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0日晚,根据第一财经等多家媒体报道,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宗馥莉已于9月12日向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辞去公司法人代表、董事及董事长等相关职务并已通过集团股东会和董事会的相关程序。
10月10日晚,根据第一财经等多家媒体报道,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宗馥莉已于9月12日向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辞去公司法人代表、董事及董事长等相关职务并已通过集团股东会和董事会的相关程序。
另外,据媒体报道,一名消息人士表示,宗馥莉此次辞职,是因为商标使用“不合规”,宗馥莉决定经营自己的品牌“娃小宗”。从时间线来看,今年9月,娃哈哈下发了新一年度(2026年)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的通知和另起炉灶推出“沪小娃”品牌桶装水,那时候宗馥莉已经辞职开始另起炉灶了。
在很多人眼中,宗馥莉是宗庆后钦点的接班人,在娃哈哈内外飘摇的日子里,她铁肩扛道义,正在带领庞大的商业帝国稳重向好,努力改革,寻求新的增长空间,但如今宗馥莉辞职,说白了接班没接稳,大女主的故事到此告一段落。宗馥莉走到辞职这一步,可以说根源在于,她几乎犯了创二代们最不该犯的错误,就是在根基未稳的时候,几乎无视了多数人的利益,这种傲慢与个人利益至上的思维,是她接班失败的根源。
宗馥莉2018年接棒后雷霆手段极为惹眼,把父亲“布鞋文化”里最核心的“家厂一体”模式,一刀劈成“体外循环”,把原来娃哈哈集团12家老厂(平均工龄25年)全部关停,订单转给宏胜系新建的智能工厂。
在渠道方面,把“联销体”预付款从“集团账户”改成“宏胜账户”,经销商打款不再进娃哈哈,而是进宏胜;并且把387件“娃哈哈”“营养快线”“AD钙奶”商标,以“许可使用”方式授权给宏胜,每年收1%品牌费。并且回购股权、注销一些旁系公司,酝酿新品牌“娃小宗”取代已有近40年历史的“娃哈哈”。这套操作,资本市场给它起了个学名——“宏胜化改革”;老员工叫它“去娃哈哈化”;律师叫它“资产转移”。
于是,就有了18亿美元资产被冻结、千名员工集体诉讼的“双杀”场面,根据中国企业家报道,员工将矛头指向宗馥莉,他们认为宗馥莉将娃哈哈集团的人事与销售订单转移到她所执掌的宏盛集团,是否涉及侵吞国有资产,是否涉嫌掏空娃哈哈集团,使其成为空壳?根据娃哈哈经销商爆料,自从宗馥莉接班后,经销商们苦不堪言,与宗庆后相比,宗馥莉少了许多人情味,更多的是在造制度,立任务。
从工厂员工投诉委屈,到公司元老发难,再到家中的二叔和后妈杜建英剑拔弩张,再到娃哈哈的经销商们敢怒不敢言,很多人都对她非常不满。
现在的情况来看,宗馥莉这次辞职,说白了就是接班没接稳。娃哈哈这盘子太大,老班子和经销商体系难动,她推“娃小宗”又被掣肘,加上遗产纠纷和资金问题,等于内外夹击。与其硬撑,不如先撤出来,把自己的品牌和团队稳住。
可以说,宗馥莉接班以来,是大女主的形象,包括前段时间成立宗小娃品牌等等,似乎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有点短剧女王的感觉,但她却没有处理好公司内部的关系,既没有处理好和娃哈哈元老的关系,也没有处理好和国资的关系,更是在她父亲的私事曝光之后,暴露出她在处理家族事务方面的严重短板。
但是这里面,不知道她是觉得理所当然向来如此,还是怎么想,完全当国资不存在。体外公司,或者抛开娃哈哈去搞新品牌,都已经违背了国资最早不参与经营、激励企业家的初衷。
毕竟,哇哈哈不是个家族企业,不是一个人可以为所欲为的。所以现在当她把这些矛盾都摆上桌面时,就必须得按照规则来了。
娃哈哈前身是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下属的校办企业经销部,宗庆后于1987年承包该亏损企业创业,逐步发展为娃哈哈品牌。1999年,娃哈哈进行股份制改制,杭州市上城区国资局以原校办企业资产折价入股,持股51%,成为第一大股东。宗庆后与职工持股会分别持股29.4%和19.6%。此后,国资将5%股权转让给职工持股会,形成如今国资46%、宗家29.4%、员工24.6%的股权结构。只不过之前为了激励企业家,主动放弃控制权,平时国资并不参与管理。
宗氏家族并不是第一大股东的情况下,宗馥莉的接班本身按照现代公司治理本身就在逻辑和情理上并不合理,但之所以让她接班,也是公司内部元老、其他股东,特别是第一大股东给老宗的面子,认可老宗对娃哈哈的贡献。但也说明,老宗作为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领袖人物,在公司传承方面,确实还是停留在家族企业阶段。
但尴尬的是,第一大股东不是你,你按照家族企业进行传承,把娃哈哈大部分的产能、员工、销售渠道都慢慢集中到了宗家自己控制的数量庞大的体外私人企业,等于娃哈哈集团几乎成了一家只拥有品牌的空壳公司,这种明显的利益冲突和涉嫌侵害娃哈哈母公司权益的行为,宗馥莉不仅仅不收敛,反而是变本加厉,这次辞职的原因“商标使用不合规”,字虽少,但里面表达的意思很明确。
这是一切矛盾触发的根源,而宗馥莉又无法处理这样的矛盾。
宗馥莉以为自己是大女主,就是要重振宗家的气势,要立志把这个饮用水事业做大,但娃哈哈最大的价值其实就是娃哈哈的品牌,快消品大家注重品牌,产品反而是最不值钱、最好复制的。如今这个时代想要从头创立一个品牌太难。过去娃哈哈因为宗老的人设,还能维持不错的销量,如今这诸多内斗之后,对娃哈哈品牌的伤害也颇大,而娃小宗未来的成败也难以定论。
如果说宗馥莉只是平稳守成、知进退,对待别人也宽容一点,尊重各方的利益,大概不会连娃哈哈集团的控制权都失去。
宗馥莉的事迹,对于所有民营企业的一代二代而言,都有警示意义,经过这个事儿之后很多需要孩子继承家业的老板可能会重新思考规划孩子的培养教育方式。
和中产不一样,二代出国留学大概率会存在问题,就是极度个人主义,不懂得中式管理的人情世故,宗馥莉的一系列做法似乎在向外界证明:全世界都亏欠了我,只要我变得绝情,只要我敢要敢拒绝,就什么都是我的。
但问题是,做企业首先是做人,她今天的一切,都是站在宗庆后的肩膀上,或许宗老对她有亏欠,但其他人没有欠他什么,一代只要不在了,那些从事这个行业多年的叔叔伯伯原本就不会对你这个晚辈服气,因此,她要坐稳位置,就要尊重公司元老,理顺各种利益关系与利益分配。
但她没有老宗的权威,但却权威地做了很多损害各方利益的事,通过宏盛系几乎“掏空”了娃哈哈,除了品牌名,生产线代工、销售体系和公司核心全部已经掌控在宗馥莉手中,要把所有的利益都要拿在自己手里。更何况宗馥莉这一系列做法,都欠缺法理基础,也违背了契约精神,如果在利益分配上,只会索要,不会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不懂得尊重其他元老与股东的利益,那想要顺利接班,想要服众,谈何容易,这无疑对创二代们有警示意义,也是必须去学的一课。
来源:王新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