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班的刘芊蒴同学以 225cm的成绩在女生中脱颖而出,她分享道,想要跳出好成绩,得掌握点“黄金角度”和“钟摆秘诀”!
SPORTS
Hey,LZUers
体测马上又要到来了!
今天咱们就来一次体测大揭秘
过!过!过!
从立定跳远到长跑
全方位解锁高分新姿势
让你轻松应对体测
成为操场上的“全能王”!
立定跳远:跳出你的极限!
立定跳远,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班的刘芊蒴同学以 225cm的成绩在女生中脱颖而出,她分享道,想要跳出好成绩,得掌握点“黄金角度”和“钟摆秘诀”!
起跳角有讲究:20度左右的起跳角,让你的腾空阶段更加完美。记住,起跳时双臂要像钟摆一样摆动,后摆超45度,再迅猛前摆过耳朵,力量达到巅峰!
落地要稳:落地时,收腹举腿,用“坐沙”动作平稳落地,避免“啪”的一声,震得自己脚疼。核心爆发力:平时多做核心稳定性和腿部爆发力的训练,一步步,跳出你的新高度!
为了提升成绩,刘芊蒴付出了很多努力。“我不仅依靠学校体育课的练习,自己私下还会针对核心稳定性和腿部爆发力进行训练。”
她还提到了一个独特的训练方法——“迈楼梯”,“小时候和小伙伴比谁跨的楼梯多,后来就把这个变成了训练方法,一次迈多个楼梯,能很好地体会腿部发力。”
肺活量:深呼吸,吹出你的潜力!
肺活量测试,拼的就是一口气!想要吹出好成绩,得学会“深呼吸哲学”
”2022级口腔医学专业袁凤祥以5012ml获满分成绩(女),她有独门秘籍,慢跑深呼吸:慢跑时,配合深呼吸,让肺部充分扩张。游泳也是提升肺活量的好方法,水中呼吸,可以有效增强呼吸肌的力量,提高心肺功能。
测试技巧:测试前,先深呼吸几次,让身体进入状态。测试时,先用鼻子吸气到极限,再用嘴补吸一口气,然后仰头匀速吹气,保持仪器“吃满信号”,最后弯腰吹出剩余气体,完美!
对于2023级数学萃英班的方知远来说,6626ml的好成绩(男),他认为运动可以拆解为可复制的公式,他的肺活量是平常长跑练就成的。
在平时他会按一定训练计划,比如跑二休一,来训练长跑,长跑时要做好热身,先慢慢跑来激活心肺,然后拉伸小腿和大腿,跑时注意深呼吸,刚开始两步一呼两步一吸,跑到后面转为一步一呼一步一吸。
再进行肺活量测试时,吹前深呼吸激活心肺, 然后大口吸气让肺部完全打开,想象把宇宙塞进胸腔,然后对准测试机器,核心收紧,缓慢吹气,将气体完全吹出就行。
50米短跑:速度与力量的爆发!
50米短跑,拼的就是速度和力量。想要跑出好成绩,得平时下点功夫。
”2022级电子器件与材料工程2班的戴海容同学在体测中取得了95.1分的高分,其中50米短跑项目更是以7.10秒的速度取得了满分的成绩。
谈及50米短跑的经验,戴海容同学认为这归功于日复一日的训练与日常的运动。作为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田径队的一员,戴海容日常训练强度很大:“院队一周有四次常规训练,包括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等,这对速度爆发力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她还会自行去健身房进行一些力量和功能性训练,加强肌肉训练,提高身体素质。
被问到50米短跑的小技巧,戴海容直言道:“50米很难短期快速提升,因为它需要的是力量爆发,如果平时不练习的话,突然做这种爆发性的运动很容易受伤。”所以她建议大家平时多做一些运动,既可以保持身体健康又能愉悦心情。
800米跑:耐力与战术的较量!
800米跑,不长不短,却让人气喘吁吁。想要跑出好成绩,得有点“战术头脑”。
”2023临床医学萃英班(第二临床医学院)李江祎以2分55秒拿下体测800米高分时,谁能想到她在初中时连跑完两圈都吃力。
从初一到大学,她坚持夜跑已经八年,从最初咬牙完成800米,到高中挑战1500米,大学甚至加入田径队征战5公里。她800米的成绩,便得益于日常的习惯。
李江祎在跑800米时,有着自己的战术。第一圈跟跑省力,第二圈专注反超。她将田径队特训时学到的方法用到体测:首圈保留70%体力紧盯对手,最后200米切换冲刺模式,直冲终点。跑完800米时,她看着计时器满脸疑惑:“比训练快15秒?”全力以赴奔跑后,这个成绩超乎李江祎的预料。
虽然在800米项目上,李江祎拿到了如此好的成绩,但是她也有自己的弱项,坐位体前屈便是令她头疼的一项。
对于把跑步已经刻进DNA的她来说,800米就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不仅仅是跑道上的长跑,更是人生路上激励她前进的动力。
1000米长跑:耐力与意志的考验!
1000米长跑,不仅考验耐力,更考验意志。想要跑出好成绩,得有点“间歇训练”和“速度耐力”。
2021级第二临床医学院的王振同学在体测1000米长跑项目中取得了2分59秒的优异成绩,谈及长跑经验,王振同学坦言道:“1000米长跑取得三分以内的成绩,主要跟日常训练有关。”
以下是王振同学提高1000米成绩的“独家秘笈”:
1. 间歇训练:
每周2次400m间歇跑
2. 速度耐力:
跑3-4组1km,组间休息5分钟,适应目标配速的乳酸堆积。
3. 力量训练:
深蹲、弓步跳,卧推、平板支撑等训练核心力量。
4. 比赛时经验:
前200m稍快,努力向前冲,中间600m稳住,最后200m全力冲刺。 跑步过程中注意前后摆臂,前不露肘,后不露手,全脚掌着地。
5. 恢复与营养:
跑步结束后不要立刻停下步伐,拉伸比训练更重要,多进行拉伸,让身体各部位肌肉得以放松,尽快补充水分、电解质,加速恢复;及时更换干燥的保暖衣物,谨防感冒或失温;保持饮食清淡和充足的睡眠。
最后,王振与大家分享道:“想要提高1000米成绩,没有捷径,只有日复一日地坚持训练,才能让梦想变成现实。
坐位体前屈:柔韧与技巧的展现!
坐位体前屈,拼的就是柔韧性和技巧。想要取得好成绩,得平时下点功夫。
”2024法学1班的周苏豫以34.3cm(女)的成绩脱颖而出。她说,大家在平常拉伸时一定要保证时间和动作质量,毕竟像健身博主说的:“你的身体不承受任何痛苦是不可能有任何改变的”。
2022经济学王文豪以33.6cm(男)的成绩获得满分,他分享道,平时在跑步后,我都会有意识地进行腿部拉伸,以保持肌肉的柔韧性,促进恢复,减少运动后的僵硬感。我最常用的方法是站姿前屈和利用操场的攀爬架进行架腿拉伸,充分拉伸腿后侧肌群,可以很好地缓解运动后的紧绷感。
高分技巧:在体测前充分热身,让身体迅速进入最佳状态。
测试前半小时可以试试“大力出奇迹”法——让朋友帮忙压住你的背,身体和腿部紧贴抱一会儿。等会儿测试,腿还痛着,自己发力就还可以借着这种疼痛感压下去。(而不是在最后测试的时间还只是自己做简单的“往前够”式的拉伸,这个时候再做用处就不大了)
测试时,吸足气,压下去后只呼气,呼气时慢慢呼,边呼气边往前推。
要注意,体测当天不要吃太多,以免影响发挥。
引体向上逆袭攻略:从0到35个的蜕变之路!
想要引体向上做得好,基础力量训练可不能少!肱二头肌、胸肌、背肌……这些肌肉都是你的得力助手!
”2024口腔医学1班的肖汉青以35个引体向上获得满分,今天来揭秘引体向上的逆袭攻略,让你从零突破,轻松成为操场上的“引体达人”!
举杠铃、做俯卧撑,这些简单的动作就能帮你打好基础。一旦你能做成一个引体向上,你就会发现,后面的进步就像开了挂一样!
有了基础力量,接下来就需要一个科学的训练计划!就像建房子一样,没有图纸可不行!每天按自己的极限做组,坚持两个月,你就能看到明显的进步!记住,训练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持续提供刺激,你的肌肉才会乖乖听话!
在学习交流中心的健身房里,有个好用的机械叫下拉机!动作和引体差不多,但是可以自己选择重量,在吃力的限度内保证动作标准!练上几天,很容易就能做成第一个真正的引体向上!
最后,心理调适也很重要!刚开始做引体向上时,可能会有点害怕、不自信。但是别怕,只要你坚持训练,你的实力就会不断提升!当你能做上10个、甚至更多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这项运动!
运动小贴士:
健身搭子:找个小伙伴一起练,互相调侃、交流,让训练过程更加愉悦!
动作姿势:动作姿势很重要!练到后期,你会发现正确的姿势能让你事半功倍!
拉伸大法:每次运动后,都要进行充分的拉伸,提高肌肉柔韧性。拉伸时,别心疼自己,疼就对了,说明你在进步!
热身运动:热身运动也很关键,它能降低受伤风险,帮你迅速进入状态。热身时,别偷懒,每个动作都要做到位!
呼吸技巧:正确的呼吸方式能更好地发力、保持节奏。跑步时,配合呼吸,让身体更加协调。
训练趣味性:训练过程可以充满趣味性,如戴着耳机跑步,跟着音乐节奏调整步频。和室友一起锻炼时,互相调侃、设立“小挑战”,让训练过程更加愉悦。
SPORTS
体测不是终点,健康才是目标!
体测只是检验我们身体素质的一种方式,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坚持锻炼,让身体更加棒!
希望这篇攻略能帮你在体测中取得好成绩
一起加油吧!
内容来源|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文字丨刁增辉 王雅菲 黄芮博 郑歆怡
图片丨由受访者提供 贲子源
编辑|何文静
校对|王雅菲
责编|李晖
多少分可以上兰大?
来源: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