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阪街头舞女,到权力背后的女人,高英姬人生有哪些转折?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0 20:12 1

摘要:一个日本出生的女性,怎么会走进朝鲜权力最核心的家族,还成了死后被神化的存在?今天就顺着她的人生轨迹,聊聊这个藏在金正恩身后的神秘女人。

在朝鲜,有个名字曾被官方藏了几十年,死后却被捧成“平壤母亲”,她叫高英姬,是金正恩的母亲。

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位被后来宣传称作“革命母亲”的女人,1952年其实生在日本大阪的一个侨民社区里。

一个日本出生的女性,怎么会走进朝鲜权力最核心的家族,还成了死后被神化的存在?今天就顺着她的人生轨迹,聊聊这个藏在金正恩身后的神秘女人。

1952年6月26日,大阪市生野区鹤桥的一间小房子里,高英姬出生了。

这地方不是一般的街区,是旅日朝鲜人扎堆居住的地方,街上既能听到朝鲜话,也能看到日本商店的招牌,两种文化混在一块儿,成了她童年的底色。

她的父亲高太文(也有资料叫高景太)是个柔道教练,在当地小有名气,有本事到啥程度?后来还被专门请去给朝鲜的金日成表演过柔道。

那会儿高家在日本的日子,不算富裕但也能凑活过,高英姬小时候就显露出跳舞的天赋。

在社区里的朝鲜民族学校上学时,只要有文艺活动,她一上台跳朝鲜传统舞,总能被人一眼注意到,毕竟身材匀称,模样也精神,加上肯下功夫练,舞蹈功底比同龄孩子扎实不少。

本来想,她或许会在日本长大,当个普通的舞者,可60年代初的一场“归国运动”,把她的人生拉到了另一条路上。

那时候朝鲜官方在旅日朝鲜人里号召“回家”,说“朝鲜是同胞的社会主义乐园”,要大家回去一起建设国家。

1961年,才9岁的高英姬就跟着父母,坐上了去朝鲜的“万景峰号”轮船。

一家人当时都盼着到了朝鲜能过上好日子,结果落地之后才发现,现实跟宣传差得太远。

因为是从日本回来的“日胞”,他们家在朝鲜受了不少歧视,找工作受限制,连住的地方都比别人差,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不过高英姬的运气还算好,凭着一身跳舞的本事,她被选进了万寿台艺术团。

这可不是一般的文艺团体,是朝鲜官方顶级的艺术团,专门给领袖和高层表演,成员选拔严得很,既要有点艺术天赋,还得“政治可靠”。

能进这里,对当时的高英姬来说,算是跳出了“归侨”的困境,“从日本回来”这个标签,一直没从她身上撕掉,在艺术团里,她估计也得比别人更谨慎,不敢出半点错。

本来以为她就会这么当一辈子舞者,直到1971年那场宴会,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那年,金日成主持了一场庆祝劳动党重要会议的宴会,万寿台艺术团奉命去表演。

18岁的高英姬当时是团里的骨干,被安排跳了一段朝鲜传统舞,就是这段舞,被当时的金正日一眼瞅中了。

后来听一些知情人说,金正日对她算是一见钟情,之后就通过艺术团的领导表达了好感,还展开了追求。

到了1972年,高英姬成了金正日的第三任妻子,虽然没办过公开的婚礼,但在金正日的家庭里,她已经有了实际的妻子地位。

之后几年,她先后生下两个儿子,一个是金正哲,另一个就是后来的金正恩。

高英姬跟当时传统的朝鲜女性不太一样,毕竟在日本长大,见过外面的世界,想法没那么封闭。

朝鲜那时候的环境挺保守的,普通人根本接触不到西方文化,可高英姬却敢让金正恩看NBA录像,听说金正恩那时候特别喜欢迈克尔·乔丹,还让他看日本动漫,比如《铁臂阿童木》,连成龙的动作电影也没落下。

她还专门安排金正恩去瑞士留学,用的还是个假名字“朴哲”,就怕身份暴露。

现在想想,她这么做,可能早就盘算着给儿子铺路了,毕竟在那样的家族里,没点眼界和能力,根本站不住脚。

不过就算高英姬在金正日家里地位不低,在朝鲜官方的宣传里,她却像个“隐形人”,为啥?因为她的日本出身,官方觉得这“成分不纯”,不符合“伟大母亲”的形象。

哪怕1994年金日成去世,金正日正式掌权,高英姬也没在公众面前露过一次面,连她的名字都很少有人提起。

她就这么藏在幕后,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本来想她可能这辈子都会这么“隐形”下去,结果2004年的一场病,给她的人生画上了句号,可她的“故事”,这时候才刚开头。

2003年,高英姬被查出了乳腺癌。

朝鲜当时的医疗条件不够好,金正日就安排她去法国巴黎治病,还派了专人跟着照顾,全程保密,就怕消息走漏。

可到了2004年5月,她的病情越来越重,无奈之下,金正日又派专机把她接回了平壤,可最后还是没留住,5月24日那天,高英姬走了,才52岁。

她的葬礼办得特别低调,只有金正日的家人和少数核心亲信参加,连块墓碑都没立,就悄悄葬在了平壤市郊。

本来以为她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消失了,结果2012年金正恩掌权后,一切都变了。

这一年,朝鲜中央电视台播了一部纪录片,叫《伟大的先军朝鲜之母》,第一次把高英姬的照片和生平公开了出来,还封她为“平壤母亲”。

更特别的是,官方还把她跟金日成的母亲康盘石、金正日的母亲金正淑并列,说成是朝鲜的“伟大母亲”。

街上开始挂起她的肖像,军队里还专门编了首歌叫《平壤母亲的爱》,天天传唱。

之前没人敢提的“日本出身”,也被改成了“毅然放弃日本的优渥生活,回国建设社会主义”,很显然,这一切都不是偶然,都是为了金正恩。

为啥金正恩要这么捧自己的母亲?说实话,他刚接班的时候,年纪轻,才二十多岁,资历又浅,朝鲜内部不少人心里其实不服气,他得找个理由证明自己“正统”,证明自己接班是天经地义的。

高英姬就是最好的“工具”,把她塑造成“革命母亲”,就能让人觉得,金正恩的“白头山血统”没毛病,他是“根正苗红”的接班人。

之前有个从朝鲜出来的脱北者说,他以前在朝鲜的宣传部门工作过,高英姬的事迹都是按上面的意思改的,跟日本有关的“敏感细节”全删了,只留下“忠诚领袖”“教子有方”的内容。

如此看来,高英姬从“隐形人”变成“神”,根本不是因为她自己做了多伟大的事,而是因为她儿子需要她成为这么一个“符号”。

高英姬的一辈子,生在日本,死在朝鲜;年轻时是舞台上光鲜的舞者,后来成了权力背后的影子;活着的时候没人知道她是谁,死了却被吹成“伟人”。

她让金正恩接触西方文化,本来可能只是想让儿子多学点东西,拓宽点眼界,却没想到后来成了官方宣传里的“先见之明”;她的日本出身,本来是她的“软肋”,死后却被改成了“光荣事迹”。

毫无疑问,高英姬的命运从来不是自己说了算的,而是被朝鲜的权力结构和宣传机器推着走的。

她就像一块拼图,哪里需要就被放在哪里,真实的她是什么样的,早就没人关心了。

那个在大阪街头跟着音乐跳舞的小姑娘,那个在万寿台艺术团里熬夜练舞的年轻人,那个在瑞士偷偷牵挂儿子的母亲,这些真实的片段,早就被层层的政治包装埋住了。

现在大家看到的“平壤母亲”,只是一个为了权力造出来的“符号”。

而真正的高英姬,怕是早就藏在历史的缝隙里,再也找不到了。

来源:史墟

相关推荐