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涕是身体最好的反馈!医生:鼻涕出现这3异常,多半患病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1 13:29 1

摘要:很多人把“鼻涕流不停”“颜色不对劲”当作小毛病,但实际上,鼻涕正是鼻黏膜“在说话”——当它出现这 3 种异常,多半意味着身体出了问题。

凌晨一点,林阿姨被打鼾和鼻子堵得难受惊醒,她摸到枕巾上沾满黄色浓痰,连夜跑医院。

医生看完为她做的鼻内镜,一言不发:“你这鼻涕这样,很可能已经有慢性鼻窦炎、甚至鼻息肉在酝酿了。”

很多人把“鼻涕流不停”“颜色不对劲”当作小毛病,但实际上,鼻涕正是鼻黏膜“在说话”——当它出现这 3 种异常,多半意味着身体出了问题

以下内容,是你分辨“普通感冒鼻涕”与“潜在疾病鼻涕”的关键线索。

鼻涕(医学上称为鼻腔分泌物/mucus / nasal discharge)是鼻黏膜分泌的粘液加水分与部分脱落细胞的混合物,是鼻腔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有润滑、捕捉微粒、阻挡病原入侵的功能。

但如果鼻涕出现异常(如颜色、量、黏稠度、气味等),它就可能向你发出“警报”。

有 ENT(耳鼻喉科)专家指出:变色、粘稠、带血或异味、量极大,都可能预示炎症、感染、鼻息肉或更严重的病变。

在临床上,常见的鼻涕异常提示多种疾病,包括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真菌性鼻窦病、鼻黏膜慢性炎症、变应性鼻炎等。

下面,我们重点聊聊 这 3 种“危险鼻涕”信号,如何判断,可能对应什么病,以及该怎么办。

当鼻涕由清亮变为黄、绿、暗色,或有粘稠带脓样的质地时,往往意味着 细菌感染或炎症增强。黄绿色鼻涕通常提示鼻腔/鼻窦有炎性分泌物滞留。SinusDoctor+3premiersinus.com+3Healthline+3

若伴随鼻塞、面部压痛、头痛、鼻后滴流、嗅觉减退等症状,就更可能是 急性或慢性鼻窦炎

注意:单有绿色鼻涕不必马上就下定论为细菌感染,但若持续超过 10 天、症状加重或复发,必须就医。

许多人认为“清鼻涕就是过敏”“就是感冒”,但如果透明水样鼻涕异常多、长期不止,则要警惕下面几种可能:

变应性鼻炎 / 过敏性鼻炎:对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过敏源反应,鼻黏膜分泌增多,清水鼻涕流不停。血管运动性 / 非过敏性鼻炎:环境刺激(冷空气、气味、湿度变化)触发鼻涕剧增,与过敏机制无关。脊液漏出(极罕见):颅底骨折或脑脊液通道破损时,脑脊液可能通过鼻道流出,表现为清水鼻涕,常伴头部损伤史。

如果你清鼻涕一天要十几次、夜间倒流、伴咳嗽,而且抗过敏/抗感冒治疗无效,就应考虑到耳鼻喉科做进一步检查。

这是最需警惕的一种。

微量鲜血:持续鼻出血、鼻黏膜干裂、粉刺破裂,偶尔可见。

但若反复带血、呈暗红或棕黑色,就可能提示 鼻黏膜严重炎症、息肉破溃、肿瘤或鼻出血病变

异味 / 臭味:化脓性鼻窦炎、真菌性鼻窦炎或坏死性病变可使鼻涕带臭味。黑色脆片 / 颗粒:在慢性萎缩性鼻炎(鼻腔黏膜极度萎缩、结痂、菌落繁殖)中可能见到此类黑痂鼻涕。

一旦出现这样的鼻涕,需及时就医,用鼻内镜、影像学检查(CT、MRI)判断有无结构异常或潜在恶性病变。

看到鼻涕异常信号,不必惊慌,但应采取科学行动:

1. 规律冲洗 + 保湿

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保持黏膜湿润,有助排除分泌物、减轻炎症。

同时空气加湿,避免干燥刺激。

2. 避免刺激 + 守好防线

减少吸烟、二手烟、粉尘、化学气味、空调直吹等刺激。

季节交替、空气污染天更要加强防护(戴口罩、室内空气净化)。

3. 及时就医 + 做好鼻腔检查

若鼻涕异常持续超过 7–10 天,或伴头痛、面部压痛、嗅觉下降、夜间流涕倒流咳嗽、出血等症状,应找耳鼻喉科进一步检查。

做鼻内镜、影像学(鼻窦 CT)、过敏原检测、细菌/真菌培养等。

鼻涕看似“平常事”,但它是鼻黏膜在给你“反馈”

一旦它以异常形式出现,多半是身体在提醒你:某个环节出了问题。

医学界普遍认为: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对于鼻窦炎、鼻息肉、真菌性鼻病等疾病,是扭转病情、避免长期并发的关键

健康,其实藏在你吹一吹鼻子仍有异味、倒流咳嗽的那一刻。

若你能觉察、愿意行动,就给自己一个不走弯路的机会。

⚠️友情提示:本文仅为健康科普内容,不可替代专业诊断和治疗。

如你鼻涕异常长期不缓解、伴有严重症状,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的耳鼻喉科就诊。

参考资料:

Helliwell T, “Inflammatory diseases of the nasal cavities and paranasal sinuses” (PMC)

Healthline “What’s Causing This Thick, Rubbery Nasal Mucus?”

Mayo Clinic “Chronic sinusitis”

Mayo Clinic “Nasal polyps”

Cleveland Clinic “Fungal Sinusitis: Symptoms, Signs & Treatment”

Wikipedia “Post‑nasal drip”

来源:老徐医学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