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胃炎到胃癌,仅有4步!提醒:身体常出现3个症状,建议尽快就医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0 00:15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740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李阿姨今年62岁,原本是个爱吃辣、喝茶不离手的人。几年前开始胃部时不时发酸发胀,她没太当回事,吃点胃药就缓解。可最近几个月,饭量明显变小,人也瘦了一圈,去医院一查,竟然是早期胃癌。“怎么突然就癌症了?”她一脸懵。

医生叹了口气:“其实,它并不是突然发生的,很多胃癌患者,都是从慢性胃炎开始,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很多人对胃病掉以轻心,总以为“忍忍就过去了”,但胃癌不是一夜之间长成的,它有清晰的“演变路径”。了解这个过程,是我们预防胃癌最关键的一步。

很多人一听“癌”,就以为那是遥不可及的疾病。但事实上,胃癌往往有迹可循。根据2022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中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40万,全球占比超过40%,其中大部分患者都有消化道疾病病史

医生指出,胃癌的形成通常经历4个阶段:

慢性浅表性胃炎
最常见的胃病,表现为胃胀、反酸、食欲差。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黏膜逐渐变薄,胃液分泌减少,营养吸收受阻。此阶段胃黏膜已经有不可逆性损伤肠化生/不典型增生
正常胃黏膜被肠道样细胞取代,是癌前病变的关键阶段。数据显示,肠化生患者发展为胃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的6倍以上。胃癌
一旦进入这一步,治疗难度大增,尤其是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不足30%。

也就是说,从最初的胃炎到癌变,其实是一个逐步“升级”的过程,每一步都可能是“拯救”的机会,但太多人在前面几步选择忽视。

不是所有胃病都会癌变,但有些症状一旦出现,就必须高度警惕。

1. 食欲明显下降、体重莫名减少

如果你最近没有改变饮食习惯,却明显吃得少、人变瘦,尤其是半年内体重下降超过5公斤,要当心。这种“消瘦感”往往暗示着胃部功能严重退化,甚至可能是胃癌早期表现。

2. 上腹持续不适,吃完饭更明显

很多人把饭后胃胀、反酸、隐痛当成“小毛病”,但如果这种不适持续超过3个月,尤其是固定在上腹中间位置,吃饭后加重,就要提高警惕。有研究指出,70%以上的胃癌患者早期都有类似表现

3. 大便发黑、呕吐咖啡色液体

这是最危险的信号之一,提示可能有胃部出血。胃癌或严重胃溃疡患者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出血混入胃液后,会呈现“咖啡渣样”。如果出现类似症状,应立即就医!

很多人不知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才是胃癌的“幕后推手”。这是一种寄生在胃黏膜的螺旋状细菌,在我国的感染率高达50%以上。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它列为I类致癌物,也就是说,它与胃癌的关系几乎等同于吸烟与肺癌。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细菌会慢慢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慢性炎症,进一步发展为萎缩性胃炎肠化生胃癌。好消息是:幽门螺杆菌是可以根除的。只要在医生指导下完成“标准四联疗法”,根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

尤其是以下几类人群,建议每年一次胃镜检查:

年龄超过40岁,尤其是男性

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

有胃癌家族史

长期吸烟、饮酒、饮食重口味

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病史

别等到出现严重症状才去查,那时往往已经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很多人一说胃不好,就开始喝稀饭、吃软饭,甚至天天喝红糖姜茶。但医生提醒:这些做法可能适得其反,尤其是长期喝粥,会让胃液分泌减少,反而影响消化。

真正的“养胃”,要从这3件事做起:

规律饮食:每天定时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戒烟限酒:烟酒都是胃癌的高危因素。

根除幽门螺杆菌:检查+治疗才是根本。

胃癌不是“突然”的,而是“积攒”出来的。别再把胃痛当小事,别再用“抗一抗”来对待身体的求救信号。从胃炎到胃癌,真的只差4步。而你现在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决定你是否终止这场悲剧。

参考资料:

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癌症统计年报202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意见(最新版)》.

健康时报. 《胃癌的“前世今生”:从胃炎到癌变的全过程》.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纵论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