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街边卖菜的王婶每天凌晨去批发市场,用三轮车拉回两筐苹果,她不会用电脑,也不懂什么商业模式,可苹果总比超市卖得便宜,像她这样的小商贩,全国有上千万,他们不生产东西,却让货物流起来。
街边卖菜的王婶每天凌晨去批发市场,用三轮车拉回两筐苹果,她不会用电脑,也不懂什么商业模式,可苹果总比超市卖得便宜,像她这样的小商贩,全国有上千万,他们不生产东西,却让货物流起来。
我表哥在县城开便利店,货架上的泡面和矿泉水都是从市里批发部进的货,一块二的水他卖两块五,一天卖二十箱,就能赚五十块,这种差价的事儿,就是普通人最常干的营生。
菜市场里总有人嘀咕倒买倒卖不体面,可事实是,你不去买他不去卖,东西怎么转得起来,谁又真靠这个活不下去,不过是看不惯别人挣了点辛苦钱罢了。
大学生找代购从海外买回便宜药,加价三成转手卖出去。
村口粮油店从县城拉回面粉,一袋赚五块钱,天天这么干,日子也就这样过着。
抖音上卖特产的主播,进价二十块的东西,卖到八十块,大家买得也挺多,他天天播,话也不停,你刷着刷着就点了下单,钱付了,货还没到,心里还琢磨着值不值。
这些小差价,养活了无数家庭,去年我认识一个做服装批发的老板,他办公室墙上贴着张地图,红蓝线条画着全国各地的价格变动,哪里便宜就往哪儿卖,谁需要就找谁,这本事不靠别的,他手里转着一支钢笔,笔身上刻着某知名商学院的logo。
门槛低得很,二手平台发条“低价出iPhone12”的帖子,有人问价了再去通讯市场砍价,买回来转手就卖,一来一去就成了一单,跟拼多多刚开始那会儿一样,三轮车拉手机往乡下跑,一天挣的钱顶城里人一个月的工资。
很多人觉得这行当不体面,但数据摆在那里,全国百强县的商业体系里,超过六成的纳税大户都是做商贸流通的,深圳华强北那些小柜台,年流水过亿的老板,好多都是从推车叫卖一步步干起来的。
关键在于一点一点地做,天天坚持,别停,别指望一下子见效,慢慢来,积少成多,时间久了自然就看出差别了。
你知道那个批发市场,每周三都有特价,大家都会去凑热闹,东西便宜,人也多,买点日常用品挺划算。
建立能批量收货的稳定客户群,多跟他们打交道,摸清他们的需求,按时送货,保持沟通,让他们愿意一直找你下单。
城乡结合部的人天天买这种东西,不是因为好看,也不是因为 trendy,就是离不开,少了它日子就过不下去,买的人多,卖的人也多,市场一直稳着,没见跌过。
这种模式没专利,也不用找投资,可不少人靠它挣出了家底,朋友小林在建材市场卖瓷砖,三年时间从骑电动车送货,做到包下两个铺面,他总说,别看不上小买卖,差价一点一点攒,就像蚂蚁一口一口啃骨头。
我们在嫌弃倒爷的时候,沃尔玛正用同样的办法管着全球的货,跨境电商也在把各地的价格差越拉越大,差别只在大小,说到底都是把东西从便宜的地方运到贵的地方。
站在菜市场阴凉底下数零钱的大爷,跟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CEO,做的都是同一件事,买得便宜,卖得贵,只不过一个在摊位前,一个在办公室里,钱的数目不一样罢了。
来源:多才星空NpuH0q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