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9月28日晚邵阳队与株洲队“不败双雄”的足球之战,到10月1日邵阳队与大湾区湖南人队开启“自己人打自己人”的足球友谊赛,再到10月4日邵阳远征张家界上演“比肩同行”之战。国庆前后,“湘超”热度不断攀升,邵阳球迷们的热情如同秋夜里的火焰,照亮了赛场的夜空。
从9月28日晚邵阳队与株洲队“不败双雄”的足球之战,到10月1日邵阳队与大湾区湖南人队开启“自己人打自己人”的足球友谊赛,再到10月4日邵阳远征张家界上演“比肩同行”之战。国庆前后,“湘超”热度不断攀升,邵阳球迷们的热情如同秋夜里的火焰,照亮了赛场的夜空。
邵阳人都在调侃:“现在邵阳最硬的通货,不是钞票,是球票!”
“一票难求”,“湘超”热情似火的背后,远不止是一场体育赛事的热度高涨。这一现象更像一面多棱镜,既折射出当下社会文化取向、区域发展差异与公众心理诉求的丰富面相,更暗藏着城市能级跃升的深层逻辑与实践路径。
“超”预期火爆,热度再攀高峰
“苏超”之后,“赣超”“蒙超”“湘超”“川超”接踵而来 ,而“湘超”凭借着湖湘儿女的热血,频出的热梗,短短三周内,热度远超其他“超”。
“湘超”在办赛,更在“营赛”。它成功地将体育竞赛转化为了一个集体育、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区域性社会热点事件,并围绕赛事构建了一套可持续的关注度和影响力生成机制。
有网友“辣”评:别家“超”都在搞竞技体育,“湘超”是在整综艺节目。
而在湖南14个市州中,邵阳“整活”速度堪称数一数二——前有开幕式上邵阳队身穿甲胄出征湘超震撼全场,到邵阳队主场首战湘潭的“ETC”大战,后有客场对阵岳阳队调侃“接着揍‘岳’,接着舞”,再到喊话“株株宝贝”株洲队,决战谁才是真“E”哥。
“热梗”“花活”频出,吸引了上百亿的流量与关注,也让邵阳这座湘中城市的热度持续攀升。
众多网友在邵阳本地媒体下留言:邵阳媒体在报道湘超中表现一骑绝尘。
网络上一片好评,“E”哥邵阳队名声大噪,邵阳队主场门票20秒售空,大麦App预购门票球迷超58000人,社交媒体上,求“邵阳主场票”的呼声持续刷屏,“一票难求”成为邵阳队火爆出圈的最真实写照。
9月28日晚,“湘超”邵阳队主场对阵株洲队,邵阳市体育中心体育馆现场座无虚席。邵阳日报记者 申兴刚 摄
9月28日晚,整个邵阳市体育中心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加油呐喊,这声音不仅响彻体育场,更在场外回荡,甚至连距离体育场3公里外的市民都听到了阵阵声浪。
进不了第一现场观赛的观众,在遍布12个县市区的33个“第二现场”,观赛、吃夜宵两不误。处处是为家乡球队加油助威的邵阳人,一场全民参与、让足球回归草根、快乐、竞技本真的全城狂欢热辣来袭。
“火”从何来?这是一座城的同频共振
“泼天富贵”绝非凭空而降,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实打实的“内功”:
线上,邵阳官方媒体与自媒体深入挖掘邵阳队与球迷故事,及时发布信息,有效触达各圈层人群。邵阳与湖南其他兄弟城市互动频繁,组“CP”,隔空喊话,全方位展示各自文化魅力。
线下,赛场变秀场,邵阳队绿茵场上热血拼搏,看台之上,宝古佬球迷山呼海啸,热情又文明。
硬件上有“排面”,40天场馆“焕新升级”,新设5D裸眼屏,为球迷准备伴手礼,凭票根免费游邵阳热门景区,只为让球迷的观赛与旅行体验感“爆棚”。
众多市民通过邵阳市体育中心广场上的5D裸眼LED电子屏观看比赛。邵阳日报通讯员徐利平 摄
软件上有“风度”,对待远道而来的“湘超”足球队伍,邵阳邀请湘潭队入住“冠军房”,用鲜花与邵阳美食迎接远道而来的株洲队、大湾区湖南人队,尽显热情好客之姿。
邵阳市商务局市场运行调节科科长范准介绍:“为了‘湘超’球迷有更好的体验,我们在场外打造夜间消费聚集区,东西广场内汇聚非遗文创体验、邵阳特色美食和农产品,让看比赛的观众也能感受到邵阳的烟火气与地域文化,将体育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赛事组织高效顺畅,安保、交通、志愿服务周密细致,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邵阳的热情姿态。
“湘超”带来的“泼天富贵”,是对邵阳城市魅力、发展活力及综合保障能力的集中检验。一票难求的火爆,映射的是邵阳人民对本土荣耀的渴望与城市凝聚力的高涨。
从热血拼搏的球员,到全情呐喊的球迷,再到高效协作的保障力量,这场全城总动员已为“接住富贵”奠定了基石。
接住“泼天富贵”,邵阳如何更上一层楼?
不难看出,“湘超”是一种文化共鸣、一种情感联结、一种梦想承载、一种生活态度,是自下而上、扎根民间的活力绽放热潮。
这股热潮若要获得持续涌动的深层动力,离不开“湘超”背后悄然生长的微型产业链。
它早已超越了球员在绿茵场上的竞技本身,将赛事组织、场地管理、媒体传播、品牌合作、非遗文化输出、青少年培训、城市消费等环节紧密衔接,逐步构建起一个充满活力的商业与就业生态。
面对汹涌而来的关注与机遇,邵阳如何走得更高更远,把握住长远发展的“留量”?
足球赛事不缺群众基础。“湘超”已吸引邵阳大量青少年关注,本土球员成为孩子们的偶像,这为足球运动培育了更广阔的群众土壤。
“湘超”邵阳队教练、航海足球俱乐部技术总监岳彬说:“随着‘湘超’联赛的推进,邵阳学生和家长的足球热情高涨,我们从中挖掘了一些好苗子,也希望以联赛为引领,建立各年龄段足球人才梯队,确保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和有效性,走出一条具有邵阳特色的足球发展之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苏超”中,邵阳可挖掘与之相似之处,学习其将足球深深植入城市血脉的做法。让球场不仅是比赛地,更是城市文化地标与社区中心。
正如邵阳可结合正在打造的双清区紫薇体育公园,打造为集比赛、市民健身、体育文化展览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并培育浓厚的本地足球文化,形成群众足球运动文化氛围,进一步发展邵阳文体产业。
我们亦可从“淄博烧烤爆火”现象中寻得启示——
学习淄博市全市快速响应的协同机制与温暖真诚的城市待客之道。邵阳可进一步优化交通接驳、信息指引、应急处理等细节服务,以“人人都是城市形象代言人”的姿态,让每一位因球赛而来的访客感受到邵阳的热情与高效。
从事旅游行业25年的邵阳中旅国际旅行社董事长银西龙,对借助“湘超”这股东风,实现文体旅深度融合有着独到的观察。他建议围绕“湘超”,从三个方面整体提升邵阳文体旅融合:
一是打造“赛事+地标”沉浸游线,构建全域联动服务网:突破传统线路规划,将邵阳主场赛事与崀山、蔡锷故居等文旅地标深度绑定,设计“观赛+民俗+山水”主题游产品。联动湖南各地文旅部门与旅行社推出“湘超票根特权计划”,凭赛事门票可享景区折扣、非遗体验优先预约等权益,构建“一站购票、全域通行”的服务体系,让“全域联动、全时体验”从概念落地为可感知的消费场景。
二是升级“赛事+节庆”体验矩阵,拉长全时消费链条:跳出90分钟比赛局限,将赛事日升级为“邵阳足球文化嘉年华”。参照都匀“铁三赛事节”模式,形成“赛前非遗市集预热、赛中民族鼓乐助威、赛后球迷狂欢夜”的固定节律,新增亲子足球体验、湘味美食品鉴等互动环节,同时针对赛事周期设计淡季专属活动,填补消费空窗期,实现“赛事有档期,消费无淡季”。
三是塑造“精神+文化”专属IP,激活衍生价值生态:深挖邵阳“敢为人先”的城市气质,将球队拼搏精神融入IP打造,推出“邵军战魂”系列IP符号。借鉴徐州马拉松文化植入经验,把滩头年画、蓝印花布等非遗元素融入赛事奖牌、球衣设计;开发“球员同款”文创盲盒与“赛场记忆”数字藏品,联动商圈设立IP主题展区,让赛事IP从观赛符号转化为可带走、可传播的文化产品,实现“流量”到“留量”的长效转化。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创意学院教师、花瑶挑花推广大使肖小芳从输出邵阳文化方面提出建议:“我们要把宝庆竹刻、滩头年画、花瑶挑花,猪血丸子、武冈卤菜等邵阳非遗与特产带到镜头前、带入百姓家。把邵阳传统非遗与足球运动相融合,让非遗产品兼具美观与实用性,让设展不仅是销售产品,更多是希望推广邵阳非遗文化,走进大众心中,实现活态传承。”
10月1日晚,邵阳队与大湾区湖南人队的“湘情德比”在邵阳市体育中心热血开赛。邵阳日报记者申兴刚 摄
从邵阳与湖南其他城市以球为媒、积极互动交流,到大湾区湖南人队回到邵阳参加比赛、诉说乡情,到全球各地邵阳人纷纷表达希望参加“湘超”,不难看出这是一个以足球为纽带的促进邵阳经济发展的契机。
邵商遍布全球,以球会友,球队有潜力成为各城市邵阳商会和邵阳市沟通的桥梁,也是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交流的极佳载体。
资深球迷肖应当建议:“我们可以主动出击发出邀约,吸引全国各地的湖南游子回故乡看球踢球,进一步吸引邵商来建设家乡,以最大诚意和努力接住‘湘超’这波流量。”
“湘超”的火爆程度早已超出单纯的体育赛事范畴,成为一场深入城市肌理的文化盛宴。邵阳,正随着赛场上滚动的足球,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夺目光彩。
来源:邵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