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位20岁女孩躺在华西医院ICU里,脑水肿严重,尚未脱离生命危险。她的母亲守在病房外,既为女儿的医疗费发起筹款,也为女儿同伴遭遇网暴而求情。
一位20岁女孩躺在华西医院ICU里,脑水肿严重,尚未脱离生命危险。她的母亲守在病房外,既为女儿的医疗费发起筹款,也为女儿同伴遭遇网暴而求情。
在海拔4700米的四川甘孜州丹巴县党岭卓雍措湖垭口,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在10月2日上演。20岁的女孩小林在徒步时出现严重高原反应和失温,民警、政府工作人员和过往驴友轮流背着她,在崎岖山路上艰难行进。
而当这场救援的照片和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后,引发的不仅有关切与祈祷,还有质疑、指责和一场关于户外风险、道德与责任的激烈争论。
“女儿脑水肿很严重,医生说她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小林的母亲吴女士声音疲惫地告诉记者。这位20岁的女孩今年刚从卫校毕业,学的是药学。
她刚刚开始自己的毕业旅行,却意外走到了生死边缘。
在10月8日的紧急手术后,小林仍然没有醒来。医生告诉家属,可能还需要进行第二次手术,最好的结果是醒来,最坏的结果可能是成为植物人。
一纸“病危通知单”上冰冷的医学诊断显示,小林患有高原脑水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疝待排等多种严重病症。
这个来自江苏盐城农村的家庭,面对沉重的医疗费用,不得已在网络上发起了筹款。吴女士在江苏一家纺织厂打工,丈夫在当地农村务农,他们都是普通劳动者,难以承担高昂的抢救费用。
当她在高海拔地区出现严重高反和失温时,是多名路过驴友首先伸出了援手。有救援者回忆,当时小林已倒在地下,一位16岁的高中生和他的师傅发现后,立即上前搀扶。
随着情况恶化,更多驴友加入救援。有人掏出保温毯包裹住小林的身体,有人帮她搓手取暖,还有人甚至脱下自己的外套和毛衣,一层层盖在她身上。
当地警方接到报警后,民警、政府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组成救援队伍,徒步一小时赶往事发地点。
在陡峭的山路上,救援人员轮流背着小林,在海拔4700米的高原艰难行进。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一个年轻的生命。
据首拨救助者回忆,女孩的男队友曾委托其照看高反的女孩,随后自行继续上行。这一行为在网络上引发了激烈批评。
小林的母亲吴女士透露,女儿是和三个在青年旅社认识的同伴一起徒步的,其他三人系两男一女。这与网上盛传的“全女登山队”说法不同。
10月9日,吴女士给女儿的一名同伴打了电话,表示不追究对方责任,只希望了解事发过程,但对方不愿说,后来连电话也不接了。
吴女士表现出惊人的宽容:“他们也都是小孩,现在网暴太严重了,我们做父母的,也能体谅孩子小,不懂事。”
关于同伴是否尽力救援的问题,目前仍存疑。吴女士表示,女儿的同伴说当时想报警但没有信号,但她也不清楚具体情况。
事件在网络上发酵后,迅速引发了两种极端的反应。
这起事件最核心的争议点在于:成年人的冒险行为,责任边界在哪里?
有资深驴友指出:“高原徒步不是公园散步,需要专业知识、体能储备和应急预案。如果这些准备都没做,就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
女孩家庭的众筹行为,也将网络互助的伦理问题推至台前。
支持者认为,众筹本质是社会互助精神的体现。“重大疾病和意外面前,个人力量有限,社会互助是文明进步的标志。”
但反对声音指出,近年来众筹门槛越来越低,甚至出现“穷游富筹”的现象,“平时舍得花钱装备,出事就让社会买单”。
更有人质疑:“如果每次冒险都可以通过众筹转嫁成本,是否变相鼓励了不负责任的冒险行为?
一方面,不少网友对同行“搭子”的行为表示愤怒,认为他们抛弃队友,应当受到谴责。另一方面,也有声音指责小林自己准备不足,不该冒险挑战高海拔徒步。
有网友甚至注意到小林手上做了“款式很精致的美甲”,质疑这种美甲在户外活动中的实用性。这种对受害者细节的挑剔,反映出网络舆论中对女性户外爱好者的某种苛求。
与此同时,吴女士告诉记者,不仅有网友网暴女儿的同伴,也有人网暴她的女儿,甚至指责他们作为父母的教育方式。这场网络风暴,已然波及了所有相关者。
在小林事件中,一位参与救援的男驴友特意拿出手机录制视频,对着虚弱的小林说:“我们是路过救你的,全程都是义务帮忙,万一路上有磕碰,你可不能怪我们啊。”
这句话,道出了当下户外救援中的复杂心态,既要救人于危难,又怕被反咬一口。
来源:细辉观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