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中秋国庆双节同庆全区博物馆人气与口碑双丰收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0 20:02 1

摘要:2025年中秋国庆假期内蒙古各级博物馆、纪念馆继暑期文博热潮后再迎客流高峰,上演“人从众”模式,节日期间, 全区博物馆接待观众总量达126.38万人次,同比增长15.4%,其中内蒙古博物院接待游客达18.72万人次。为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高涨的文化需求与节日

2025年中秋国庆假期内蒙古各级博物馆、纪念馆继暑期文博热潮后再迎客流高峰,上演“人从众”模式,节日期间, 全区博物馆接待观众总量达126.38万人次,同比增长15.4%,其中内蒙古博物院接待游客达18.72万人次。为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高涨的文化需求与节日纪念情怀,内蒙古各级博物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打造精品展览,推出多项社会教育活动,使观众在节日氛围中感悟文化魅力。

欢度“双节”

展览焕新,激活文化资源

“双节”期间,全区博物馆紧扣“文化传承”课题,打造分层分类的主题展览矩阵,让节日氛围与文化资源深度融合。

内蒙古博物院推出“金融硝烟——内蒙古博物院藏红色货币展”,通过展现中国共产党在经济战线上的非凡创造力与革命精神,让广大观众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赤诚初心不仅“书写”在鲜红的旗帜上,更深深“镌刻”在一枚枚货币的方寸之间。

包头博物馆推出“绥西烽火 山河铭记——包头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通过120余件(套)珍贵文物、档案,全面再现全国军民浴血奋战、共御外侮,保家卫国、气壮山河的抗战历程,让观众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持续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推出“‘微博’不重样——灵猴探秘”展览,参观者通过近距离观赏和现场互动,踏入灵长类家族的奇妙世界,感受灵长类动物的独特魅力,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命题。

鄂尔多斯市博物院引进“东风西渐——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欧洲瓷器展”,展览精选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藏的欧洲瓷器珍品不仅展现了欧洲制瓷工艺的发展脉络,更处处可见中国瓷器文化的印记,让参观者在欣赏“中西合璧”的瓷器中直观感受“东风西渐”进程中的文化交流互鉴。

社教赋能,激发参与热潮

“双节”期间,全区多家博物馆构建多元参与场景,针对不同群体定制差异化活动,通过直播、线上预热等形式,有效凝聚多圈层参与热潮。内蒙古博物院推出“盛装庆中华”系列活动,通过演绎活动、特展专场、一日研学等形式为参观者奉上文化盛宴,感受国家之盛、民族之盛、文化之盛。

呼和浩特博物院推出“礼赞北疆·文脉承新”主题活动,通过手绘塔铃、真人NPC巡游、音乐快闪、夜·观星空等活动让参观者了解呼和浩特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赤峰博物院推出“遇见红山 寻龙赤峰”赤峰地区博物馆“3+1”联动活动,不仅带动了周边中小博物馆的发展,也让观众在打卡集章的过程中感受赤峰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

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等多家博物馆以中秋夜为主题,举办了“博物馆之夜”活动。与此同时,全区博物馆还进一步丰富活动供给,举办非遗竹编画、小小红色讲解员、中秋节花灯制作、拓片体验、中秋趣味闯关赛等活动让广大观众在亲身参与、互动交流中直观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欢度“双节”

服务提质,夯实体验基础

假期来临前,各地博物馆早部署、早行动,优化开放流程,全力做好迎接观众的准备。聚焦假期安全保障需求,全区博物馆将消防安防作为重点内容开展节前全面自查,并加强现场观众引流疏导,为安全服务夯实基础。

为进一步满足观众便捷参观的实际需求,除部分大型博物馆因客流承载需求保留预约机制外,大多数博物馆取消预约参观,同时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等盟市的多家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其中内蒙古博物院延长开放时间至22:00。

多家博物馆丰富服务形式,除传统服务外,内蒙古博物院、鄂尔多斯市博物院等博物馆还创新推出AI数字人服务,通过AI智能讲解、AI问答等服务,提升了博物馆的科技体验感、增强了游客互动性。内蒙古博物院、通辽市文博院等博物馆推出国庆系列短视频,以线上云端为桥梁,让群众足不出户便能“沉浸式”触摸历史、感受文化熏陶。

下一步,内蒙古各级博物馆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继续举办精品展览、打造社会教育活动品牌、提升公共服务效能,让观众在与历史对话中,收获知识与感动,助力“北疆文博热”持续升温。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