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苹果种植技术创新助力果农增收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1 03:57 1

摘要:在绿色种植理念引导下, 积极探索烟台苹果种植技术,结合果园地形、气候与市场需求,合理选择品种,做好土壤准备、浇水施肥、花果管理等工作,积极引入先进的遥感、 GIS 、人工神经系统网络等技术,构建病虫害监测系统,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技术联合应用,有效解决苹果树的

烟台苹果种植技术创新助力果农增收

隋晶利

在绿色种植理念引导下, 积极探索烟台苹果种植技术,结合果园地形、气候与市场需求,合理选择品种,做好土壤准备、浇水施肥、花果管理等工作,积极引入先进的遥感、 GIS 、人工神经系统网络等技术,构建病虫害监测系统,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技术联合应用,有效解决苹果树的病害和虫害问题,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1 品种选择与培育

根据果园生态条件和市场需求,坚持“适地适栽”的原则选择苹果品种。 烟台地区地势东南高、 西北低, 年均温为 11.9 ℃ , 降水量超过600 mm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疏松,十分适合苹果种植,品种以红富士、维纳斯黄金、嘎拉为主,近几年逐渐引进了烟噶系列、烟富系列等,早中晚熟品种搭配。

2 土壤准备

果园应选无污染、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域,尽量远离铁路、工地、化学生产区。 种植前平整土地,改良土壤,破碎土壤中的大颗粒,疏松土壤提高透气性。深翻改土和秋施有机肥相结合,回填时表土填在底层,底土覆盖在上层,由此改善土壤性质,优化苹果的种植条件 。 苗木栽植后,每年在定植穴外挖环状沟或者平行沟,宽度约 70cm ,深度约为 60 cm ,覆盖全园。

3 定植

秋季为果树最佳种植时间,也可春季定植。合理控制种植密度,对于短枝型品种来说,株行距应控制在 ( 2~3 ) m× ( 3~4 ) m , 每 667 m 2 种植56~84 株;对于嘎拉、富士、乔纳金等品种,株行距应为( 3~3.4 ) m× ( 4~5 ) m ,每 667 m 2 种植 38~56 株。 实际种植应结合果园面积、树冠大小,灵活调整株行距,以达到预期生产目标。 苹果适宜采用定植沟种植,深度为 70~80 cm ,底部铺设秸秆层,厚度为 20 cm 左右。 每株树施有机肥 20~30 kg ,过磷酸钙 20 kg ,与表层土壤混合均匀,填充到沟内,苗木放到定植点,根系舒展开,树干扶正,与前后苗木形成一条直线,一边填土一边提苗、压实,填土结束后,在苗木周围做成树盘,直径为 1 m , 浇水 15~20 kg 。 需要配置授粉树的,数量为主栽品种总量的 20% ,品种选择上,嘎拉优系可选配粉红女士、富士系,富士优系可选配元帅系、嘎拉系。

4 科学施肥

根据山东地区的地理条件, 苹果种植首选沼肥,采用“放射沟”每年追肥 2~3 次,深度控制在 15~20 cm 之间。 追肥期间,每 667 m 2 氮肥量为 15 kg ,以尿素为主;磷肥以磷酸二铵为主,施加量 20~25 kg ; 钾肥以硫酸钾为主, 用量 35~40 kg 。严格控制追肥时间,首次追肥为早春果树萌芽阶段,施氮肥可加速新梢生长,开花后可二次追肥,除施加氮肥外,还要辅以磷肥和钾肥,以促进花芽分化; 待果实膨大期进行第三次追肥,以钾肥为主,达到增产增收、提高品质的效果 。 以往种植中,有些果农表示:“我的果园花很多,怎么着不住果呢? ”这与果树施肥有较大关联,如若单纯在秋季施氮、磷、钾肥,而忽视春季施肥,果树很容易因缺乏氮素影响着果。 果园常常因秋季施肥不足,春季没有及时补充氮素,导致氮素营养跟不上,进而落花落果严重。

5 花果管理

为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 需要十分精细的花果管理,花量较多时要疏花疏果,反之则要保花保果。 为节约果树的营养,疏花疏果在发芽后立即花前复剪,按照枝果比( 4~5 ) ∶1 的比例,将长势较弱、花枝过长的部分剪掉。 以嘎拉优系为例, 在花蕾期每间隔 15~20 cm 留一个花序,剩余全部剪掉,以免抢夺养分。 在疏花序期间,全部花序只留下花蕾和 1~2 朵边花蕾, 剩余全部剪掉,待着果后再定果,还要严格留单果,根据果树生长实际情况确定产量,以产定果,使留果量更加合理。 当花量较少时,需要保花保果。

6 病虫害防控要点

构建病虫害智能化监测预警系统。 在农业大数据背景下,利用现代遥感技术、人工神经网络、图像处理技术等现代科技,形成完善的病虫害智能化预警系统, 实时监测果园周围环境因素,建设对应的预警模型,增强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例如,遥感技术可覆盖整个果园,收集环境信息,精准识别有害物,将其应用到烟台苹果种植中,具有省时省力、简单高效的优势。 同时,该项技术还能将采集的数据汇总起来, 综合分析后,科学预测当地可能暴发的病虫害类型、风险等级、传播趋势等。 还可搭配 GIS 技术,精准物理定位,利用无人机喷洒药物,对病虫害暴发区域进行集中杀灭; 还可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当地果树病虫害进行预警, 掌握果树病害的相关影响因素, 改变以往人工调节算法的繁琐工序,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拟人脑思维结构,充分发挥自我学习和组织能力, 建设对应的预警模型,且拥有较高的容错性,从海量信息中精准提炼高价值信息,精准性描绘分析,寻找隐藏关键点,使病虫害得到有效干预 。

采用多样化生物防治技术。 结合烟台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使果树得以健康生长。 生物防治技术常用措施为以虫治虫、以菌治菌、以菌治虫。 其中,以虫治虫是遵循不同种类生物之间相生相克的原理, 培养病虫的天敌,以达到消灭害虫的效果。 如,在开花前刮下树皮、冬季堆放杂草等,为捕食螨、蜘蛛等害虫天敌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预防叶螨发生;也可在明确果园现有害虫的基础上, 直接引进天敌,提高防治效果。 以菌治虫就是利用细菌防治病虫害,所采用的细菌也以果菌类为主,无毒无害,果农可以放心使用。 在果树生长阶段,还容易受到细菌、真菌等感染,可采用以菌治菌的方式,利用春雷霉素抑制真菌感染,达到理想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

优化农业防治技术。 苹果生长期间容易出现叶螨、黑星病、白粉病等为害。 在农业防治中,通过修剪病枝、果实套袋等方式,可以安全地预防病虫为害。 修剪时间最好选在冬季休眠期或早春,采用疏剪法,将带有病虫害的病枝、弱枝及时从基部修剪,剪口保持平滑,以减少对树皮和组织的损伤。 果实套袋可有效预防轮纹病,防止叶螨、蚜虫等为害。 采用专门的纸袋,花后 40天开始,选择早晨露水干后进行套袋,套装前先将袋口软化,撑开袋子,自上而下套入,袋底部朝上,幼果悬在袋内,不可损伤果柄,袋口折叠后在背部扎紧 。 套袋前喷布杀菌杀虫剂。

来源:青钱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