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团队获千万融资!智能养老机器人破解“一人失能”难题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1 11:15 1

摘要:“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这句扎心的话,道出了中国3000万失能老人的照护困境。而深圳一家初创企业,正用一台会递水、会扶人、还能陪聊天的机器人,试图改写这一困局。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这句扎心的话,道出了中国3000万失能老人的照护困境。而深圳一家初创企业,正用一台会递水、会扶人、还能陪聊天的机器人,试图改写这一困局。

创始人师云雷的履历堪称“硬核”:师从德国院士张建伟,曾主导微创医疗机器人研发。但当他看到养老院里护工累到虚脱、老人因行动不便只能卧床时,做了一个大胆决定——转型做养老机器人。

“手术机器人卖给医院,而养老机器人要进家庭。”师云雷发现,传统养老机器人要么功能单一(只会送药),要么价格虚高(进口设备超百万)。他的团队瞄准了“高通用性”:一台机器人既要能扶老人起床,又能提醒吃药,甚至陪老人聊天解闷。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如身机器人的“齐家Q1”成了焦点:

变身“拐杖”:老人语音指令“我要喝水”,机器人稳稳递上水杯;

化身“保镖”:发现老人跌倒,机械臂秒速扶稳并启动紧急呼叫;

成为“话痨”:不仅能播报天气,还能陪老人回忆往事,甚至生成生活日报发给子女。

更绝的是,这台机器人还能“变形”——白天是站立辅助的“机械臂”,晚上切换成轮椅形态,载着老人房间里转悠。一位体验过的护工感慨:“以前两个人干的活,现在它一个人包了。”

面对“机器人会误伤老人”的质疑,团队祭出两大杀手锏:

力控黑科技:机械臂内置压力传感器,扶人时力度精确到“捏鸡蛋不破皮”;

远程监护:复杂操作(如协助洗澡)由真人护工远程操控,机器人化身“电子分身”。

这种“混合模式”既保证了安全性,又让成本直降60%。目前,齐家Q1已在上海、深圳多家养老院试点,意外跌倒率下降47%,护工工作效率提升3倍。

政策东风正劲:

国家刚发布《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试点通知》,单台设备最高补贴30%;

深圳凭借《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打造从研发到落地的“政策试验田”。

资本早已嗅到商机:2025年养老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0亿,腾讯、华为等巨头纷纷入局。如身机器人此轮融资后,估值已超5亿,计划2026年量产千台。

尽管前景光明,行业仍需破解三大难题:

价格关:如何让普通家庭接受(目前售价约15万元);

适老化:界面设计要像“老年版iPhone”一样简单;

伦理关:机器人能否替代子女陪伴?

“我们不是要取代人,而是让照护更有尊严。”师云雷说。或许不久的将来,每个中国家庭都能拥有自己的“养老数字管家”。

来源:围炉笔谈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