略

↓↓↓

排水降渍,为抢收筑牢基础

持续秋雨导致部分地块出现明水或渍水,当前首要任务就是排水降渍。尤其针对关中灌区沿河流沿岸地势偏低的地块,需尽快清理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为后续适墒抢收玉米创造条件,避免因积水滞留延误农时,影响后续小麦播种进度。

分类抢收腾地,加快秋播节奏

对于田间无明水的地块,只要农机具或人力能够进地作业,就应及时动员各类资源,根据地块实际情况(如作物成熟度、土壤湿度)分类开展玉米抢收工作,尽快完成腾地,为小麦播种争取宝贵时间,最大程度避免错过小麦适播期。

深松深翻,加速土壤分墒

待农机具进地时,要根据耕地条件和机具类型选择合适的作业方式。普通农户的地块可采用深松作业,而规模经营主体或种植大户使用大型机具收获的地块,建议优先选择深翻作业——通过深松或深翻打破土壤犁底层,能加快耕层土壤水分下渗,促进土壤散墒。

今年春夏季节连续大旱,导致土壤底墒消耗较多,当前虽然耕层土壤水分饱和,但犁底层以下含水量并不高,深松深翻能加快耕层过饱和水分入渗和分墒,快速改善耕层土壤过湿状况及墒情,为小麦适期播种打下基础。

按需定播期播量,科学调整

不要盲目卡定固定播期,而是要依据土壤墒情灵活确定小麦播种时间。播量则需结合土壤墒情、播期、种子千粒重、发芽率等特性综合调整:若播期推迟,可适当增加播量以确保田间基本苗数量,但需避免播量过高或过低影响出苗质量,始终以实现“全苗匀苗壮苗”为核心目标。

适墒浅播,严控播种深度

土壤过湿或播种偏晚时,深播容易导致种子萌发慢、出苗弱。最好将小麦播种深度控制在2.5到3.5厘米,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地表适宜温度促进种子萌发,又能减少土壤过湿对出苗的不利影响,保障小麦出苗整齐、长势健壮。

面对华西秋雨天气

张睿提醒大家

要坚持“分类施策、适墒应变、

科学播种、夯实基础”的原则

狠抓播种质量

为小麦生长及来年夏粮丰收

筑牢根基

来源:杨凌发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