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和平奖公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0 21:55 1

摘要:北京时间10月10日下午17:00,诺贝尔和平奖正式揭晓,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决定将2025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玛丽亚·科琳娜·马查多(Maria Corina Machado)。

北京时间10月10日下午17:00,诺贝尔和平奖正式揭晓,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决定将2025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玛丽亚·科琳娜·马查多(Maria Corina Machado)。

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是因为她为促进委内瑞拉人民的民主权利付出了不懈努力,也因为她为实现从独裁政权向民主制度的公正且和平过渡所做的斗争。

作为委内瑞拉民主运动的领导人,玛丽亚・科里娜・马查多是近年来拉丁美洲地区平民勇气的最杰出典范之一。

诺贝尔和平奖由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每年颁发,旨在表彰“为促进各国人民友好、废除常备军、推动和平会议”作出贡献的人或组织。

以下为过去十年(2015—2024)的得主及其主要事迹整理。

2015 年

突尼斯全国对话四方(Tunisian National Dialogue Quartet),由工会联合会、工业商业协会、人权联盟和律师协会组成。

获奖理由是:在突尼斯“阿拉伯之春”后,推动政治对话和民主进程,帮助国家避免内战。

2016 年

胡安·曼努埃尔·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哥伦比亚总统。

因与“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FARC)签署和平协议,结束长达 50 多年的内战而获奖。

2017 年

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ICAN),由100多个国家的非政府组织组成,致力于推动《禁止核武器条约》。

获奖理由是:推动公众关注核武器的人道主义后果,并为无核世界创造政治条件。

2018 年

丹尼斯·穆奎格(Denis Mukwege)与纳迪娅·穆拉德(Nadia Murad),前者为刚果(金)医生,长期救治战争中被性暴力伤害的女性;后者为伊拉克雅兹迪族人权活动者。

两人因“反对将性暴力作为战争武器”的努力共同获奖。

2019 年

阿比·艾哈迈德·阿里(Abiy Ahmed Ali),埃塞俄比亚总理。

因推动与厄立特里亚签署和平协议、结束20年冲突获奖。该奖认可其为促进东非地区稳定所作努力。

2020 年

世界粮食计划署(World Food Programme, WFP),联合国机构。

因“在抗击饥饿、促进受冲突影响地区的和平,以及防止饥饿被用作战争工具方面的努力”而获奖。

2021 年

玛丽亚·雷萨(Maria Ressa) 与 德米特里·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菲律宾与俄罗斯新闻工作者。

“为捍卫新闻自由、保障言论权利所作贡献”获奖。委员会称自由媒体是和平与民主的关键前提。

2022 年

阿列斯·比亚利亚茨基(Ales Bialiatski)、纪念组织(Memorial, 俄罗斯)、乌克兰民权中心(Center for Civil Liberties)

三方因“记录和揭露战争罪、人权侵犯和权力滥用”的工作获奖。该奖被视为对公民社会在战争时期作用的肯定。

2023 年

娜尔格斯·莫哈马迪(Narges Mohammadi),伊朗人权活动家。

“为反对对女性的压迫、推动人权与自由”而获奖。获奖时仍在狱中。

2024 年

日本被原子弹与氢弹受害者协会(Nihon Hidankyo),由广岛、长崎原子弹幸存者组成的全国性组织。

因长期倡导废除核武器、推动无核世界、以亲身经历提醒人类核战争危害而获奖。

十年趋势概览

1. 奖项类型多元化

过去十年,获奖者既有国家领导人(如桑托斯、阿比),也有国际机构(如 WFP)、非政府组织(ICAN)、人权活动者与媒体人。奖项关注面从传统“和平谈判”扩大至人权、性别平等、新闻自由与核裁军。

2. 主题重心变化

2010年代中期以前,和平奖仍偏向“政治调解型”;
2020年后,奖项更多聚焦“人道主义议题”与“社会权利维护”。
反映出委员会对“结构性和平”的更广义理解,和平不仅是无战争状态,也包括公民自由、信息透明与生存权保障。

3. 地区分布特点

十年间,获奖主体涉及欧洲、中东、非洲、亚洲与国际组织。
非洲国家两次获奖(刚果、埃塞俄比亚),亚洲地区三次(突尼斯、菲律宾/俄罗斯、伊朗、日本),显示奖项关注全球南方的社会议题。

4. 共同特征
多数获奖者代表“个人或组织对抗暴力与压迫”的立场。从政治谈判到社会行动,强调非暴力手段与公民社会在和平建设中的作用。

来源:学术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