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温、弃同伴!户外事故频发,问题到底出在哪?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1 11:09 1

摘要:本月4日,西藏珠峰东坡突然下了场暴雪,海拔4900多米的地方,一下子困住了近千个徒步的人。当晚那场面,想想都揪心,大家只能在暴雪里扎帐篷,天上还打着雷,有人躺在帐篷里吓得不敢睡,还有人的睡袋被渗进来的积雪泡湿了。

本月4日,西藏珠峰东坡突然下了场暴雪,海拔4900多米的地方,一下子困住了近千个徒步的人。当晚那场面,想想都揪心,大家只能在暴雪里扎帐篷,天上还打着雷,有人躺在帐篷里吓得不敢睡,还有人的睡袋被渗进来的积雪泡湿了。

本来想觉得这只是偶然,后来发现类似的事其实不少,而且这次能没出大事,一方面得说当地政府救得及时,应对挺到位,但说实话,也有几分运气在里面。毕竟当时情况已经挺凶险,有游客都出现失温症状了。提到失温,2021年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那事大家该有印象吧?21个人没了,主要原因就是失温。这可不是小毛病,在户外环境里,稍微不注意就可能要命。

这边珠峰的人刚脱险,青海那边就传来了不好的消息,10月5日,海北州门源县老虎沟,251个徒步的人遇到危险,最后转移出来了,可还是有1个人因为失温加高原反应没挺过去。再早几天,10月2日的时候,海南藏族自治州有个6人的徒步团队失联,找到的时候已经有1个人轻微冻伤了。同样是户外,有人侥幸没事,有人却付出了生命代价,这差距背后,其实藏着很多值得琢磨的事。

之前有个徒步的人发帖吐槽,说“珠峰徒步真成逛公园了”,现在看这话,多少有点讽刺,高原山地这地方,本来就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有时候在山里待一天,能经历四季的天气,不确定性特别大。可很多人好像没把这当回事,对这种地方气候突变的隐患,风险意识实在不够。

说实话,我挺难理解有些资深户外爱好者的想法,他们觉得山野的魅力就在于“不确定”,甚至把户外可能遇到的危险、人身伤亡,都当成某些户外项目该有的部分。户外探险确实是人类自由精神的体现,但这得有个前提吧?得够专业、够有准备才行。要是莽莽撞撞就往户外跑,那不是体现自由,反而有点嘲弄自由精神的意思,真遇到极端情况,大自然可不会手下留情。

更让人担心的是,咱们国家户外旅游真正火起来的时间不长,没形成太深厚的安全传统,很多参与者的专业知识、技能,根本跟不上应对户外隐患的需求。而且有些人对“户外旅游”的理解太片面了,以为就是把城市里散步的地方换到户外,完全没意识到这事儿有专业门槛。就像这次珠峰被困,那些觉得像“逛公园”的人,估计这次之后能明白,户外和公园根本不是一回事。

除了个人认知,户外的组织形式也有问题,最近有个点击量很高的视频,一个女孩在海拔4700米的山上突然昏迷,跟她一起的“搭子”居然直接扔下她走了。万幸的是,有支路过的队伍放弃了自己的行程,专门停下来救人,队里还有两个医生,最后总算把女孩从鬼门关拉回来了。这事儿在网上吵得挺凶,有人说搭子没错,有人说太冷漠。但不管怎么说,“搭子”这种模式,本身就没太明确的责任界定,遇到事容易出乱子,这不是靠几句“户外文化理念”就能解决的。

现在全球极端天气越来越多,一般都认为跟气候变暖有关,而且这种极端天气,短期内怕是不会减少。之前看中国登山协会的数据,咱们国家户外旅游参与的人次已经突破1.2亿了,光徒步类就占了六成以上,每年还在以不低的速度增长,但随之而来的,是户外意外发生率也在上升。国家气候中心还有组数据,近五年咱们国家像西藏、青海、四川这些高原地区,极端暴雪、强对流天气的次数,比前几年多了不少。人越来越多,天气越来越极端,户外的风险自然就更高了。

2023年四川贡嘎山就出过这么个事,3个徒步的人没按景区规定的路线走,刚好遇到突发暴风雪,最后因为失温没了。这事儿其实能说明很多问题:不遵守规则、对天气没预判,这两个因素碰到一起,出事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

要解决户外安全的问题,光靠个人注意肯定不够,得好多方面一起努力,对个人来说,最基本的,得学点开户外知识吧?比如知道失温早期有什么症状、怎么处理高原反应,出门前把该带的装备带齐,防风帐篷、保暖睡袋、急救包这些,一样都不能少。选团队的时候也得擦亮眼睛,别随便找个没资质的就跟着走。

对那些户外平台来说,责任也不小,得好好审核领队的资质,比如有没有中国登山协会发的户外领队证,不能什么人都能当领队。行前的安全培训也得强制搞起来,不能省这个环节。还可以整个“路线风险评级”的功能,让大家根据自己的能力选路线,别盲目挑战超出自己水平的。

地方政府这边,也能做不少事,比如在徒步热门的区域,多装几个实时天气播报站,把气象预警做得更及时、更精准。再建一些“就近救援点”,储备点专业的救援装备和人员,万一出事了,能更快赶到。

行业机构呢,最好能推动制定个《户外旅游安全行业标准》,把参与者、组织者该承担的责任、该做的事说清楚。平时也多搞点户外安全的公益宣传,帮大家纠正那些错误的认知。

说到底,户外旅游的核心应该是亲近自然、缓解压力,而不是拿生命去冒险,从珠峰千人被困,到青海有人遇难,这些事都是提醒:户外不是儿戏,不能凭着一股热情就往前冲。

得敬畏自然,得有专业准备,这样才能在享受户外的同时,守住安全底线,未来户外旅游要想健康发展,“敬畏自然、专业先行”这八个字,怕是得刻在每个参与者、组织者的心里。

来源:冷秋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