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上半年,在息差收窄、风险防控的双重压力下,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展现出强劲经营韧性,总体上依旧保持着增长态势,资产质量整体上比较稳健,转型动能不断增强,但是各家银行表现不一。
文 | 秋山论商业
今年上半年,在息差收窄、风险防控的双重压力下,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展现出强劲经营韧性,总体上依旧保持着增长态势,资产质量整体上比较稳健,转型动能不断增强,但是各家银行表现不一。
本文将结合半年报数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业务实践及机构的行业研究,对12家全国性股份行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剖析。
资产规模稳步增长,营收利润分化加剧
2025年上半年,股份制银行资产规模延续扩张态势,12家全国性股份行资产总额合计超71万亿元,较年初平均增长2.26%。
其中,招商银行以12.66万亿元总资产领衔,较上年末增长9.35%,增速居头部股份行首位,兴业银行10.61万亿元紧随其后,形成“十万亿梯队”。中信银行9.86万亿元、浦发银行9.65万亿元,距离十万亿的越来越近。恒丰银行则是以9.61%的增速成为黑马,资产总额达1.56万亿元,显示中小股份行的追赶态势。
资产规模扩大的同时,部分股份行在营收端呈现结构性增长,渤海银行以8.14%的同比增幅领跑;浦发银行、民生银行也实现了正增长。
不过,头部股份行增速有放缓的趋势,招商银行营收1699.69亿元,同比微降1.72%,仍稳居股份行第一并超越交通银行跻身行业前六。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的增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平安银行同比下降10.04%。
利润端分化更显著,7家银行实现净利正增长,其中恒丰银行12.47%、浦发银行9.42%表现突出;招商银行净利754.05亿元仅微增0.03%,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则是出现净利润下滑。
这种分化源于息差压力与成本管控能力的差异,部分银行通过规模扩张对冲了盈利压力。其实,净息差收窄成为行业共性挑战,招商银行息差1.88%,较上年下降12个基点,但仍居股份行前列;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息差降幅均超10个基点,仅民生银行以1.39% 的息差实现持平。
息差压力主要来自LPR下行导致的贷款定价下降,以及存款定期化推高的负债成本。为对冲息差影响,银行加速收入结构优化:一是投资收益大幅增长,比如光大银行、浦发银行通过把握市场交易性机会增厚利润;二是非息收入占比提升,比如中信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3.38%,兴业银行增长2.59%,成为稳盈利的重要支柱。
不良处置力度加大,风险抵补能力稳中有升
在资产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股份行不良贷款率呈“稳中有降”态势,其中招商银行以0.93%的不良率保持最优水平,较上年末微降0.01个百分点;平安银行1.05%、中信银行1.16%,均实现不良率下行,显示零售贷款与对公业务风险管控成效。此外,浦发银行不良率降至1.31%,浙商银行降至1.36%,传统风险暴露区域持续改善。
当然,也有少数股份行存在一定风险,比如渤海银行的不良率高达1.81%,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从行业看,房地产对公贷款不良率仍处高位,但多数银行通过限额管理将风险敞口控制在5%以内,未形成系统性压力。
拨备覆盖率则是呈现出“升少降多”的特征,浦发银行拨备率从185.7%升至193.97%,渤海银行从152.3%升至159.7%,风险抵补能力增强;但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头部股份行拨备率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不良生成减少导致计提压力减轻。
整体看,股份行拨备率均值维持在200%以上,显著高于150%的监管红线。招商银行410.93%的拨备率仍居行业首位,为应对潜在风险预留充足缓冲空间,体现“安全垫”思维。
上半年,股份行还加大不良贷款核销与转让力度,招商银行核销不良贷款超200亿元,核销率较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兴业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处置不良资产58亿元,盘活存量资产。与此同时,贷款拨备率保持稳定,多数银行维持在2.5%以上,风险定价与损失准备匹配度提升。
为应对行业变局,各行选择差异化突围
面对息差压力,股份行已经开始调整策略,从“规模驱动”转向“质量优先”:资产端聚焦高收益领域,招商银行加大消费贷、经营贷投放,此类贷款占比达38%,高于行业平均10个百分点;负债端强化低成本存款吸收,中信银行活期存款占比提升至42%,较上年末增加 2.3个百分点。
在策略调整之后,部分银行已显现改善迹象,招商银行二季度息差环比回升3个基点,行长王良在业绩会上表示,“下半年息差稳中向好态势明确”。
股份行还加速布局轻资本业务,比如招商银行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8.2%,依托1.3 亿零售客户与3.8万亿元管理资产规模(AUM)巩固优势;兴业银行则是强化投行服务,债券承销规模同比增长15%,带动手续费收入提升。
跨境金融与数字服务成为股份行的新亮点,浦发银行推出“数字员工”服务企业客户,线上业务渗透率达92%,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提升客户粘性。
此外,头部股份行强化区域聚焦,兴业银行在长三角地区贷款占比达41%,受益于区域经济复苏;平安银行深耕粤港澳大湾区,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18%。中小股份行则依托地缘优势突围,恒丰银行在山东省内贷款增速达12%,高于全行平均水平。
股份行客群分层运营的成效也十分显著,比如招商银行针对高净值客户推出“私行+投行”服务,私行客户AUM突破2万亿元;民生银行强化小微客群服务,小微贷款不良率较上年下降0.15个百分点,实现风险与收益平衡。
整体来看,在分化加剧的行业格局中,具备客户基础、科技能力与风险管控优势的机构,将进一步巩固领先地位。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各大城商行年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媒体报道等公开渠道,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未经授权,本文禁止转载!
来源:秋山夜话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