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绵绵何时了,愁苦知多少?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0 18:26 1

摘要:秋雨,无昼无夜,淅淅沥沥。天空像一块浸透了水的棉布,沉甸甸地压在人们心头。这非阴即雨的天气,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月,把整个鲁西南平原都泡在了水里。 四年前(2021)的秋天就是这样,四年后的今天,又是如此。难道四年就有一个轮回么?

秋雨,无昼无夜,淅淅沥沥。天空像一块浸透了水的棉布,沉甸甸地压在人们心头。这非阴即雨的天气,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月,把整个鲁西南平原都泡在了水里。 四年前(2021)的秋天就是这样,四年后的今天,又是如此。难道四年就有一个轮回么?

“完了,全完了……” 不远处,老三爷蹲在地头上,粗糙的手指扒拉开泥泞,挖出几颗已经腐烂的花生仁,冒出一股浓浓的臭味儿,有的虽未腐烂,但却冒了芽锥儿。老三爷脸上的皱纹更深更密了。他抬头望向阴沉的天空,雨水顺着他的草帽边缘滴落,和眼角的泪水混在一起。 雨声哗哗,秋风萧瑟,干枯的玉米叶子发出刺耳的呻吟声。

花生地里,情况更糟。年逾古稀的妻子弯着腰,将花生一棵棵从污泥中拔出,在脏水里涮去泥巴,然后连秧子一起用绳子拖出泥沼。她的腰不好,每拔十几棵就得直起身来捶捶后腰窝。

山杠爷蹲在田埂上,狠狠地抽着旱烟锅,望着阴沉沉的天空,眼瞪得牛蛋子一样大,冒着火星子,山羊胡子一撅一撅的,大声吼叫:“下,下,使劲儿下!奶奶的,你这老天爷活腻歪了,一点不体谅老百姓,敬你有何用!”

院子里,勉强弄回来的玉米堆成了小山,却因没法晾晒而发霉变质。堆积如山的玉米穗儿,内部急剧升温,散发着一股酸霉味。这些玉米是人们半年的心血,如今却在他们眼前一点点烂掉。

郭村镇有一户人家,院子里,一大堆不能摊晒的玉米穗儿,由于内部持续高温,一日,竟如火山般喷发,腾起滚滚烟雾。

完了,半年的血汗全完了! 家家户户都愁眉不展。

最令人牵肠挂肚的是村南那片几十亩的低洼地。这块地,排涝困难,是出了名的死洼地。乡亲们说,蛤蟆尿一泡就能淹。半个多月来,已经有几场雨下过了,庆幸的是一直还不曾积水,但含水量已经饱和了,踏进去,地面软软的,勉强不陷脚。之所以没有提前抢收,是因为低洼地里的玉米成熟较晚。

今天,市县两级预报的大雨,如果真的落下来,这片洼地积水是无疑的了。后果是,收割机不能进地,乡亲们就只有像2021年秋季那样,艰难地水中捞食了!怎能忘,当年他们把盆子拴上长长的绳子,把装满玉米穗儿的盆子往地头上拖,拉,拽;或者背着装满玉米穗儿的蛇皮袋子,在没膝的泥水里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地头上艰难前行,许多人不止一次地或趴,或坐,或跪在泥水里…… 如今,只要这块地里的玉米收回家来,将减轻人们莫大的压力。

农历八月十一这天,市县两级的天气预报都说有大雨。一早起来,只是小雨淅沥,中雨哗哗,一会儿大些,一会儿小些,预报中的大雨直到午后并未真正到来。但是,仍然引起了人们的恐慌,纷纷往村南那片低洼地赶去。

正巧,外村农机手刘茂军正开着收割机在这里收玉米。乡亲们淋着斜风细雨,都在地头上等着,一边观看收割机收别人的,一边等着收自己的。庞然大物般的收割机轰鸣着,在雨中往返。

农机手刘茂军不停地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说是今天有大雨转暴雨,让他马上回来收自家的。因为茂军的玉米一棵还不曾收,他租种了三十多亩地,不但种的全是玉米,又都在低洼地。老淤地里,一旦积了水,五六天别想把收割机开进地里去。几十亩成熟的玉米,水中浸泡久了,玉米穗儿发黑冒芽儿,损失将十分惨重!

面对一次又一次打来的电话,茂军先是回话:“马上就回去。”后是:“快了,快了,马上就走了。”最后,干脆任凭手机铃声不时响起,他再也不接了。

下午五点半,村南那片偌大的玉米地,被全部收割完毕。刘茂军冒着小雨开着收割机刚刚到家,倾盆大雨终于从天而降,直下了整整一夜,次日,又是半天不停,积水坑满壕平,那片收获后的三十多亩低洼地,积水齐腰。

人们惊呼,免去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水中捞食的苦差!

许多人可能没想到,农机手刘茂军家租种的几十亩低洼地里的玉米,全都泡了汤。他站在地头上,洼地里,一片汪洋。玉米地已成泽国,那些本该昂首挺立等待收割的玉米秸秆,如今可怜巴巴地杵在泥水中。 积水没至膝盖,刘茂军想到了四年前,2021年,在这片洼地里水里捞食的往事——将玉米穗儿一个一个从秸秆上掰下来,装在盆子里往地头上拖拽,或装在编织袋里往外背。

脚步踉跄,左右摇晃,不时坐在或跪在泥水中,爬起来时,浑身已糊满了一层泥浆。

如果惧怕水中抢食,那就必须等待地里的积水耗尽,再等地面硬实了,大型农机进地,才不会陷入烂泥里进退两难,原地趴窝。 父母埋怨,妻子牢骚。指责他自家有收割机,却偏偏扔下庄稼不管,如今落到这个地步,亏不亏?

刘茂军说:你们打电话要我快回来,我能回来么?于心不忍哪! 还好,在接下来的五六天里,大雨没有再下,只是依旧天低云暗,有零星小雨飘洒。水退后,地面由松软变得硬实了,刘茂军这才开着自家的收割机,把玉米收回来。只是玉米穗儿脱去“衣服“后,本应金黄的颗粒,已发霉长毛,或者发了芽儿,令人心疼不已。

雨还在下,农民们的心越来越凉。他们蹲在屋檐下,坐在灯光里,唉声叹气。玉米,花生,收不回来,愁得坐卧不宁,寝食难安;收回家来,依然愁,连日阴雨,收回的玉米花生无法晾晒,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发霉变黑。 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

孩子们不懂大人的忧愁,反在雨中嬉戏打闹,溅起的水花扑向他们天真的笑脸。而大人们只能把苦水往肚子里咽。

然而,在这片被雨水浸泡的土地上,尽管回荡着声声叹息,却也蕴含着中国农民最深的无奈与坚韧。 而土地给人的羁绊,也终将在不断的调整与思索中,找到新的平衡与和谐。

天黑了,雨还没停。我打开屋檐下的灯,那昏黄的光线在雨幕中顽强地闪烁着。妻子从厨房里走出来,捧给我一碗热面条儿:“唉,想开点吧,天塌砸大伙儿,又不光咱一家,吃点儿吧,身子骨要紧,明天还得出工。”

我接过碗,葱花香油的味道儿和热气透过冰冷的掌心传遍全身。 善良又寡言的妻子站在一旁,望着黑沉沉的夜空,叹了口气,自言自语起来:“自打分了地,一些财迷心窍的人,把地头上的排水沟填平,种了庄稼,积水再也排不出去,看看,看看,占了小便宜,毁了大家伙儿,作孽哟!要是干部们把这事儿多往心里装装,这些年也不至于遇涝遭罪呀!”

我把一碗面条吃下,把最后一口汤倒进嘴里,忽然想到了一件事,说:“看来,除了重新疏通原有的排水渠道外,参加农业保险,也是抗灾降损的一条路。只是眼下农民目光短浅,参加农业保险的热情不高。”

人间万般苦,莫过农民苦。老天不悯农,想到村干部。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辞职卖红薯!

来源:黄白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